新闻学导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46:50
新闻学导论

  
绪论:1新闻学的内容:1新闻理论2新闻史3新闻业务

  2、西方新闻理论评析一、集权主义理论1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2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号施令,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政治工具严禁报刊批评政府3封建统治拥有批准或限制报刊的特权监督报刊的活动和审查报刊的内容。

  二、自由主义理论1人的理性高于一切,言论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人可以依靠理性辨别正误、区分善恶。2要使人的理性得以发挥,必须有条件,这就是人们不受限制地发表不同的思想和观点3真理只有公开市场上各种意见的自由竞争才能获得4报业应获得不受限制的自由发展

  三、社会责任理论1否定绝对自由,强调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2公众的自由高于媒介的自由3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4主张政府应对传媒进行干预

  四、自由主义理论的缺陷:1以人性、理性为出发点,含糊不确立2大众传播的自由有时会损害公众和社会的自由3报业的自由发展导致观点自由市场的消失。

  第一讲 新闻活动

  
新闻的起源观:一、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交往和劳动 二、新闻起源于人的本能和欲望

  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人们在生产劳动实践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彼此需要沟通信息,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以求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而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

  一、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他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中适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新闻活动是一种普片的社会现象

  三、新闻活动的渠道1亲身传播2大众传播3群体传播

  第二讲 新闻

  
新闻的定义评析:1将新闻的某个属性或某些属性夸大成新闻的本质属性

  2将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意志当成新闻的属性

  3将新闻的某种职能,某种作用当成新闻的本质特征用来定义新闻

  4新闻就是事实

  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具有:科学、准确、普遍的特性

  新闻的基本特征:一是真实,二是新鲜

  新闻策划的意思是:就新闻报道的程序、方法、和规模等进行的谋划 他的对象是:报道而非报道的对象(即事件)。然而这种策划正在被滥用,其中一个典型的表现是策划事件,也就是说,本来不存在一件事情,新闻从业者依据自己的想法,编造出一件事情来,这种现象最极端的表现,就是个别从业者甚至教唆他人违法犯罪,自己躲在背后报道全过程。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生命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是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的统一,是指:新闻报道对具体的客观事实所做的真实的反映,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新闻报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揭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中存在的内部规律性。

  第三讲 新闻与信息

  信息的定义:广义——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狭义——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别:新闻学着眼于研究新闻 传播学着眼于研究信息

  新闻是一种信息,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新闻

  新闻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人类社会各要素对于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和影响以及新闻活动的自身发展和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传播的信息量是:指对新闻事实不确定性的消除程度的量。

  影响信息量的因素:客观事实、新闻传播、新闻接受者。

  公式为:(主信息+次信息)*等级比+微信息*等级比-冗余信息*噪音干扰度

  增大新闻传播信息量的途径:1事物变动的影响力(重要性)

  2事物变动的规模和空间(显著性)

  3事物变动的速度(时效性)

  4事物变动的可能性概率(反常性和趣味性)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是以构成新闻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如何增大新闻的信息量:一、尽量选择信息量大的新闻素材

  1事件本身存在的绝对信息量大

  2事件本身存在的相对信息量大

  二、精心制作新闻

  1提高新闻中每一个单一事实的有效信息量

  2尽量避免重复,消除噪音

  3精心结构,增加单元新闻信息组合的有序性

  4选择最经济的信息符号

  5对构成单元新闻信息的各要素必须交代清楚

  6选择最佳角度,开发大量优质信息

  7从受众理解能力出发,力求新闻信息通俗易懂

  第四讲 新闻媒体的宣传功能和宣传功能的延伸(一)

  一、宣传——是指借助于某些特定的信息及传播以影响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各种活动

  新闻传媒应以正面宣传为主,表彰先进,传播主流价值观,惩恶扬善,扶正祛邪

  二、媒介宣传功能的延伸

  媒介引导功能 舆论就是公众舆论的意见

  舆论的基本要素舆论的主体——公众(广泛性)

  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性)

  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和态度的总和(评价性)

  舆论的载体——公开的传播活动

  舆论的特征:公开性 公共性 急迫性 广泛性 评价性

  如何进行舆论引导:一、从哲学中借鉴方法论 1按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对传播对象加以深刻把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利。

  2对传播内容进行正确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

  3将估计两面的原理贯穿于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

  二、新闻舆论引导必须遵循新闻的规律

  1、用受众信服的事实说话,充分发挥事实的作用

  2、在真实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言简意赅的解释和点评

  3、在新闻报道中坚持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统一

  4、在于受众平等交流中引导社会公众舆论

  第五讲 媒介的宣传功能和宣传功能的延伸(二)

  舆论的监督功能:

  新闻舆论监督功能:是利用新闻传媒传播的新闻信息和对此进行的评价而形成的。

  社会舆论所实施的监督: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

  1、舆论监督最大的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的发展

  1首先表现在它对社会发展具有“晴雨表”和“候风仪”的作用

  2社会监督的另一个表现是对社会发展的监视

  3社会监视的第三个表现是对社会发展的效果评价

  2、舆论监督的社会调整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心态,社会意见的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

  3、舆论监督的社会控制功能

  4、舆论监督的社会制衡功能

  二、当前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现状及成绩

  1、新闻舆论监督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推动力量

  2、不少领导干部自觉接受舆论监督方面做出表率

  3、已涌现一批以新闻舆论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名牌栏目在舆论监督方面做出了表率

  4、出现了一批忠实于舆论监督的从业人员

  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传媒和新闻从业者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

  2、行政干预新闻舆论监督

  3、部分被监督者对于舆论监督工作者采取了完全对立的态度

  三、新闻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新闻舆论监督的重点不够突出

  2、舆论监督的对象以基层居多

  3、新闻舆论监督尚缺分寸感

  4、异地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现象增多

  舆论监督与正面报道

  1、舆论引导的主要功能是“导”,舆论监督的主要功能是“督”。

  2、相同之处:都要通过舆论的力量发挥作用,舆论监督是舆论引导的一种特殊方式。

  舆论监督的法律保护问题:

  1、正当的采访权

  2、不被非法起诉的权利

  3、记者的人生安全

  关于舆论监督难以开展的问题

  1、 进行舆论监督客观上难度很大

  2、 对从事舆论监督的工作机构和个人保护不力

  3、 行业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恶劣作用

  4、 一部分记者素质影响了舆论监督工作的声誉

  第六讲 受到多种规律制约的新闻传媒(一)

  一、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对新闻的制约

  1、 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必须体现经济基础上所提出的要求,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1要求新闻传媒通过新闻手段来反映经济基础的新内容,反映经济社会的报道

  2要求传媒本身走向市场

  3新闻传媒应该要深刻的研究经济社会

  2、 经济政治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媒体的三种所有制:

  (1)私营(美国) 特点:a、独立 b、以赢利为目的 c、把发型量,收听率,收视率作为媒体的生命线。d、市场竞争激烈

  (2)公营(日本) 特点:a、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 b、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c、半官方性质d、把受众当做“公民”,而不是消费者e、缺乏活力

  (3)国营(中国) 特点 a、所有权完全国有 b、传媒是政府的宣传机构 c、传媒的经费由政府拨款

  1传媒的3种运营模式:1、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商业化运作模式

  2、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模式

  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模式

  2意识形态部门必须对社会意识形态密切关注,准确判断在此基础上做出迅速反应。 3新闻传媒作为意识形态的工作部门,受到意识形态各门类的共同作用。

  二、新闻传播规律对传媒的制约

  1新闻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新闻传播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制约

  2新闻传播过程中包含诸多矛盾的复杂运动

  3受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和充满变数的群体

  4新闻传播还受到传播环境的制约影响

  3、 新闻有效传播,任何新闻传播过程都可以细分为分为三个阶段:

  1传者形成新闻 2传者和媒介传播新闻 3受众接受新闻

  4、 如何做到传者,媒介和受众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重点)

  1传者在媒介和受众的双重制约下发挥主动性

  2传者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进行的双向交流

  3传者和媒介对受众负有满足其需要和提高其水平的双重任务

  4受众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以便更好地接受信息

  5、 :传媒的三种所有制和三种运营模式和以上三者协调发展(本讲重点)

  第七讲 市场规律对传媒的制约

  一、 传媒市场形成的标志:

  1、 有相当数量的传媒已经开始市场化运作(湖南广电集团)

  2、 受者中心意识的形成

  3、 新闻传媒的经营意识的大大增强

  4、 新闻传媒之间市场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并且正在愈演愈烈

  二、 传媒市场与市场规律

  1、 一般市场规律

  1奉行等价交换原则和规律

  2以市场需要为向导的规律

  3实现市场效益最大化的规律

  4同行竞争激活市场的规律

  三、 传媒市场的特殊鼓励

  1传媒以提供传媒产品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既要顾及市场导向又不能以市场导向马首是瞻 3新闻传媒以具有特殊性的产业的身份参与市场运作

  四、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条件下传媒的运作:

  一、计划经济:条块割据市场经济,以行政管理的方式领导新闻传媒,以指令性的新闻为主要报道内容,传媒结构单一。

  二、市场经济:打破条块割据的局面,建立国内外统一的大市场,以企业管理的模式,客观指导新闻传媒,以新闻价值决定报道内容,传媒结构多元化。

  五、诸多因素形成制约传媒的合力:

  一致性:诸多因素可以满足受众需求方面的统一,可以统一于信息的有效传播,可以统一于服务受众方面。

  不一致性:1、传媒意识形态规律和传媒市场运作规律之间的矛盾 2、新闻传播规律和意识形态工作规律之间的矛盾 3、新闻传播规律和市场规律之间的矛盾。

  六、传媒如何在三种规律的制约下运作更好?

  1、将受众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牢固确立受众的本位思想。

  2、致力于改进报道方式,使所传播的信息能有效地进入受众的心智。

  3、努力形成媒体本身的魅力。

  第八讲 新闻媒体的性质

  一、中国当代历史的认识:

  1、 革命战争年代:只有意识形态的属性

  2、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表现出鲜明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

  3、 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到了新闻传媒还具有产业属性

  二、讨论新闻传媒属性的意义:

  1、 对新闻传媒属性的认识决定着传媒功能的发挥

  2、 对新闻传媒属性的认识决定着传媒的管理

  3、 对新闻传媒属性的认识决定着新闻业的发展

  三、新闻传媒的两种属性:

  1新闻传媒的意识形态属性

  1传媒产品是体现观念特征的产品

  2新闻传媒是社会舆论机构

  1、 新闻传媒的产业属性

  1新闻传媒的信息产业属性

  2新闻传媒是特殊的信息产品生产单位

  3新闻传媒是特殊的经营单位

  一、 我国新闻传媒产业属性的特定内涵

  1、 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新闻传媒都必须在市场中运作,都必然受到传媒市场和整个市场规律的制约。

  2、 我国和西方新闻传媒的产业属性都受到国家制度的制约,因此在诸多问题上有差异。

  3、 通过传媒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的具体实在的服务。

  4、 从体制上保证两种属性,得到尊重。

  5、 一致性,矛盾:1新闻传媒受到行政力量的干预

  2新闻传媒的意识形态属性被片面的强调

  3新闻传媒的产业属性被错误理解

  4两种属性的契合之处,确立对新闻传媒的正确认识

  二、 新闻传媒来年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两种属性之间必须相互制约:

  1、 提供受众需要的信息

  2、 用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事实

  第九讲 新闻传媒功能的调整

  以社会转型为前提

  一、 传播信息成为新闻传媒的基本功能

  1、新闻传媒的产生源自社会对信息的需求

  2、新闻传媒的信息处理能力

  1舆论监督功能

  2媒介具有企业赢利功能

  3日益凸显的舆论功能

  4向服务功能的回归

  二新闻传媒对人类,对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作用

  1、 报道新闻,传播信息

  2、 反映舆情,引导舆论

  3、 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4、 提供服务,文化娱乐

  5、 刊登广告,繁荣经济

  三、近年来媒介功能的延伸:

  1、 宣传功能的延伸

  2、 教育功能的延伸

  1传播中外文化遗产的精髓,传承社会文化传统

  2传播知识提高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四、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中:一个是现实环境,它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一个是拟态环境,它是被人的意识或体验的主观世界环境;总体上太大、太复杂、变化太快、无法直接了解,难以捉摸。我们必须在那环境中行动,就必须模拟一个环境,然后才能掌握它,洞察世界,人们必须有一幅世界面貌的地图。

  五、媒介环境:是传播媒介对象征性的事件和信息加以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人们提示的环境,媒介环境则是在现实环境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由于现实环境向媒介环境的转变时在看不见的地方进行的,人们通常看不到,这一转变过程,而媒介环境当做现实环境。

  六、新闻的四大公害及影响:

  有偿新闻 低俗新闻 不良广告 虚假新闻

  影响:淡漠了人际关系,降低了思考能力,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

  第十讲 新闻媒介的受众

  一、 对历史上受众地位的回顾:

  1、 消极的受众与早期的魔弹论

  1魔弹论认为,大众传播领域就想一个射击场,媒介具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威力,信息传播者集中受众就像子弹击中受众,受众只能应声倒下。

  2魔弹论——把手中看成消极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二、活跃的受众与传播的无力论:

  1受众不在是消极地接受媒介传播的内容,而是积极选择媒介传播的内容。

  2大众传媒的效果极其有限,如果受众回避媒介内容,传播就毫无效果。

  使用与满足理论:

  受众使用媒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三、1主动的受众与受众的权利

  知情权——公众通过大众媒介获得社会公共信息的权利

  表达权——公民拥有通过媒介发表意见的权利

  交流权

  选择权——公民享有依据各自的喜好或需要自由的选择和使用媒介的权利

  监督权——公众对新闻传媒的活动以及通过新闻传媒获知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批评建议的权利。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受众

  (1)受众作为信息的消费者和媒介的市场

  1受众作为信息的消费者的属性 2媒介与受众的关系模式

  (2)受众作为媒介的商品形式

  (3)受众作为传播中的权利主体

  (4)大众传播的受众的共同特征:

  1受众是一个群体的概念

  2受众一群体中的个体成员身份存在

  3大众传播中的受众仍处于混杂的状态

  4传播过程中受众与传播者的双向交流仍未充分实现

  5受众的身份是隐匿的

  四、中国的受众的个性

  1、受众的信息需求增强

  2、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由被动转向主动

  3、手中的维权意识增强

  4、受众的细分化成为趋势

  五、受众地位提升的意义与原因分析:

  1、意义:有利于促使媒体更加尊重受众,更好的研究受众,从而实现传播或媒介的预期效果。

  2、原因:1社会民主化程度提高 2受众的接触机制的改变

  3媒介的属性认识的变化 4市场细分的趋势

  重点:受众的权利 中国受众的个性特点

  第十一讲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一、新闻自由口号的提出极其发展的历史

  新闻自由是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是公民的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口号的提出

  2、新闻自由的基本含义:

  1一种思想——资产阶级平等,自由的思想

  2一种权利——要求参与国家管理,监督国家政权的权利

  3一个原则——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资产阶级的言论自由

  衡量新闻自由的四项具体标准:

  1、采访自由 2、传递与报道自由 3、出版发行自由 4、批评自由

  2、 新闻自由的基本发展过程

  1第一阶段:争取出版自由权利

  2第二阶段:争取言论自由权利

  3第三阶段:争取新闻自由

  二、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和具体性

  1、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

  2、新闻自由伴随着历史的发挥而变化

  3、新闻自由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资本主义自由的形成和发展

  1、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

  2、是以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为前提的自由

  3、是垄断传媒互相兼并,自由竞争

  4、受资产阶级全面控制的自由

  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形成和发展

  1、是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自由,新闻媒体归全体人民所有

  2、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自由

  3、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自由

  4、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自由

  三、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1、社会控制的必然性

  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是这社会上的利益集团,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事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约束和限制新闻传播活动,最终是传播内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

  思考: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的主要因素:

  1、统治阶级的宏观控制:

  1法律的控制 2政策和宣传纪律的控制 3新闻来源的控制 4制度的控制和人事的控制

  2、对新闻事业的经济控制:

  1产业所有权的控制 2广告的控制

  3、对新闻事业的民族文化控制

  1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要发扬民族精神和民族尊严

  2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目的:是使政务信息透明化,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改变过去暗箱操作,自由裁量的现象。

  五、新闻自由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与新闻自由的程度相一致

  2、民主和法制制度的建设是实现新闻自由的保证

  3、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思想文化素质是新闻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4、社会安定团结以及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新闻自由赖以实现的内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