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论之三十三:新的社会进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2:33:20

认识论之三十三:新的社会进程

(2010-08-22 19:19:25)

哲学的品格在于它的思维坐标所确立的世界视野。

哲学以其所确立的思维坐标,给予事物种种总体的揭示,以哲学的洞察和概括,凝聚起新的认识材料,揭示新的发展进程和它的切入,在新的概念造就的切立中,赋予思想认识体系重大的变革和创立。

    当代世界新的发展进程,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性的社会主义反思和变动,给予了传统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体系巨大的冲击。同当代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的联结和汇合,已使我们无法再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斗争的传统观念来框架整个世界的进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各国社会的发展变动。

 当人们的思想还拘泥于原有的思想认识体系而苦恼于“姓社姓资”的纯洁性被破碎时,社会进取的实践则开辟着自己的道路,内在地要求人们的思想认识体系走向新的社会进程,走向新的社会概念。任何时代,当原有的思想认识体系无法包容和回答新的社会历史进程时,这个思想认识体系的革命就到来了。

    思想认识体系的变革,就是要重新审视这个思想认识体系所赖以构造的“定点概念”的界限所在,以新的认识材料的凝聚和概括,扬弃旧的“定点概念”,给出新的“定点概念”,并以新的“定点概念”的运作和建构,造就新的思想认识体系,赋予人类新的认识和自由。

一切思想认识体系都由它们的“定点概念”构造。

例如,欧几里德的几何体系,就是以“平面空间”为设定,引出若干定点概念即公理,如:任意两个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连接;任意线段能无限延伸成一条直线;给定任意线段,可以以其一个端点作为圆心,该线段作为半径作一个圆;所有直角都全等;通过一个不在直线上的点,有且仅有一条不与该直线相交的直线,等,并由此而演绎建构了一个欧氏的哲学体系。

经典物理学以“绝对时空”为设定,由此取出物体、质量、引力、惯性、加速度等一系列概念抽象和建构,等等。

种种思想认识体系的“定点概念”来源于域定的观察材料,具有它的域限的主客互为关系的共制性和相通性。

人们关于事物的一切的抽象和概括既不是纯主观的绝对,也不是纯客观的绝对,而是主客共建和主客相通的域定截取。任何“定点概念”都是依据一定认识材料,所进行的主客互为关系的域定截取。每一个域定的截取都不知道会引起更深层次的,新的主客互为关系的域定截取的认识材料在哪里或是什么,因而也不知道自己的域定的界限在哪里。正是这种自身域定界限的不知性,潜伏着“定点概念”在它的思想认识体系的构造中,超越它的域定界限而扩展为无限包容的绝对。

非欧几何和相对论的创立表明,客观世界的本来或自身方式远远地超出了“平面空间”和“绝对时空”的框架。新的认识材料聚合的抽象和概括所给出的“曲率空间”和“时空具有物理性质”的新的概念构造的定点,则给予了几何学与经典物理学重大的变革。只有根据新的认识材料的聚合,从原有“定点概念”无限包容的绝对中解放出来,才能以新的“定点概念”的运作和构造,进行新的思想认识体系的建构,走向新的主客共建和主客相通的观念的和实践的制作。

    新的“定点概念”的思想认识体系建构,则以更大的包容,给出原有“定点概念”及其思想认识体系的适用范围和界限所在。如现代物理学在更大的包容中,给予了原有经典物理学应有的适用范围。当然,任何新的“定点概念”和它的思想认识体系建构,亦有着它们自身所隐含的适用范围和域限所在。

    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认识体系,来自它的“定点概念”建构。社会主义原是工业社会初期,要求消除劳动者贫困和资本剥削的理性呼吁和运动。把社会主义的理性呼吁和运动提升为建立一种历史必然演进的新的社会形态,并由此导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定点概念,则隐含了一种主客互为的赋予。在传统“社会主义社会” 的定点概念运作中,社会主义者建构了社会主义社会“定点概念”的主体框架:

    1、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2、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计划经济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

    3、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占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占有;

    4、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体组织原则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权法则。

    这样的定点概念和框架建构,以其绝对必然的观念支配,生成了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观念意识形态。它带来了整个社会的财产均等和差别的消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集中和单一。然而,这样的绝对必然,其实践结果则在另一方面无可避免地造就了社会生活和经济运作的单一和丰富多样的消失。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不再是个性自由的加入和多样性的创造,整个社会都必须服从一种自上而下的计划的集权控制,人人按统一的规定而生活和思想,从而失去了人类文明最为本性的以个性自由发展为基础的创造活力。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因个性创造和多样性的失去,日趋僵化、落后和贫困,与当代世界市场经济开放聚合的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财富增长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改变国家经济的僵化、落后和贫困,求得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邓小平以其巨大的思想和实践的勇气进行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使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极为深刻的重大变化。

改革开放的推进在中国产生了市场经济和多元经济成分;

引入了资本运作的国际贸易准则和先进发达国家的经济运作方式;

实施了包括国家、民间、个体和外资在内的种种经济成分参与的社会组合和权利要求;

激起了民生权利的主张和民主政治变革的要求。

种种个性开放的参与、竞争和选择,人的个性自由的复苏和要求,给予了社会生活多样性的创造活力和财富增长。“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分和对立,在实践上日益模糊,社会发展的这种日益模糊和邓小平告诫人们不要进行“姓社姓资”的无谓争论,实质地表明了一种深刻转变的新的社会进程的到来。

当今世界,工业社会的发展已从机械动力时代迈入了高科技时代。这种变动以更高的生产力和财富的增长:

一方面使劳动者的绝对贫困和困苦劳作得到了改变,产生和建立了对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

另一方面使所有制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由单一型的私有制统治或单一型的公有制统治,变革为了国家、民间、个体和外资等多元混合方式的社会组合;

再一方面则以世界范围的市场经济联结的资源配置,对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发生着难以抗拒的全球融会拉动。

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运作,日益进入了规范竞争的调控协调,其规模自上个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一个国家自身的调控协调伸展向了超越国界的区域性的调控协调和全球性的调控协调,如欧洲共同体及欧元区的建立、东亚经济联盟的组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世界经贸组织一百多个国家地区的加入和贸易规则的谈判、协调、遵守、承诺和裁决等等。

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斗争,用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用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等等的传统概念的运作和建构,已无法解释越来越主导着当今世界开放聚合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联结和各国的社会发展变动。

这样,必然的指向是,要消除“姓社姓资”的疑难,就必须审视和给出传统“社会主义社会”定点概念的界限所在,走向新的社会进程的概念运作。

    社会主义从工业社会初期要求消除劳动者绝对贫困和资本剥削的社会呼吁和运动,提升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定点概念,其主客互为关系的来源在于:

    一方面,在人类步入农业工具文明至工业机器文明初期的数千年间,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处于总体的物质贫困状态。财产的私人占有和统治在社会总体贫困的状况下,产生着大多数人困苦劳作,少数人依靠经济强力、公共职权和国家庇护,掠取更多财富的各个不同经济时代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而不同经济时代的奴隶、土地、资本等生产资料和财富的占有方式,以及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成为社会主义者划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谴责私有制为万恶之源,把社会主义社会作为消灭私有制和消灭一切阶级对立的一个新的社会发展形态的历史依据。

另一方面,在于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揭示。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由来,进而揭示了资本占有和运作的内在矛盾,即:

1、财产的私人占有和生产日益社会化的矛盾对立;

2、个体生产组织的计划性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对立。

而经济危机的发生和资本的剩余价值性质所决定的无产者与资产者的两大阶级对立的激化,必然导致对资本统治的社会变革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由此,“社会主义社会”的定点概念的确立和建构,有着它的实在指代的历史真理。正如黑格尔所说,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一切合理的都是存在的。

然而,人类社会的实在是一个无限多样的生成、切入和联结。生产力发展所涌动的非连续性切变,自为地开辟着自己的道路,使原有的社会过程被新的社会进程所切变,当一个旧的过程为一个新的进程所切变时,原有的过程规律就会被新的进程规律所切变和更新,人们的思想认识体系也将为新的概念定点和运作所重构。

上世纪中叶以来,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标志的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形成、切入和发展,在世界进程的主导层面上,带来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1、人类生活的总体贫困状况,正在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和致力于发展的国家中走向消失和得到改变;

2、资本的利润运作,被劳动保护、分配调控、共同福利和公共设施的社会制度建立所限定;

    3、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产生,中产阶层日益扩大为社会主体和劳动者的有产化,使无产者和资产者的两大社会阶级对立走向了解体;

    4、生产资料所有制日益由单一型的私有或公有的形态转变为了国家的、民间的、私有的和外资的多元混合型组合形态;

    5、市场经济由无序竞争,进入了不同层面的规范竞争和调控协调,并由一个国家范围伸展向了数国之间区域性和全球性的调控协调;

    6、尽管存在着各个国家不同的进程方式和利益的矛盾冲突及局部战争,世界性市场经济的联结,则以其不可抗拒的聚合给以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开放交融的强劲拉动;

    7、民主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世界性开放交融的新阶段,并由此生成以民生权利和国际准则为认同的新的民主建构、人权要求、人文关怀、市场和社会的自治管理;

    8、民族的历史背景、心灵方式、文化习俗和地缘特点与世界进程的互动和聚合,形成着各国特色的多样进程方式。

    这一新的世界进程的切入和波及所到之处,一切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传统的“社会主义社会”都在被和将被这个新的世界进程的切入所改变和扬弃。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无限包容地用“姓社姓资”,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用“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等概念运作,框架和凝固整个世界的进程和各国的发展变动,必然使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走向迷失和陷入谬误。

新的社会进程的世界性切入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形态在更大的历史层面上是由生产的财富创造力,以及这个能力对整个社会层面所提供的经济支撑力所决定的。当人类社会生产的财富创造力虽然能够达到和实现单体家庭的建立和生存,而对整个社会层面的经济支撑则处于总体贫困状况时,它必然导致各个时期对物质财富占有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带来少数人的富有和绝大多数人的贫困,造就社会历史发展的阶级斗争的动力结构。

而当人类社会生产的财富创造力在整个社会层面上能够改变社会总体贫困和提供公众生活的基本经济保障时,它就会使少数人富有和绝大多数人贫困的社会两极对立因劳动保护、分配调控、社会公共福利的确立和增长,以及中产阶层扩展为社会主体而得到改变。私有财产亦将不再是万恶之源,而是生活和家庭富裕的求取。尽管由于资本运作的利润求取存在,以及随着新的生产力、新的物质财富和新的生活方式的不断生成、变更和涌入,人们的财富占有会产生种种新的多元差别和个体差别,需要不断地进行和强化社会公正、公平、公开的协调和均衡,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社会调控体系和福利保障,但少数人占有财富和绝大多数人绝对贫困的社会阶级对立和斗争,则将最终地归于消失,不再具有历史发展的决定意义。

财富创造力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文明形态,它在与往的历史层面上生成两大阶级的社会对立和阶级斗争的动力结构;而在新的历史层面上则移去了两大阶级的社会对立和阶级斗争的动力结构,生成了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多元利益协调和均衡的新的历史发展动力结构。财富创造力所造就的社会经济支撑力不同,产生和生成不同的社会历史动力结构,更产生和生成了不同时代的人类社会文明形态。

传统的资本剩余价值在本质上是由一定社会关系和财富状态所域定的概念抽象和实在指代,它不是自我绝对的。

随着以高科技为标志的现代工业社会的进展,单一型所有制统治为多元混合型所有制关系所取代;社会统筹、税收调节、福利制度、慈善关怀、劳动保护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工资、股份、权证、住房、汽车等多元收入和财富拥有所造就的劳动者日益普遍的有产化;社会总体贫困状况的改变和两大阶级社会对立的解体,资本的剩余价值概念,因其所赖依生存的社会关系被切变,已越来越失去了它们的现实意义。任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观念抽象和实在指代,一旦在历史定义的主导层面上失去了它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建构中的主客相互关系的域定,它们就失去了适用价值和实践功能,而应为新的社会政治经济的观念抽象和实在指代所取代。

此外,由于社会财富增长方式的变化,资本的利润创造和增值,越来越表现为了投资、管理、科技、信息、金融、市场、用工等多种因素集成运作的概念抽象,而不再是对雇佣劳动掠夺的剩余价值概念抽象。在多元混合投资、财富增长方式变化和利润集成运作的新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形态下,以资本和雇佣劳动为对立的剩余价值概念已越来越无法界定而失去了它的现实的域定性和合理性。

传统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定点概念,以及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定点概念已经呈现了它们的域限界限,要求人们的思想认识体系转向更为广阔的新的社会进程。

传统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定点概念及其思想认识体系,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和阶级斗争能够消灭阶级,改变人类社会总体贫困,消除绝大多数人困苦劳作和少数人掠夺占有财富的阶级对立的理性判定和实践运动上的。随着传统社会主义社会和传统资本主义社会在新的世界进程中的解体,“社会主义社会”的定点概念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定点概念,则将被新的世界进程的切入而双双扬弃,并为新的社会进程的概念切入和确立所更替。

新的社会进程以更大的历史和现实的概括,包容与往和取向未来。

这个新的社会进程的切入和发展,既不受传统的资本主义框束,也不受传统的社会主义框束,更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同”,而是一个新的世界进程,新的社会进程的切入对传统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改变和取代。

这是一个新的全球性的社会进程,但它的实现方式不是全球单一的,而将是各国多样的,有着种种不同方式的具体选项、作为、创立和切入。

与往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抽象和范畴划分,将是适应对与往历史的赋予和描述而归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人类社会的历史不是一个预置的必然决定,它有着种种可以预料和不可预料的新的社会进程的切入和取代。对新的社会进程和社会形态的概念抽象及其名称,无疑需要经过长期的酝酿而达到共同的历史知晓和约成,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哲学的把握。

提出新的社会进程的哲学意义在于:

第一,使人类的思想认识体系,无论在东方和西方,仍至全球,在向一个更高层面的跃迁上,在走向新的社会进程的总体框架下,跳出各种过时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历史局限,以更为广阔的思想解放和尊重各国民族特色的进程方式,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开放交融的多样化发展,建构新的未来;

第二,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扬弃“姓社姓资”的历史绝对和羁绊,在引入新的世界进程和社会进程的哲学眼光和历史判明中,进行新的历史创造和自由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