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20:02:35

4%: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0-09-21 14:52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高靓

  变化:时间目标从模糊到清晰

  我们离4%还有多远?自目标提出至今,人们不断追问。记者发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这个不断转动的时间指针终于定格,清晰地指向了2012年。从模糊的“20世纪末”、“逐步实现”,到明确的“2012年”。文件中几个字眼的变化,不仅显示了决心,也显示了信心。

  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48%,我们据离目标只有0.52个百分点。这到底是一步之遥,还是深沟巨壑?专家给出了不同的分析。

  王善迈教授在研究中指出:1998年国务院曾决定为加快实现4%的目标,中央本级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连续3年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此后又要求地方财政用于教育支出每年增加一到两个百分点。这一措施实施了5年,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国2007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已占GDP的3.32%,今后每年增加0.3%个百分点,4%的目标即可实现。王善迈认为,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还是有空间的,特别是在全国一年近万亿的土地出让金未纳入财政收入统计的情况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不到位”的状况将得到进一步转变。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正常运转,包括学校建设、设施配备、公用经费、教师工资待遇等四个方面。目前初步解决了如何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保障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问题,而校舍建设、设施配套、教师工资待遇等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建立。同时,随着中央和省级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的‘挤出效应’也越来越严重。”

  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集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因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取决对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国2009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20.4%,低于各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制约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的进一步提高。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求财政重点保障的,包括教育、农业、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项目比较多,而短期内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实现4%的目标还需要各级政府作出艰苦的努力。”

  尽管我们有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与各国公共教育投入比例差距加大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刘俊贵研究指出,世界各国的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在1960年至1975年之间增长最快,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的世界平均水平从3.6%增长到5.5%,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从3.7%增长到6.5%,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2.3%增长到3.5%。2008年,中国人均GDP为22643元,折合3300美元左右。部分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情况如下:马来西亚5.5%、泰国4.8%、南非5.7%、墨西哥4.9%、巴西5.1%。2008年,同为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的印度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6%的新目标。

  达标心切,于是有人提出,可通过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口径来提高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如将军事院校和党校经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行政支出,甚至政府对各级各类学校无偿划拨的土地也计入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对此,王善迈教授表示坚决反对。“目前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口径已较有关国际组织统计的公共教育支出口径更宽。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相当于国外的公共教育支出);政府征收的用于教育的税费(主要是教育费附加);企业用于所办中小学的支出;校办产业、社会服务收入中用于教育的支出等。其中只有政府征收的用于教育的税费可列入财政性教育经费,其余各项均不应计入其中。”

  事实上,4%只是一个数字,政府的目标、百姓的期盼并不是怎样通过数字游戏和统计技术实现字面上的达标,而是通过它实现教育经费的实质性增长,并真正惠及千千万万的学生和家庭,为落实“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切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