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个管理定律及点评[经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1:12:35
     

生命中的三种爱

乌镇黄金水岸大酒店www.080865.com

生命中的三种爱当我们远行那天,试想有3人送行。

1,第一个人从一大早就哭着不要你走,一直拉着你的手说会一直想你,约好每天联系若干次,把你送至门口,然后回屋子里去继续看他崇拜的偶像的电视演唱会。

2,第二个人帮你收拾行李,替你做好早饭,开车送你到机场,说:保重!然后回去工作。

3,第三个人默默地坐在离你很远的地方看着你,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你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可是他思念你,时时刻刻为你担心,每天早中晚三次向他的上帝祈祷你的平安,并在祈祷中得到平静。

当我们回来的时候,我们:

1,给第一个人买很多可爱的礼物,带他去吃饭,去游乐场,看到他我们很快乐,感觉清安,连天空的色彩也变得透明。

2,给第二个人一个拥抱,帮他倒垃圾,为他这个月可以拿很多奖金而高兴,为有他的陪伴而庆幸。

3,给第三个人一个礼貌的微笑,说:嗨!然后不知道如何表达。

当我们失去他们的时候:

1,失去第一个人,我们失去了生活的色彩,灰暗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在街角遭遇新的色彩,开始新的旅程。

2,失去第二个人,我们失去臂膀,无力举起未来的重担,吃过很多补品后,终于恢复原状。

3,失去第三个人,开始没有感觉,终于有一天发现从失去的那一天开始自己的灵魂也随之而去,发现失去了无形的堡垒,永远无法填补。

第一种感情是情人的,子女的,朋友的,年轻的。

第二种感情是丈夫的,妻子的,朋友的,中年的。

第三种感情是父母的,爱人的,知己的,永远的。

第一种付出的是语言。

第二种付出的是时间。

第三种付出的是生命。


  以下的计算是一种寿命评估手段,它主要源自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Thomas Perls博士发明“寿命计算器”,它曾受到过美国《时代周刊》和CNN的热捧。测试过程的每个选项都经过了严格的医学研究,得到了大量科学数据的论证。它不是迷信的,也不是玩游戏,它告诉我们哪些生活习惯是不利于健康的,哪些是有利于健康的。

Perls把男性的预期寿命设定为86岁,女性则为89岁。随着每个问题的回答,数字会相应加减,最后得到答案。
1.你已婚(+3岁)
2.你和家人之间联系密切,与朋友经常相聚(+0.25岁)
3.如何评估你目前的压力水平:低(+0.75岁);高(-3岁)
4.你善于减压(+1岁);不善于(-2岁)
5.每天晚上睡3~5个小时(-1岁);6小时以上(+1岁)
6.你接受过多少年的正规教育?16年以上(+0.5岁);低于8年(-0.5岁)
7.你一周工作多少小时?低于40个小时(+2岁);40个至60个小时(+1岁)
8.你对人生逐渐走向衰老感到乐观(+2岁);悲观(-1岁)
9.你居住的地方空气质量很好(+0.5岁)
10.当你在私家车中,你总是会系好安全带(+0.75岁)
11.你每天喝多少杯含有咖啡因的咖啡?2杯以下(+0.5岁);3杯以上(-0.5岁)
12.你每天喝2~3杯绿茶(+0.5岁)
13.你吸烟或暴露在二手烟的环境(-4岁)
14.你每天都吸烟(-0.5岁)
15.你每天吸多少支烟?10支(-5岁);20支(-10岁);40支以上(-15岁)
16.你每天饮用啤酒超过3杯,或含酒精的饮品超过3杯,或4杯白酒。(-7岁)
17.你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2岁)
18.阳光下你会涂抹防晒油来保护皮肤吗?很少(-1岁);会做好防护(+0.5岁)
19.你没有从事危险性行为,也不注射违法药物。(+10岁)
20.你每天都用牙线洁牙吗?是的(+1岁);不是(-1岁)
21.你一周吃多少次快餐和熟食?从来不吃(+4岁);5次以上(-2岁)
22.你很少吃烧烤的鱼、家禽或肉类(+1岁)
23.你每天会补充钙(+0.5岁)
24.如果在正餐之间吃零食,通常你会选择干果(+0.5岁)
25.你常吃大量的甜食,如冰淇淋,蛋糕,糖果等(-1岁)
26.你每天都吃得很多,肥胖(-5岁)
27.你不会把铁作为营养素的一部分来补充(+2岁)
28.你一周有多少天能达到至少锻炼30分钟?每周7天(+5岁);每周三天(+3岁);很少锻炼(-1岁)
29.你排便不规律(-0.5岁)
30.你的总胆固醇水平高于180mg/dl(5mmol/L)(-2岁)
31.你心脏的收缩压是多少?低于120(+2岁);高于230(-5至15岁)
32.你心脏的舒张压低于80(+7岁)
33.你每年都做血糖检测(+0.5岁)
34.你的心脏病两年前发作过,但后来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预防它再次发作(-2岁)
35.你的直系亲属中从来没有患有糖尿病者或心脏病者(+2岁)
36.直系亲属中有三位或更多的人患有癌症(-1岁)
37.你母亲活到90岁以上(+2岁)
38.你父亲活到90岁以上(+2岁)
39.你的祖父母或曾祖父母中有达到或超过98岁高龄的(+2岁)
40.你没有借助任何人工生育手段生育最后一个孩子时是多少岁?35~43岁(+2岁)


郑博士点评:
    1、从命理角度来看,每个人的寿命都是一个定数,但是,这个定数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此测算的结果就是通过你目前的生活习惯即客观因素来估计你的寿命。
    2、无论你的分数是60或106,如果你从现在开始改变其中一个选择,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数。换言之,主客观的统一,能将自己的寿命定数发挥到极致
    3、让我们从日常点滴做起,从改变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做起,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平衡心态做起,并且长期坚持下去,让自己的寿命定数充分发挥出来


1.管理故事: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坚信付出总会得到回报。你可能不会发现,直到后来……

2.管理故事:养牛之道

我们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窝们“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3、管理故事:爱人之心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地厮杀和欺诈,有时,只要你拥有一颗爱人之心就可以了。

4、管理故事:给予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5、管理故事:提醒自我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媾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缍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所以说,许多危险来源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

6、管理故事:窗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提醒别人的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所以说,许多危险来源于自身……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转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

7、管理故事:习惯与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秦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驯虎人本来也像驯象人一样成功,他让小虎从小吃素,直到小虎长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驯虎人的致命错误在于他摔了交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终于将驯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

8、管理故事:留个缺口给别人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8、管理故事:马

 马,本来自由自在的在山间撒野,渴了喝点山泉,累了就睡在地上晒太阳,无忧无虑。

可是自从有了伯乐,马的命运就改变了,给它的头戴上笼辔,在它的背上置放鞍具,栓着它,马的死亡率已经是十之二三了,然后再逼着它运输东西,强迫它日行千里,在它的脚上钉上铁掌,马的死亡率就过半了。马本来就是毫无规矩毫无用处的动物,让它吸取日月之精化,天地之灵气,无用无为,还得以享尽天年,教化它,让它懂得礼法,反而害了它的生命。

    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规矩的约束下我们是否也丧失了本我,成天遵循别人制定的礼义,逼迫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有限的生命还剩下多少呢?

 

9、管理故事: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10、管理故事:佛塔上的老鼠

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

    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它甚至还享有别人所无法想象的特权,那些不为人知的秘笈,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闲,兴起之时,甚至还可以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

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它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它一把将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

    野猫讥讽道,然后,它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掰成了两半。

11、管理故事:钢玻璃杯的故事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八十年代,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想养鱼。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有把水塘填平。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想发财但有非常愚蠢的人。

    听说养鸡能赚钱,他向亲戚借了500元钱,养起了鸡。但是一场洪水后,鸡得了鸡瘟,几天内全部死光。500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一个只靠三亩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数字。他的母亲手不了这个刺激,竟然忧郁而死。

    他后来酿过酒,捕过鱼,甚至还在石矿的悬崖上帮人打过炮眼……可都没有赚到钱。

    35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娶到媳妇。即使是离异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为他只有一间土屋,随时有可能在一场大雨后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农村是没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还想搏一搏,就四处借钱买一辆受扶拖拉机。不料,上路不到半个月,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入一条河里。他断了一条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机,被人捞起来,已经支离破碎,他只能拆开它,当作废铁卖。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他这辈子完了。

    但是后来他却成了我所在的这个城市里的一家公司的老总,手中有两亿元的资产。现在,许多人都知道他苦难的过去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许多媒体采访过他,许多报告文学描述过他。但我只记得这样一个情节--

    记者问他:“在苦难的日子里,你凭什么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缩?”他坐在宽大豪华的老板台后面,喝完了手里的一杯水。然后,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里,反问记者:“如果我松手,这只杯子会怎样?”

    记者说:“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们试试看。”他说。

    他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但并没有破碎,而是完好无损。他说:“即使有10个人在场,他们都会认为这只杯子必碎无疑。但是,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钢制作的。”

    于是,我记住了这段经典绝妙的对话。这样的人,即使只有一口气,他也会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苍剥夺了他的生命……

 

12、管理故事:机会

 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份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



第一编·领导
◆ 素养 ◆
1、蓝斯登原则
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 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2、卢维斯定理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H·卢维斯
  点 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看到很糟。
  3、本特利论断
  领导并不是个别领导人的事务,从根本上说,它是集团的事务。
  提出者:美国政治学家阿瑟·本特利
  点 评:职为公职,当奉公尽职;权非私权,勿行私害权。
  4、皮尔斯定理
  意识到无知才使我们充满活力。

提出者:美国贝尔电话电报公司实验室著名科学家,“卫星通讯之父”约翰·皮尔斯。
  点 评:意识到无知,是有知的开始。
  5、怀特定律
  领导在群体外的声望有助于巩固他在群体中的地位,而他在群体中的地位又提高了他在外界的声望。
  提出者:美国社会学家S·怀特
  点 评:内得外无失,远服近自安。
 6、蜕皮效应
  许多节肢动物和爬行动物,生长期间旧的表皮脱落,由新长出的表皮来代替,通常每蜕皮一次就长大一些。
  点 评:能不断超越自己,才有希望最终超过别人。
  7、克里奇定理
  没有不好的组织,只有不好的领导。
  提出者:美国军事家克里奇
  点 评:好领导是好组织的塑造者。
  8、忠诚定律
  忠诚起源于上层。
  提出者:英国德尔塔工业金融公司前总裁L·凯特寇德
  点 评:没有相互信任,不可能有相互忠诚。
  9、特里法则
  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大的力量源泉。
  提出者:美国田纳西银行前总经理L·特里
  点 评:改正错误是走向正确的第一步。
  10、比伦定律
  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过失败的记载,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各种应该把握的机会。
  提出者:美国考皮尔公司前总栽F·比伦
  点 评:害怕失败,即等于拒绝成功。
  11、统御克里夫兰法则
  成功的领导艺术的标志是,当事成之后,被领导者均认为"事情是我们自己做的" 。
  提出者:美国政治学家H·克里夫兰
  点 评:最高明的领导,能使下属自己领导自己。
 12、例外原则
  为了提高效率和控制大局,上级只保留处理例外和非常规事件的决定权和控制权,例行和常规的权力由部下分享。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泰罗
  点 评:分权可调动积极性,执要则不失主导权。
  13、古狄逊定理
  一个累坏了的主管,是一个最差劲的主管。
  提出者:英国证券交易所前主管N·古狄逊
  点 评:领导者的最大本事,是能让下属发挥最大本事。
 14、沃特曼定律
  重视就是一切。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B·沃特曼
  点 评:一心不重,万事皆轻。
 15、艾德华定理
  高级主管如果不能互相信任,任何集体领导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提出者:英国BL有限公司前总裁M·艾德华
  点 评:有好的领导集体,才会有好的集体领导。
 16、刺猬理论
  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 评:保持亲密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17、拜伦法则
  授权他人后就完全忘掉这回事,绝不去干涉。
  提出者:美国内陆银行总裁D·拜伦
  点 评:既信之,则用之;既用之,则由之。
 18、吉尔伯特定律
  人们喜欢为他们喜欢的人做事。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瑟夫·吉尔伯特
  点 评:一个喜欢下属的领导,下属没理由不喜欢他。
 19、架空效应
  房屋、器物下面用柱子等撑住而离开地面。喻指对某人表面推崇却暗中排挤,使人失去实权。
  点 评:愈是没分量的人,往往也愈怕被别人架空。
  20、布朗法则
 有意义的对立是一种管理技巧。
  提出者:美国财星集团管理顾问S·布朗
  点 评:只为对立而对立,无异于故意制造矛盾。

◆ 沟通 ◆

  21、拉吉舍夫定律
  我们之所以会得到某些人的青睐,是由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能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彼此相似。
  提出者:前苏联经济学家A·H·拉吉舍夫
  点 评:情与情能相融,心与心易相通
  22、白德巴定理
  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
  提出者:印度古代哲学家白德巴
  点 评:善于约束自己嘴巴的人,会在行动上得到最大自由。
  23、布朗定律
  一旦找到了打开某人心锁的钥匙,往往可以反复用这把钥匙去打开他的某些心锁。
  提出者:美国职业培训专家史蒂文·布朗
  点 评:知道别人最在意什么,别人的意愿就会在你的把握之中。
  24、沟通的位差效应
  来自领导层的信息只有20%-25%被下级知道并正确理解,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不超过10%,平行交流的效率则可达到90%以上。
  提出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点 评:平等造就信任,信任增进交流
  25、乔治定理
  有效地进行适当的意见交流对一个组织的气候和生产能力会产生有益的和积极的影响。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小克劳德·乔治
  点 评:上能通,下情可致;下不隐,上令必达。
  26、共振效应
  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其中有一个发生振动时,另一个即被引起振动。
  点 评:没同向就没同步,有共振才有共鸣。
  27、欧弗斯托原则
  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开头就让他不反对,是实在要紧不过的事。
  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E·S·欧弗斯托
  点 评:要使人不反对,先令人不反感
  28、威尔德定理
  人际沟通始于聆听,终于回答。
  提出者:英国管理学家L·威尔德
  点 评:说的功夫有一半在听上。
  29、古德曼定理
  没有沉默就没有沟通。
  提出者: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古德曼
  点 评:当能够心领神会的时候,沉默便胜过千言万语。 
  30、古德定律
  应付人的成功,靠的是同情地把握别人的观点。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P·F·古德
  点 评:不知道别人想什么,你想什么也会不着边际。

◆ 协调  ◆

  31、史提尔定律
  合作是一切团体繁荣的根本。
  提出者:英国前自由党领袖D·史提尔
  点 评:力量的团结,牢不可破;团结的力量,无坚不摧。
  32、史洛伊特定理
  只有上下全力以赴,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果。
  提出者:南非萨默堡国立房屋建筑互助协会经理董事史洛伊特
  点 评:只有成为利益的共同体,才易成为力量的聚合体。
  33、氨基酸组合效应
  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点 评: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34、苏普拉纳定律
  和谐应成为生活中一切事物的基础。
提出者:印尼企业家杰亚·苏普拉纳
  点 评:差异之中显出来的和谐,往往才是真正的和谐。
  35、玉山法则
  小处尊重个人,大处重视团体。
  提出者:台湾玉山银行总裁黄永仁
  点 评:如果个人凌驾于团体之上,团体就会成为个人的工具。
  36、狄伦多定律
  一个团体或机构中所发生的激烈冲突,往往是因为面子问题引起的。
  提出者: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前董事L·狄伦多
  点 评:与其争面子,不如挣面子。
  37、狄克逊定律
  有磨擦才有进展。
  提出者:美国迪卡尔财政公司前总经理狄克逊
  点 评:争论不是坏事,有争论却不争论才易坏事。
  38、同化效应
  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相近或相同。
  点 评;“我们”可使人站到一块,“咱们”能让人走在一起。
  39、游离效应
  一种物质不和其他物质化合而单独存在,或物质从化合物中分离出来。
  点 评:独行行不远,单干干不长。
  40、介质效应
  一种物质存在于另一种物质内部,后者就是前者的介质。
  点 评:要当中间人,先知两头事。

◆ 指导 ◆

  41、伯恩斯定律
  下属在工作中愈感到自己有能力和有效率,则在完成工作时就愈不想要命令和指挥。
  提出者:美国历史学家J·M·伯恩斯
  点 评:愈是善于使用自己手脚的人,愈不喜欢别人对他指手划脚。
 42、波特定理
  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提出者:英国行为科学家L·W·波特
  点 评:总盯着下属的失误,是一个领导者的最大失误。
 43、蓝斯登定律
  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要远较在“父亲”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 评:可敬不可亲,终难敬;有权没有威,常失权。
  44、托伊论断
  当你发现下属处事方针有所偏差时,抑制干涉的冲动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提出者: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前总裁S·托伊
  点 评:干预不当,必成干扰。
  45、辐射效应
  从热源沿直线向四周发散出去。
  点 评:抓好一点,带动一片。
  46、矢泽定律
  谁都想做自己的主宰,而不愿受别人驱使。
  提出者:日本管理学家矢泽清弘
  点 评:愈是有主见的人,愈想成为自己的主人。
  47、吉尔伯特法则
  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怎样做。
  提出者:英国人力培训专家B·吉尔伯特
  点 评:真正危险的事,是没人跟你谈危险。
  48、试点效应
  正式进行某项工作之前,先做小型试验,以便取得经验。
  点 评:试中推,推可固试;推中试,试能助推。
  49、杜嘉法则
  你的下属一看你的行动,便明白你对他们的要求。
  提出者:美国全国疾病研究中心教授L·杜嘉
  点 评:善喻,不言而喻;能求,有求必应。
  50、基调效应
  基调是音乐作品中主要的调,作品通常用基调开始或结束。
  点 评:把好基调,不易跑调。

第二编·激励

◆ 组织 ◆

  51、沃森原则
 就企业相关经营业绩来说,企业的经营思想、企业精神和企业目标远远比技术资源、企业结构、发明创造及随机决策重要得多。
  提出者:美国IBM公司前总裁沃森
  点 评:软件重于硬件,无形制约有形。
  52、精简定律
  把现有管理人员和组织层次减少50%甚至75%左右才算是精减。
  提出者:美国哈佛商学院
  点 评:事浮于人闲人少,人浮于事废事多。
  53、乌威尔原则
  每个组织以及每个组织的每一部分必须实现有关任务,否则就毫无存在意义。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H·S·乌威尔
  点 评:可用不可用,在于管用不管用。
 54、印加效应
  历史上,南美洲的印加帝国在经济、政治、生活上都在统治者高度而严格的控制之下,即使小事亦请示最高当局,致使拥有20万军队的印加帝国后来被西班牙征服者比查罗的168人分遣队打败。
  点 评:无权不揽,有事必废。
  55、卡那定理
  一个组织不是一台静止的机器,而是一个演变着的社会系统。
  提出者:法国组织学家N·D·卡那
  点 评:有健康的机体,才会有健全的机能。
  56、板结效应
  土壤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灌水降雨后变硬。
  点 评:僵则不灵,滞则不活。
  57、奥尼尔定理
  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
  提出者:美国前众议院长奥尼尔
  点 评:只有能切身体会到的,人们才会认为它是真实的。
  58、法约尔原则
  凡权力行使的地方,就有责任。
  提出者:法国管理学家H·法约尔
  点 评:责任一旦等于零,权力就会成为负数。利特尔定理
  第一流的工作往往是在最简陋的房子里做出来的。
  提出者:美国企业管理专家S·H·利特尔
  点 评:能走艰苦之路,可创卓绝之业。
  59、裂变效应
  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其他元素的原子核,并放出电子。
  点 评:当聚而聚有力,该分即分

◆ 培养 ◆

 60、大荣原则
  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提出者:日本大荣公司
  点 评:企业的发达,乃人才的发达;人才的繁荣,即事业的繁荣。
  61、吉格勒定理
  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锻炼。
  提出者:美国培训专家吉格·吉格勒
  点 评:水无积无辽阔,人不养不成才。
  62、布罗克法则
  跟随一个最能干、最有权力的主管,比较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比较能够掌握机会。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D·布罗克
  点 评:所就者高,所成者大。
  63、漫灌效应
  漫灌是一种粗放的灌溉方式,其法为不平整土地,也不筑畦,让水顺着坡地往里流。
  点 评:只想自然而然,必会听之任之。
  64、马斯洛定理
  一个人能做哪样的人,他就必须成为那样的人。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
  点 评:除非你知道下属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否则你将很难使他们成为你所希望那样的人。
  65、激活效应
  刺激有机体内某种物质,使其活跃地发挥作用。
  点 评:激发活力可挖掘潜力,发挥潜力能增强活力。
  66、乔治定理
  有效培训的秘诀在于激励。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小克劳德·乔治
  点 评:只有每一小步都受到鼓励,人们才敢尝试迈出更大的步子。
  67、复壮效应
  恢复品种的原有优良特性并提高种子的活力。
  点 评:能自我恢复,往往也恢复得最好。
  68、回生效应
  对前一阶段已经学会的东西又感到生疏。
  点 评:愈是不熟,愈易回生。
  69、拔节效应
  禾谷类作物地上各节间依次向上伸长。
  点 评:只有节节壮,才会节节旺。

◆ 选拨 ◆

 70、乔布斯定律
  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50名平庸的员工。
  提出者: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老板史蒂夫·乔布斯
  点 评:宁要一个诸葛亮,不要三个臭皮匠。
  71、韦尔奇原则
  我的全部工作便是选择适当的人。
  提出者: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
  点评:最合适人选,即是最佳人选。
 72、脸谱效应
  戏曲中某些角色脸上画着各种图案,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善恶特征。
  点 评:重真相不会凭印象,求自然难以想当然。
  73、巴顿原则
  挑选领导人,要挑选那个能够把事情做好的人。
  提出者:美国军事家巴顿
  点 评:只有那些不仅自己能把事情做好,而且还能使别人把事情做好的人才配成为领导。
  74、近亲繁殖效应
  血缘相近的种、属结合生育后代,导致出现退化或畸变的现象。
  点 评:宜于事,不拘内外;得其人,无论亲疏。
  75、维勒斯定理
  许多企业就是在仅具有单一方面的专才手中走上毁灭之路的。
  提出者:英国BSC公司总裁查尔斯·维勒斯
  点 评:人若千人一面,事必平淡无奇。
  76、首因效应
  最初形成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提出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
点 评:凭印象,并不像;想当然,常不然。
  77、近因效应
  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有强烈的影响。
  提出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
  点 评:结果往往会被视为过程的总结。
  78、布朗定律
  一个病态的社会可能选择一个病态的领导人。
  提出者:美国社会学家J·A·C·布朗
  点 评:不平的镜子,只能照出扭曲的形象。
  79、投射效应
  自己有过错,从而注意别人身上相同的过错和行为。
  点 评:愈是自己有缺点的人,往往也愈爱注意别人的不足。

◆ 任用    ◆

 80、奥格尔维法则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都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
  提出者: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总裁奥格尔维
  点 评: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81、布利斯原则
  当你授权的时候,要把整个的事情托给对方,同时交付足够的权力让他做必要的决定。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艾德·布利斯
  点 评:要让人独当一面,须使其独立自主。
  82、皮尔·卡丹定理
  用人上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
  提出者:法国著名企业家皮尔·卡丹
  点 评:组合失当,常失整体优势;安排得宜,才成最佳配置。
  83、特雷默定律
  凡事都有一个安置的地方,一切都在它应在的地方
  提出者:英国管理学家E·特雷默
  点 评:没有无用的人,只有不会用人的人。
  84、麦克弗森原则
  把公司交给那些实际干事的人去管理。
  提出者:美国丹纳公司董事长麦克弗森
  点 评:见人不见事,人不成事;重事不重人,事必失人。
  85、松下论断
  用人就是用苦恼。
  提出者: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
  点 评:把人用好了就没苦恼。
  86、哈巴德定理
  一架机器可以取代50个普通工人的工作,但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取代专家的工作。
  提出者:美国工商管理学家哈巴德
  点 评:人才的价值在是否有用,用人的效益在能否用好。
  87、韦斯特定理
  信任就是风险。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T·韦斯特
  点 评:信任值得信任的人,你往往能得到最大安全。
  88、里杨法则
  人们的潜在能力总一贯是超过其授权机遇的。
  提出者:英国组织理论专家S·A·里扬
  点 评:在没有发挥的潜力中,存在着最大的浪费。
  89、德普雷定理
  人们之所以需要工作是因为希望得到自由发挥的机会。
  提出者:美国企业家M·德普雷
  点 评:对于热爱工作的人来说,工作,本身就是对他的最佳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