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与实的天平——“诡辩”的名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20:23:44
名与实的天平——“诡辩”的名家作者:hqqkq 提交日期:2007-7-24 21:30:00 | 分类: | 访问量:115
在诸子百家当中,有一家也许今天并不为很多人所熟知,偏巧这一家的名称还是“名家”。当然,在战国时,名家确是很有名的,但经过历史的变迁,尤其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名家和墨家等许多曾经争鸣一时的显学一起,逐渐成为了“隐学”。其实名家的“名”,并不是著名的意思,而是指“名实”中的名。名与实的逻辑关系,便是名家的主要论题了。然而,这貌似还不能上升到意识与存在关系的高度上,因为“名”毕竟离意识还差一些,它只是意识中的概念。就好比,一个人的名字是他的“名”,而这个人则是他的“实”。也许这么比喻并不是非常恰当,但名实本身也是很复杂的——名家在名实关系上,取儒家之“名”、墨家之“实”。这便涉及到了孔子、荀子提出来的“正名”,以及墨子提出的“名实并举”。这些内容在其他章节中会有所提及,这里不提也罢。不过,提到名家的“名”,不妨再提一下“刑名之学”。人们看到“刑名”,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总会是法家。那么,名家和刑名之学又会有什么关系呢?不错,刑名有一条意思确实和刑罚、刑律相关,但也并非所有的“xíng名”都是“刑名”,如果那个“xíng”是“形”字,是不是就和名家的“名实”比较贴近了呢?至少是相同的话题了。有时我们可能会看到“名家的刑名之学”的说法,其实,那多半指的是所谓“形名”吧,其中的“刑”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个通假字,或者有时是错别字(二者的区别,一方面在于古今,另一方面,则是在于有意与无意)。但名家和法家也不是一点关系也没有,毕竟先秦诸子各家的学说,偶尔某些方面还是相通的。名家既以讨论名实、形名的逻辑关系为己任,可以说,他们也算是人类研究逻辑学的先驱了,现代学者胡适就以名家为逻辑学的派别。不过古人还不晓得“逻辑”这个词,当然更不懂什么逻辑学了,因此他们对名家的解释便偏于实际。《汉书·艺文志》中说:“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为之,则苟钩鈲鋠析乱而已。”初看起来,实在想不到名家和礼官会有什么联系,不过,琢磨一下,便越发觉得名家和古时的礼官很相像——礼是有差别的、因人而异的行为规范,名位决定了礼数,礼官讨论名位,也是为了服务于朝廷中“礼”的需要。谈及名位,便也牵扯到了讨论名实,只不过,名家研究的课题,着实比礼官要高深得多。然而说名家大约源于礼官,却也只能停留于大约了,因为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名家,其代表人物公孙龙、惠施、邓析等人,应该都不是礼官。当然,关于他们,我们下文还会提到。名家讨论名实关系的结果,除了使他们成为逻辑学的先驱外,便是副作用的那一面了——讨论嘛,自然难免要辩论的,人一旦辩论起来,往往要用些辩论的技巧。因此,辩论的话题并不总是真正正确的那一方能够获胜。总觉得公孙龙坚持说白马不是马,除却他对自己论题的信念,还有一小部分是他下定了决心和大家一反到底的因素。名家都很能辩论,也都很会辩论。当然了,在战国时期,辩论是一个风尚,不仅仅是纵横家,诸子中随便拉出来一位,也都是辩论的高手。譬如孟夫子自言“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其实这还是在辩。而名家的辩和别人不是很一样,他们貌似走上了诡辩的“歧途”。写到这里,我们总算呼应了题目的“诡辩”,但名家究竟是怎样诡辩的,相信看完下面的具体介绍,您也许会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