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民间之 上党堆锦 百年前就曾上过世博会_文化_青年在线 山西青年报 集结善的力量 传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08:20:34

根在民间之 上党堆锦 百年前就曾上过世博会

2010-06-28 20:42:12 作者:本报记者 闫鑫 来源:山西青年报 编辑:李海涛 网友评论 0 条

    三十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制作工艺精湛的艺术品,代表山西工艺美术界正在上海世博会山西馆展出,堆锦艺术品就是其中的一件。堆锦是一种以丝绸为面料的工艺画,它与世博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前,1915年,长治堆锦艺人李模父子制作的“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条屏,曾荣获巴拿马赛会银质奖。
    尽管上党堆锦享有盛誉,而且2006年就被列入了“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今长治市制作堆锦的作坊却只有三家。


潞绸的发展促进了堆锦技艺
 长治古称上党,上党堆锦艺术,俗称长治堆花,是这一地区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山西工艺美术大师闫德明曾任长治工艺美术厂厂长,上世纪60年代起学习制作堆锦艺术。他的工作室里,悬挂着清代制作的堆锦四条屏,他在制作堆锦的同时,也不断收集历代堆锦作品,研究这门艺术的历史。
    闫德明说,隋唐时期,潞绸已闻名北方,潞绸做工极为精细、染色工艺相当精美。潞绸的鼎盛带动了一批潞商的兴起,当时大部分农户开始“专事机杼,不问耕耘”,故明清时“泽、潞豪富甲天下,非数十万不足富”。“明代定陵出土文物中就有潞绸。潞绸和潞商的发展,为上党堆锦的制作和销售创造了重要的条件。”闫德明说。
    据考证,上党堆锦最早起源于唐宋。公元707年4月,李隆基以临淄王别驾潞州,也就是今天的长治时,将宫廷里用丝绸制作的工艺品堆绢带到上党古城,后流入民间。经千余年的历史沧桑,这一手工技艺日臻完善。存世的堆锦工艺品中,北京广化寺收藏的二幅堆锦《富贵荣华》和《福寿三多》已有1000多年历史,另外我省芮城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八条屏《郭子仪寿诞图》属明朝物件。


山西第一个世界大奖
 闫德明工作室的斜对面,就是长治市老辈人都非常熟悉的炉坊巷,解放前,长治市的老艺人们都聚集在那里。堆锦民间艺人李模、李时忠父子的铺面,也在这条巷子里。他们父子二人花费三个月时间,精心堆制的堆花“春夏秋冬”四条屏,以精湛的工艺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了银质奖,一鸣惊人,蜚声海内外。上党堆锦和荣获金质奖的杏花村高粱汾酒一起为封闭了数千年的山西省,夺得了有史以来的两项世界大奖。
    民国年间,艺人们还为冯玉祥、吴佩孚、阎锡山等军政要员制作过堆锦肖像。后来,巨富的晋商争先恐后地将李模父子请到自己的家中制作堆锦。一时间,收藏上党堆锦成了达官贵人、商贾富豪追逐的一种时尚和显示身份的资本。现存于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的数十幅上党堆锦精品,均制作于19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40年代初。


曾作为国礼馈赠国际友人
 1957年,堆锦艺人李时忠出席全国首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朱德等领导同志的接见。上党堆锦曾作为国礼馈赠给前苏联和朝鲜,并大量出口加拿大、美国、英国和东南亚地区。
    “1965、1966年,上党堆锦大量出口,八仙等传统题材最受欢迎,其中大部分作为请柬使用。”闫德明说,“当时,堆锦工艺品做成可悬挂的式样,背面是请柬。作为请柬送出后,还是一件有纪念意义的工艺品,所以非常受欢迎。”
    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上手工制品价格昂贵,不为国人接受,堆锦被迫停产、转产。从那时起,上党堆锦渐渐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就连本地了解堆锦艺术的人也寥寥无几,堪称中华一绝的上党堆锦艺术在延续了千余年之后,面临将要灭绝的危险。


十几道工序成就立体效果
 在古代的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丝织品,所以堆锦在用料和工艺上都极为考究。上党堆锦以丝绸织物为主要面料,草板纸、棉花为骨架,经剪裁、贴飞边、压纸捻、絮棉花、拨硬折、捏软褶、渲染描绘等十余道工序制成。闫德明把堆锦制作的十几道工序,分为隐性工序和显性工序。
    堆锦单体造型一般小巧精致,制作的第一步就是打画稿,然后把画稿复写到比较硬的纸板上。“把纸板剪开后,搓好纸捻儿,压在纸板的边缘,这是堆锦形成立体感的关键。”闫德明说,“下一步就是最费工时的絮棉花,棉絮需要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根据薄厚的需要,一片一片的贴在纸板上。絮棉花之后,外面包上绸缎,就形成了一个部件。”上党堆锦对人物的头、手、佩饰、道具的制作要求十分精细,手指必须内填棉花,外包绸缎。包上绸缎后,隐性工序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绸缎上色、拼接,形成整体的堆锦艺术品。闫德明说:“人物的头饰、道具,有的要用金银箔料刻成十分精美的图案,一些地方还要彩绘。”
    上党堆锦艺术无论是对人物的塑造,还是对花鸟动物的刻画,都具有很强的立体感。立体感是在制作过程中,因各部分棉花的厚薄不均,边缘粘贴的纸捻粗细各异,再加上拨折叠压时的顺序变化,而使画面产生立体感。
    经过苦心钻研,现在的堆锦艺术既保持了中国画的燥润干湿、虚实并重的笔墨韵味,又借鉴了浮雕强烈的立体效果,并兼容了绸缎的雍容华贵,经过精良的选材和技术的改革,还具备了不生蛀、不褪色、永久保存的特点,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手工艺品。
    “在老一辈艺人的堆锦作品中,很注重画工。堆锦作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后在丝绸上的画工好坏。”闫德明说,“为了降低这方面的难度,让堆锦艺术更好的传承,体现手工艺品的特点,我们现在大多选择和设计画稿色彩相近的丝绸,与所表现物体相似的材质,来制作堆锦艺术品。”他希望堆锦这种中国民俗艺术的精华,能在经济日趋繁荣的今天,再一次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载体,在对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再次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