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垄断真理的后果(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9/21 10:59:28

22.垄断真理的后果(1)

作者:李凌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和讯读书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由于垄断真理,对思想的钳制,对思想文化的专制,稍有不同于官方的意见,就认为是异端邪说,就批判,就处分,就动用专政工具整肃、镇压。或投入监狱,或关进疯人院,或驱逐出国和剥夺公民权,等等,这就引起一系列灾难性恶果,最终导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

  第一,思想僵化,教条盛行。苏联建立后,先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教条,进而又将它变成了宗教。以后,则把斯大林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斯大林文集》当成宗教教科书。由于领导者思想僵化,容不得任何新思想、新见解、新理论,御用学者们看领导者的脸色行事,以照抄教条,编造大话、空话、假话为能事;广大学者则慑于专制的恐怖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致在十月革命后的70多年中,尽管世界上和苏联社会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在思想理论上、各个社会学科上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反映。仅就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变化来说,殖民主义崩溃了,发生了两次科技革命,高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阶级的面貌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可是对于这一切,作为本应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没有任何变化,还是老一套。正如阿尔巴托夫所说:"所有这一切在我们的社会政治思想中实际上都没有得到多少有一点儿能说得上是合适的反映,因此也就不可能在政策中得到应有的考虑。其后果是灾难性的。"(《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第二,禁锢思想,毒化氛围。斯大林死后,那种动辄镇压的恶行收敛了一些,但指导思想和专制的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没有丝毫改变,仍然实行文化专制,压制不同意见,毒化政治气氛,使文艺界、新闻界、一般知识界一切善于思考的人们本来已经感到很沉闷的氛围继续恶化。

  对于一些不同政见者,实际上就是一些在政治上与官方持不同意见者,除了动用充当"思想文化警察"的宣传部不时地打压外,还动用专政工具克格勃,指令基层党组织和居民区的群众予以监视,鼓励"揭发、检举",检查私人信件,窃听、监控电话。这样一来,一方面造就一些小特务、告密者,他们为一己私利,不惜昧着良心,陷害那些敢讲真话的公共事务代言人,其影响便是社会道德沦丧;另一方面是广大干部和群众随时提防遭人揪到辫子,害怕被监视、告密而噤若寒蝉。同事、朋友间乃至家人之间也不敢讲真话。在公开场合,大家都一起按着上面定的调子唱颂歌,说空话、套话、废话。表面上,好像风平浪静,高度一致,实际上是万马齐喑,鸦雀无声的后面,掩盖着即将喷发的火山。邓小平说得好:"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4-145页)

  第三,扼杀精英,庸才辈出。由于领导者拒绝逆耳之言,听不进不同意见,自然就会对各路精英和有识之士或拒之千里,或压制扼杀。正如阿尔巴托夫所说:"极权专制的最可怕的后果之一,就是人民智力资源的贫乏和枯竭。"(见《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329页)人们看到,无论是赫鲁晓夫时期或是勃列日涅夫时期,提拔到最高领导层的政治局成员,其智力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很低下,与他们担当的职务要求很不相称。这些人中,除个别外,可以说是"绝对平庸"。这既指他们的天赋和才能,也指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他们差不多都是些杂牌学校出来的,什么函授学校、党校训练班之类。说明他们的基本文化科学素质都十分欠缺。这样的人之所以能爬到党的领导高层,并非是有什么真才实学,或有什么显著业绩,而是由于能够紧跟上司,亦步亦趋,在多次政治风浪中能够巧避锋芒,有一套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因为他们压根儿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另一方面,由于机遇,进入了党魁的视野,被安排为接班人。而领导者之所以喜欢这种平庸之辈,除了听话、能贯彻自己的意图外,还因为免除了强者对自己权力的挑战。领导者自己挑选接班人这个传统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十分落后的封建主义的作法。沿袭这种办法,是专制制度所必需,因而庸才辈出也正是这种制度的必然产物。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