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蒋介石处死陈仪的前前后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1:58:19

  都说蒋介石每逢下野必杀人泄愤,偏偏陈仪在杭州楼外楼触到了蒋的痛处,一句劝慰话竟惹得蒋介石拂袖而去,以为陈仪有了不轨之心。

  南京与杭州不过咫尺之遥,薄暮时分,飞机已抵达笕桥机场,随机陪同的浙江省政府主席陈仪看到几辆黑色雪佛兰疾驰而来,他提醒蒋介石:

  “杭州到了,您的车队接驾来了。”

  “踏上杭州的土地,才觉得在南京太累,担子太重,现在轻松多了。”蒋介石故作姿态地道。

  陈仪抢先几步先与车队安排了一番,向蒋介石提议说:天色已晚,不如直接去西子湖畔的楼外楼饭庄完饭,再送蒋介石去憩息之地——澄庐。

  陈仪,浙江军政界元老,早在孙传芳时代,他就官居师长之职。要知道,那时候的一个师长,分量之重甚至超过一个省长。北伐期间,他附义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一直位高权重。因此,在国民政府中,许多浙籍军政要员都是他昔日僚属,地位十分尊崇,就连蒋介石也尊他一声前辈。然而,尽管久居官场,却因性格使然,那种圆滑融通,那种敷衍塞责,却始终是个门外汉,还是耿直如故。

  败了兴致的蒋介石坐定楼外楼时,已经无法掌控自己的意志,一人向隅,满座不欢,整个楼外楼的空气仿佛凝固起来。

  楼外楼乃杭州第一饭庄,其招牌菜西湖醋鱼更是名满江南,也是蒋介石每次来杭州必点的一道菜。陈仪为了活跃气氛,开口道:

  “总裁,请尝一下西湖醋鱼,这鱼刚刚从池中捕来,十分新鲜的。”

  蒋介石眉头锁得更紧,这声总裁让他听得刺耳,这本是他辞去总统后在党内保留的职务,作为政府官员,陈仪按官场礼仪应称他总统,过去也一直这样叫的。各种情绪笼罩于心,蒋介石早就心力交瘁,强忍不发。

  陈仪站起身来,举箸为蒋介石布菜,嘴里喃喃道:

  “总裁还得想开些,拿得起,放得下,方不失英雄本色——”

  陈仪话未说完,蒋介石已是勃然变色,只见他将手中筷子愤而掷出:

  “不吃了。”

  当即拂袖而出。

  陈仪愕然。

  蒋经国明白,陈仪戳动了蒋介石的痛处,这番话别人讲行,独陈仪不能讲,因为蒋介石对陈仪已有了戒心。就在当天上午辞职之前,蒋介石还召见了几位浙籍大员征询意见,陈诚、汤恩伯都表示无条件追随校长,咬牙死撑,唯陈仪坦言相劝。蒋介石当时脸色就变了,以为陈仪有了异心,盼着他下台呢。所以这句“拿得起、放得下”不仅撩起了他的心头宿火,更加深了对陈仪的猜忌。

  别看蒋经国年轻,却胸有城府,他连忙向陈仪解释:“别介意,父亲心情不佳,他大概是对这个店名不满,触景生情而已。”

  原来,宋代诗人林升曾有诗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以嘲弄南宋偏安小朝廷的。也亏得蒋经国有急智,解释得合情合理。

  这席饭吃得不欢而散,坐进车里,蒋介石犹气咻咻地吩咐蒋经国:

  “不要去澄庐了,直接开到笕桥机场,住在那里我放心。”见蒋经国似有话说,他摆摆手说:

  “还是离陈仪远一点好,明天回溪口,也不要他送行了。”

  送往迎来本是地方长官分内事,蒋介石的冷落再加上昨日的光火,让陈仪也警惕起来。他与蒋共事已久,深知其为人,睚眦必报,心狠手辣,都说他每逢下野必杀人泄愤,这已成惯例,1927年第一次下野杀王天培,1931年第二次下野杀邓演达。如今第三次下野,不知谁又撞上他的枪口。

  淮海战役进行到尾声时,他曾上书蒋介石,提出:“当今形势,敌强我弱,只可言和,不可言战。”前几天,他又在接受《东南日报》记者采访时发表言论:

  “国事至此,要有勇气认错,要有勇气改过。”

  陈仪的批评,明眼人一看即知,他就是指蒋介石的。他甚至还让蒋经国去劝蒋介石到南美暂游,等形势好了再回国。这些言论,在蒋介石眼里就是居心叵测,就是心怀不轨,显然有通共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