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晚宴”开启中西慈善对话之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11:30
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 题:“巴比晚宴”开启中西慈善对话之门
新华社记者呼涛 房宁 王欲鸣
“巴比”慈善晚宴29日在北京神秘闭门开宴。这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携手股神沃伦·巴菲特继“财富捐赠承诺”倡议得到40个美国富豪家庭支持后,与中国的成功商业人士、慈善家展开交流,也在宴会内外引发了中西慈善的对话。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拒绝透露晚宴的地点和嘉宾名单,但表示会于30日召开相关内容的新闻发布会。
盖茨本人于28日通过中国一门户网站首次向中国网友开通了他的微博,介绍他从离开微软后以“重回学校” 的热情投入基金会工作。不少中国网友在他的微博上向他问好。
沃伦·巴菲特的儿子、著名音乐制作人彼得·巴菲特在晚宴前夕以亲笔信的形式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表达他父子二人的慈善观。
“我想,我的父亲希望中国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文化背景的慈善表达方式。要记住,慈善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 ‘对人的关爱’。”他说。
彼得支持父亲捐赠财富的选择,但他本人选择直接管理自己的慈善基金会,关注妇女儿童。他说:“(东西方慈善)在对人的关切上是共通的。我相信,中国将在全世界的慈善事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巴比”向中国富豪发出晚宴邀请后,得到的反应不同,有中国富豪以“裸捐”高调响应,也有企业家婉拒。这更引起了公众的好奇心:当西方的“财富捐赠承诺”与中国文化中乐善好施但“财不外露”的传统相遇,它将会为中国现代社会慈善事业带来什么?有媒体把此次晚宴当成考验中国富豪慈善态度的“试金石”。
盖茨和巴菲特多次重申,这次来华是以学习、倾听为主要目的,并与对慈善活动感兴趣的人分享经验,不会 “劝捐”。主办方承诺会严格保密与会嘉宾的身份。
首个承诺“裸捐”的中国企业家陈光标建议:“把这个慈善晚宴制度化,明年在美国办。”
而《2010年福布斯财富榜》评为“中国内地首富” 的宗庆后则婉拒邀请,他说,捐出全部资产并不是真慈善,只有持续地为社会创造财富才是真正的慈善。
美国投资银行家艾那·唐根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慈善的初衷都旨在助人。只要对身处困境的人有真正的帮助,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他说,很多人做慈善是真正想对有困难的人伸出援手,但也有人希望以此获得社会声誉和尊敬。在美国,一些人借慈善之名来避税,这在西方国家是很现实的考虑。
他说,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富阶层出现不过是近20年的事,在现代社会如何使用财富、回馈社会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巴比”晚宴对于中国富裕阶层来说是交流理念、开启思路。
被《2010胡润慈善榜》喻为最慷慨浙商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近日因吉利收购沃尔沃而广受关注。他五年内捐赠约2.5亿元。
他说,慈善不应以数字作为衡量标准。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除了要为股东创造价值,更要尽好各种社会责任。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借助煤炭资源在过去十几年间呈现出超常规发展,出现了很多因煤致富的富豪。如今,他们不仅注重多元化发展,而且热心慈善捐助改变人们心中一夜暴富、豪掷千金的“煤老板”形象。
鄂尔多斯汇能集团董事长郭金树在中秋节前一次性捐款1600万元,给全市8万低保户每户送上200元的 “红包”。
郭金树是放羊娃出身,从经营煤矿起家,又将企业发展向房地产、水电和公路建设等多个领域。
“我有过苦日子,愿意帮助穷人。但做慈善不只是捐钱,把企业经营好,按时交税,创造就业岗位,都是企业家的慈善心。”他说。
这与彼得·巴菲特的观点不谋而合。彼得说,“慈善不仅与财富有关,任何有志于从事慈善的人,只要认清自己内心的最大驱动力都可以更有效地助人。”
彼得计划在父亲的中国之行后也在中国展开“音乐与对话”巡演。行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富二代”高端论坛,他希望在中国年轻人中传递“实现自我发展与承担家庭、社会责任”的理念。
鄂尔多斯市企业家张宇今年8月创办了内蒙古公益慈善网。他说,“慈善之心人皆有之。中国未来的慈善之路在民间,慈善事业必然走向非政府化、法制化、系统化、专业化、普及化。”
在“巴比”晚宴召开之际,一些中国自由职业者发起了一个“平民慈善晚宴”。晚宴的发起者王一飞认为,平民是中国慈善的脊梁。(参与采写记者:章苒、张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