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企大举外迁:宝安试点面临向上的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1 10:10:09
http://www.jrj.com  2007年11月17日 08:47   南方都市报
【字体:大中小】 【页面调色版 

中国经济整体发展导向的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已不可逆转,深圳希望那些低附加值、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搬出深圳,腾出发展空间,供那些高新技术企业和循环经济企业进驻和发展。但理想与现实往往会发生诸多偏离,在那些低附加值、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搬出深圳的同时,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和行业龙头也在出走。
一边是理想,一边是现实,深圳再次站在十字路口。
而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聚集最多、受此次企业外迁影响最大的区―――宝安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产业结构调整试验,而这场试验很大程度上承担着深圳对整个产业升级能否成功的期许……
宝安“腾笼换鸟”企业远走惠州
万龙辉还会偶尔到辖区的一家公司门口转转。一年前他的身份是这家名叫国楹制品厂的厂长。那曾是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工厂在这里呆了近8年,去年8月份才搬到惠州去了。”万龙辉说,开办这家工厂的老板是香港人,当年那老板邀请他到这家工厂当厂长,帮他打点工厂大小事务。
国楹制品厂是一家生产油漆和油漆加工类的“三来一补”企业。1998年,这位香港老板看中了宝安观澜的土地优势和办厂的优惠政策,就在当年的君子布村村口买地建厂。随着深圳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一些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不是被淘汰就是外迁。国楹制品厂也面临抉择,最后于去年8月搬出观澜,远走惠州发展。“工厂不符合环保要求,消防设施以及工厂和员工宿舍太近,都导致工厂不得不搬走。”万龙辉补充说。
首家“三来一补”企业落户宝安
国楹制品厂搬离观澜,只不过是深圳加工制造企业命运的一个缩影。根据宝安区贸工局初步统计,今年1-9月份,宝安区已经淘汰不良企业355家,如今已远远不止这个数字。而当年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就是在宝安区石岩街道诞生。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深圳轻工业进出口支公司及宝安县石岩公社上屋大队与香港怡高实业公司签署了“三来一补”协议书,协议书为“001号”,被认定为深圳引进的首家港资企业。
自从第一家“三来一补”落户宝安,宝安区成为这类企业的重镇,如今宝安区提出“产业第一”的战略,就是有这些企业作为雄厚基础。
宝安区贸工局局长贝济标说,过去土地资源比较宽裕,宝安可以“只进不退”地调整产业结构,但是现在宝安的土地、资源及人口现状,已不允许这样做,必须面临抉择。
“三来一补”企业会不会遭淘汰,要不就搬走或者改造升级,正面临“向上的痛”。如果按前几年土地开发速度,只需三年宝安将无地可用。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只能在“有进有退”中进行。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观澜街道一度成了宝安区谋求发展模式改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试验田,率先提出发展循环经济。
观澜成全市唯一循环经济试点街道
观澜街道率先在全市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新思路,并随后成为深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唯一试点、示范街道。这一做法很快得到包括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和市长许宗衡的批示,受到肯定。今年3月,观澜街道特组织专家对《观澜街道循环经济之工业园区生态建设与规划研究报告》进行评审。“作为一个街道,出台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在全国都有示范意义。”当时参加评审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市政府顾问倪嘉缵如此感慨。
在这份研究报告中,也重点提到“三来一补”企业将来的地位变迁情况。按规划,2010年该街道工业园区太阳能普及率要达到60%,2015年达85%,而“三来一补”企业将要从目前的64%到2010年下降到小于32%,到2015年将不到5%.“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非常系统性的工作,并非企业外迁这一现象就能解释全部。”贝济标说,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宝安就出台了1+7份文件。
淘汰企业也有明确规定,主要是无牌无照,违法经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环境、污染重,违反环保法规、乱排乱放的企业、违犯劳动法规和社保政策,存在较大劳资纠纷隐患的企业以及能源消耗高、技术落后,规模小、效益差,依靠劳动密集和从事简单加工等5类企业。
宝安将重点改造旧工业区
将一些不符合深圳产业升级的企业淘汰出去,不是深圳的目的。引进高新企业或循环经济企业,或许才是根本。
“很多企业因成本等原因被迫外迁,导致一些企业不理解,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淘汰和赶走企业,其实并不是这样。”贝济标很感慨地说,相反政府还在不断引导企业发展,尽量减少他们的损失。他说,仅宝安区就建立企业退出的四种机制,并希望企业把总部留在宝安,在宝安从事研发、设计、接单、通关、物流等经营活动,将低附加值的生产加工环节向外转移,并不针对某个行业、某类企业,不搞“一刀切”。
而要引进的大企业项目,目前宝安区只能靠那些还未开发的土地和正在规划建设的高新工业园区。在引进项目过程中,观澜街道办负责发展循环经济相关协调工作的黄轶对此深有感触。她说,政府目前一点都不担心引不进企业,关键是引进什么样的企业和对引进企业有什么要求。
正是由于新的园区和土地都有限,要大展拳脚,还必须盘活老工业区。宝安区发现,如何真正发挥旧的工业园区的作用,才是“腾笼换鸟”的关键和命门所在,否则淘汰企业后,可能因工业园区本身条件限制,引进来的企业并没有很大作为,制约产业结构调整。
贝济标透露,宝安区目前对产业结构调整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对旧工业区进行升级改造。他说,由于旧工业区改造涉及利益太大,改造工作将非常复杂,目前宝安区只是在做试点,具体工作没完全铺开。
据宝安区贸工局透露,去年宝安厂房租金稳中有升,如福永、松岗街道的厂房平均每平方米租金普涨了1.5元,同时淘汰不良企业后,不少更大的企业进驻,去年全区厂房空置面积减少了55万平方米。此外,部分旧工业区通过改造和产业置换,租金收入大大提高,如新安街道25区工改商后,每平方米租金由原来的14-15元涨到差不多50元左右。
宝安去年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招商引资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质量最好、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最多的一年,并没有出现大家担心的工业“空心化”。正是由于这些事实,让宝安区区委区政府发现担心这可能带来经济发展的波动几乎是多余,决定将把旧工业区改造作为今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来抓。
动态追踪
深企外迁主要是扩张性行为
市贸工局局长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政府只能引导不能强行干预
本报讯 (记者  王莹) 连日来,本报独家调查的《深企大举外迁》系列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深圳特区27年之际,引发了一场关于深圳城市转型的大讨论。前日,深圳市主管工业经济的政府部门贸易工业局局长王学为接受本地媒体专访,对“企业外迁”问题做出回应,认为目前深圳的企业外迁主要是扩张性外迁,本质上是一种“走出去”行为。
目前尚未带来实质性影响
王学为表示,深圳企业外迁现象贯穿于深圳经济发展的20多年间,一些企业出去了,但更多更优质的企业迁了进来,对企业来说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对于政府来说则是城市产业结构化的抉择。
“当前形势明显是‘长’大于‘消’,深圳工业发展仍然处于上升期,深圳企业外迁仍然是有序的,处在可控制之中,没有给我市工业经济带来实质性的影响”。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从2006年1月至今年3月,深圳市制造业中投资总额超过500万美元的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7个,增值项目113个,可实现工业增加值超过60亿,远远大于外迁企业数量和产值。
对优质外迁企业将尽力挽留
对于部分企业外迁,王学为认为,从结构优化角度来看,不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迁出去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而深圳近年适度工业重型化快速推进,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高速增长。而从“梯度转移”和“市场规律”角度来看,企业的外迁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自发行为,不管是外迁还是扩张,都是深圳企业优胜劣汰之举。政府只能通过完善软硬环境来适度引导,不可能去强行干预。
他表示,企业外迁可分为为降低运营成本而整体迁移的适应性外迁,也包括企业为做大做强,把总部留在深圳,而在异地投资设厂、寻求产能的扩张。而根据调查,目前适应性企业整体外迁的仅占比重的25%,产值也较低,而75%的外迁企业都属于扩张性。不符合深圳产业导向的企业外迁,有利于深圳“腾笼换鸟”,引来更多的凤凰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实现功能置换和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扩张性外迁的企业总部,包括管理、研发、营销、财务中心仍然保留在深圳,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外迁符合深圳发展实际。
他同时强调,深圳市相关部门也一直在跟进调查深圳每个时期的企业外迁行为,对于个别优质外迁企业,也给予高度关注,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尽力挽留。
本报记者  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