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贺海峰、周江:我国试点公权力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7:50:19
杨敏、贺海峰、周江:我国试点公权力改革时间:2010-09-28 16:03 作者:杨敏、贺海峰、周江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333次
3地上报县委书记权力清单
  对于中国基层治理来说,围绕公权力运行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说到底就是一个祛除神秘化的过程。
  从邯郸公布“市长权力清单”,到成安推动“通透式办公”,到成都武侯为“一把手”权力进行确权勘界,再到江苏睢宁以严管干部为起点的系统化改革……我们发现,基层公权力的“祛魅”进程,已经悄然从行政权力的自我革命,走向了党委权力的自律自省。
  从“行政权力”到“党委权力”,仅仅两字之差,却标志着权力改革开始触及核心领域。
  以限权为起点,以公开为手段,以事项透明、流程透明、责任透明为“分解动作”,睢宁、成安、武侯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将公权力导入一个四壁通透的“金鱼缸”内,让公权力运行的轨迹一览无余。
  “金鱼缸效应”,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理念,代指一种透明度极高的民主管理模式,于是,我们以“金鱼缸政治”为喻体,去解读观察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之三地试验。
  ■贺海峰
  8月16日,成都武侯区;8月20日,河北成安县。
  对江苏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来说,这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考察观摩活动。作为2009年3月中纪委、中组部确定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3家试点单位,睢宁、武侯、成安之间的互动交流远远不止这一次。
  这项鲜为外界所知的试点历时1年半。经过全面的“确权勘界”和反复的“自我革命”,3个试点县区各自拿出了一份“县委书记权力清单”。
  以增加政治透明度为切口,规范县委权力行使,保证县委正确运用权力,正是这场试验的发力点之一。其实,伴随国内国际情势的变迁,党内高层早就清醒地意识到,从“封闭状态下执政”到“开放状态下执政”,已成为历史必然。而3个试点县区分别落子东部、中部、西部,无疑为下一步在更大范围内推开作出了铺垫。
  改革为什么从“县”开始
  2010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发扬民主、广泛参与,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
  这是一个重要信号。中央编译局研究员王勇兵曾经判断说,无论从中央关于改革的思路来看,还是从近些年来改革的实践来看,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已经从党政分开转向党内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就是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最终实现高度的人民民主。”
  党务公开,正是党内民主的关键环节。从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到2007年将党务公开作为党的一项组织制度写入党章,再到2009年中央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在京成立,党内民主步伐逐渐加快。中纪委、中组部主导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正是这一大背景下的顺势而为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时任河北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毅曾推动过一场引领全国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试点改革。2004年底,他到邯郸调研,带去了一个让其他人感到“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课题:公共权力公开运行的可行性研究。这个课题比后来实际试点工作所涵盖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政务公开,还涵盖到党务公开。邯郸市委最终选择了前者作为突破口。2005年,全国首个“市长权力清单”出炉,时任邯郸市市长王三堂的权限被定为92项。这92项权力随即被汇编成目录以及运行流程图,向全社会进行公开。
  而邯郸下辖的成安县,则以另一种特殊的形式引起了更大的社会反响。时任县委书记王晓桦力推“通透式”办公,将全县大小官员的手机号码全部公之于众。另外,在人事任免和重大问题决策的常委会和全委会上,成安还实行了票决制、社会旁听制。通过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现场列席旁听的方式,把县委权力运行的整个过程毫无保留地摆在群众的眼皮底下。后来,成安之所以成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之一,与此不无关系。
  从“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到“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虽然仅有两字之差,却意味着改革进程的大幅推进。“中国公共权力最为核心的改革是党的领导体制改革。要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必须触及党的领导体制这一核心。”在接受《决策》专访时,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反复强调。
  那么,改革为什么要从县开始?
  翻开一部中国历史,县作为乡村的头,城市的尾,在整个政治社会结构中始终居于特殊地位。对上,是国家政权的一个台柱、一个支撑脚;对下,则连接着整个社会,是国家政权与社会的一个接触点。社会的矛盾,政权和老百姓的矛盾,都会在县一级首先暴露出来。故此,不少学者提出“中国政治改革应当从县一级破题”的观点。
  而在中央层面,对县治的重视程度亦前所未有,一系列县治新政更是密集释放。比如,高配县委书记,加大县委书记的提拔力度,县委书记一职的任命权收归省委;特别强调加强县一级纪委的作用;频频开展县委书记、县公安局长、县纪委书记、县组织部长大轮训。
  至于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知名反腐学者林喆言辞恳切地告诉《决策》:“这三个试点县的经验,代表了一种希望,特别是民主政治的希望。”
  县委书记自我“削权”
  县委书记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按照一位著名改革家的说法,“天下最真实的官只有两个,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县官”。言下之意,除外交权、军事权外,宰相拥有的权力县官也都拥有。不过,中纪委、中组部正在力推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却给出了迥然不同的答案。
  在接受《决策》专访时,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蔡霞一语中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其实质是县委书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蔡霞认为,在县一级权力架构中,县委书记除了对当地的重大项目、人、事、财进行支配,还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身边人的命运,而别人很难对他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是一个很大的制度缺陷。恰如社会上诟病的那样:“上级监督‘一把手’——太远;下级监督‘一把手’——太难;同级监督‘一把手’——太软;法纪监督‘一把手’——太晚。”以河南省为例,2006年以来,已有22名县委书记先后“落马”,可谓触目惊心。
  对体制性积弊“动刀”,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法,更需要非凡的胆力。武侯区委书记刘守成就曾对制度设计者表示:“你们把我的权力限制住了,(权力公开)效果也就达到了。”武侯、睢宁、成安各自拿出“县委书记权力清单”,并绘制出各项权力的运行流程图,其用意正在于建立制度上的“硬约束”。
  通过流程设计,这3个试点县“一手”随意“钦点”干部、在干部任免问题上“一言九鼎”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比如,根据规定,武侯区委书记只有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结束以后、日常考察发现领导班子存在突出问题、领导职位空缺、特殊情况必须调整干部这4种情况下,才能提出干部调整动议。而且,在动议时,区委书记只提方向、不提具体职位,只提人选标准、不提具体人选,只提选拔要求、不提选拔范围。另外,领导干部人选要从后备干部中产生,后备干部人选要由群众进行无记名推荐产生。如此一来,“一把手”滥用权力的空间受到了极大压缩。
  又如睢宁独创的议决权、否决权分离制衡机制。2008年4月,王天琦担任县委书记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出台文件,自我“削权”。这份文件规定,重点工程、规划、土地审批权由县政府研究确定,县委书记不再担任土地审查委员会、规划审查委员会的主任,县委常委会只保留否决权。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王天琦解释说,很多时候,县委容易把县政府的权力直接拿到县委来,比如,把某块地给谁、把工程给谁、把资金给谁,这就是议决权。建立议决权、否决权分离制衡机制以后,重大事项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方案,交政府常务会议决,强化政府的议决权,议决通过的方案再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县委常委会票决通过后,政府启动实施。县委常委会票决不通过的,返回政府,由政府牵头重新拿出方案研究,县委常委会不直接提出具体的方案和建议,只保留否决权。政府常务会议决,县委常委会否决,相互限制又相互协调,有效地限制了不当用权。“县委书记成了一名‘主持人’。”
  权力具有天然的侵略性、扩张性。有人质疑:“一个权力清单、一个流程图,就能给权力套上‘缰绳’?”睢宁的“杀手锏”是,引入社会监督,激荡起强大的民意洪流,裹胁权力回归本位。
  2008年10月,睢宁以“倾听你的声音”为主题,召开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列席人员扩大到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行政执法部门股级以上干部、人大代表、群众代表以及重点规模企业负责人,并通过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多种媒体全程实况直播。当时,场外一位村民通过热线电话向县委书记质询:“县委实施‘今年家里不进水’工程,解决了城区老百姓汛期家中进水问题。县委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农民家中不进贼呢?”县委书记当场作出恳切回答和明确表态。这次常委会还对软环境建设专项评议现场计票、公布结果,并经县委常委票决,宣布免去“最不受睢宁人民欢迎的单位、站所”主要负责人职务。
  王天琦说,所有这些改革,其实都是围绕一个核心:限制不当权力,强化正当权力,建立用权规矩。打个比方,就是让县委书记走好权力这条“道”,“限制”是堵塞岔道,“强化”是走好正道,“规范”是永远不下道。
  如何向纵深推进?
  今年“十一”前后,中纪委、中组部将对3个试点县区进行验收。接下来,继续扩大试点甚或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相关经验,当无疑义。实际上,湖南、江西、云南等多个省份,已经相继启动了这一试点。
  但是,首先需要厘清几个问题:哪些经验具有普适性?哪些有待进一步完善?哪些应当探索、可以探索的领域还没有真正触及?
  总体上看,3个试点县区各有“绝活”:成安县实施了常委会票决制、全委会票决制、群众认可度测评制、社会旁听制、公开通报制和公开预提名制6项制度。武侯区在四川省第一个明确提出取消书记办公会,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会负责、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睢宁县则是从“两委”归位入手,到收费“休眠”,再到直播县委常委会,依托民意、严管干部,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改革。
  对此,林喆十分肯定地说:“这些改革具有普适性。因为基层的情况差不多,遇到的问题也差不多。”关键在于,“一把手”到底愿不愿意改革,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2006年,王晓桦曾经反思:“(成安的经验)为什么很多地方不能效仿,这是一种悲哀。很多地方不学,为什么呢?因为首先限制的是一把手的权力。”2009年,他带着这套制度来到了大名,发起“县委书记限制自己的权力”的改革,并最终得到省委组织部认可。
  对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任建明认为,应当更多地体现竞争性。例如仇和当年在宿迁搞的公推公选,影响就非常大。这方面睢宁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公开选拔是无论体制内、体制外的人都可以参加的选拔,是一种更大范围的竞争。我认为最终要使用的办法还是这个。”
  也有学者指出,这次改革试点仍然带有过渡性质。比如,对县委权力实行“勘界”、进行规范,首先要有一个大的框架背景,党委的权力范围、人大的职权范围、政府的职权范围,至少是这几个范围应当理清。因为限制县委权力,就一定会涉及到党委、人大和政府的权力关系界定。如果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试点能够与人大改革、政府改革有机衔接,整体设计,配套改革,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更为迫切的是,要为改革者营造宽松的环境。改革的前行者,往往需要作出很大的牺牲和代价,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保护改革者、鼓励改革者。从高层来说,有责任对改革者宽容、支持、引导。从社会来说,要给改革者足够的时间,不要急于去给他下结论。”蔡霞告诉《决策》。
江苏睢宁试点县委权力公开透明
  ■杨敏
  7月29日上午,偌大的睢宁剧场座无虚席。
  江苏省睢宁县委“一述双评三监督”半年直评会、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暨上半年经济工作会正在直播中。
  一头银发的魏维正走向发言席,作为全县1500名“一述双评三监督”群众评议员中的一员,他向大会提交了三条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
  全委会上,县委书记、县长述勤、述廉,现场评议、群众质询。原来,公开可以这样鲜活,民主也可以这样直播。
  这就是睢宁,一个立足于解决自身问题而发起种种改革,被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被高层意外关注,并确定为全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的县份。
  话说从头。睢宁成为试点,“既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必然”。
  为什么是睢宁?
  睢宁,曾是江苏的人口大县、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
  2007年,除人口总量排在江苏第五外,工业总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均排到了江苏末位。全县100万农民,有23.4万人处于江苏省2008年初划定的贫困线以下,成为江苏省脱贫攻坚重点县。
  2008年4月23日,当地县委机关报《今日睢宁》,在头版刊发了“江苏省52个县(市)主要经济指标排名”,标题就是“我们,落后了!”,并将睢宁多项垫底指标以醒目的方式圈注出来。
  “睢宁落后了,睢宁全面落后了,睢宁落到最后了”。对于这样一个欠发达县份,发展经济最大的瓶颈就是资源,无矿产、无交通、无区位,存量最为丰富的“资源”就是人口。
  然而,就是这最为丰富的“资源”,曾经也是主政睢宁地方官员最为头疼的问题。曾几何时,睢宁干部不团结、好内讧、奉行潜规则;群众喜上访、好诉讼,干群关系紧张。县行政办公中心常常被上访群众围堵,最严重的一次长达13个小时,各种矛盾错综交织。“睢人好讼”,也成为睢宁对外形象最有名的“标签”。
  经济落后的根源是人的落后。干部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主力军,起到带动引领作用。因此,组织领导好经济工作,管理好社会事务首先要从干部管起。睢宁先后出台《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公务人员问责办法》、《被问责干部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用强有力的问责来严管各级干部。
  睢宁严管干部是从禁酒开始的。
  睢宁曾经酒风盛行,一些机关干部往往是上午惦记着中午的酒场,下午就开始安排晚上的应酬。
  2007年下半年,一位在睢投资的客商到一部门办事,他找到某科长时,这位喝醉酒的科长竟对他说“我不是科长,科长没来”,这位客商气得打算撤资。2008年1月,睢宁县国土局一名职工酒后驾车,撞死撞伤5名放学回家的儿童。
  这几件事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群众义愤填膺,对干部作风极为不满。睢宁主要领导痛下决心严刹干部饮酒,2008年4月15日,出台《关于严格实行工作日禁酒的规定》。
  放眼全国,各地“禁酒令”层出不穷,也不乏失败案例,为何睢宁的“无例外禁酒”能够名扬全国,以至于让出差在外的睢宁干部总显得那么另类:当一桌人面熏耳热、推杯换盏的时候,唯独睢宁干部或白水一杯,或果汁一瓶,自斟自饮,安之若素。
  “所有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日中午不论是否公务,不论什么理由,不论官职大小,不论本地外地,一律不准饮酒。”
  在这项简短的制度里,能够看到的是“无例外”;在制度外,还有看不到的“铁律执行”。2008年,经群众举报,睢宁十多名干部因违规饮酒被免职,其中有一名局长、两名副局长和一名镇长。
  “无例外”、“铁律执行”,这就是包括禁酒令在内,睢宁严管干部系列措施的最鲜明特质。“有言在先、说到做到”,让群众监督有底气,被问责干部心里服气。也正是这种鲜明的特质,让以严管干部为起点,以公开为主线,系统性、制度化推进的睢宁改革“六部曲”走得平稳、扎实。
 来源:《决策》杂志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文章来自共识网:http://new.21ccom.net/articles/zgyj/xzmj/article_20100928203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