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趣谈 王熙凤放贷刘姥姥融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03:05
2010年09月20日 09:44:48  来源: 北京晚报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新版《红楼梦》自从开播以来,质疑和争议声不断。撇开新版《红楼梦》人物表演的品评和表现形式本身的“口水战”不提,从投资理财的角度来看,究竟对于今天的理财一族有什么启示?请看本期《财道》特邀北京银行营业部零售业务部经理、国际金融理财师赵博华探讨“红楼理财经”,听听其中的趣处和启示。
经典
秦可卿:红楼理财第一人
秦可卿居然是红楼理财第一人?没错,在《红楼梦》中颇受众人推崇的资本高手中,很多人都认为排第一的是王熙凤无疑。但在理财经理赵博华的眼中,第一高手非秦可卿莫属。
在《红楼梦》中,张太医断秦可卿是一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而病根就在“聪明忒过”。秦可卿的理财能力,其中从临终时她对凤姐托梦即可看出。
秦氏对凤姐说道:“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凤姐便问何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理财启示
盛时播下不衰的种子
理财师赵博华点评说,秦氏的分析有条有理,对家族未来的种种可能有充分的预见,同时又有自己的全盘规划,不仅有家庭的风险资产配置,还有具体的操作方案。
“最了不起的,是利用了当时的法律来规避家族衰败获罪的风险。”赵博华分析,其中内容涉及到现金流规划、投资规划——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用来收租子;子女教育规划——家塾也设在此;遗产规划、风险管理规划——凡物可入官,祭祀产业入不了官,将来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这一系列的盘算,堪称私人高级理财专家。
赵博华分析说,在《红楼梦》中,秦可卿考虑的现实问题,贾家常有出项,而少有进项,“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即指的是元妃省亲,正是这非常喜事,花光了贾家的家底。有红学爱好者估算耗了贾家白银30万两之巨,真可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了。
“盛时播下不衰的种子”——理财师赵博华说,出处来自《黄帝内经》。秦可卿“趁今日富贵”加强家族理财规划的理念,对于今天的家庭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对于现代家庭的理财规划,赵博华进行了分析。
一种是正常的理财规划,也就是说家庭在正常情况下对未来的家庭目标进行规划,一般包括风险管理规划、子女教育规划、养老规划、遗产规划等,而投资规划则作为各项目标的实现工具,即通过投资增值,使得未来的资产价值可以满足上述各项目标。
另一种是非正常的理财规划,比如家庭突然遇到变故,如企业破产、投资失败、家庭主要成员因故丧失工作能力等,也可以看做危机管理,如何挺过危机,解决困难,是非正常理财规划的目的。
“在常人眼中,理财就等同于投资,就是购买各种投资产品,如股票、房地产、银行理财等,但实际上投资规划只是理财规划的一个部分。很多家庭在投资中缺乏对未来明确的规划,或是虽有目标但未进行量化。”赵博华说,从秦可卿的遗嘱和贾府后来的败落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代家庭理财明确目标非常重要,并通过测算得出实现每个目标所需要的资金,最后通过投资规划逐步实现。
123下一页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