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研究机构是这样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10:08
我曾在一家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工作过几年.因为想在技术方面再学习一下(高新技术行业不是垄断行业,竞争激烈,担心以后饭碗问题),不得不辞职,考了一个科研院所的统招博士。所以上博士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自己喜欢搞点科研工作,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些优势,或许可以在研究所发展。在研究所带了3年,觉得还是不喜欢科研院所的氛围,以后还得去公司。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一般人都会觉得科研院所是学术殿堂,应该充满让人敬慕的学术研究氛围,但这只是外人的感觉,实际上国内的研究机构不是这样的。笔者将自己的感受总结一下,让大家了解一下,也算抛砖引玉,让内行人讨论一下。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第一,科研机构的行政色彩很浓,例如中科院的下属所是局级单位,所长和党委书记都是国家正局级干部。所下面又分了几个研究室,室主任是处级。国内大学跟着类似,不过有的大学级别很高,书记可以是部级干部。 研究所里也有财务处、学生处等机构,这些地方往往进人挺难,有编制限制,里面工作人员往往是因为某些背景才可以进去。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第二, 所长和室主任权利很大,他们也是研究员,但主要做些总体性工作,比如科研评审、申请项目、科研管理。而且一般在外面身兼好几个身份,比如某973项目专家组组长、某协会会长等。他们平时非常忙碌,虽然也带学生,但实际上学生与他们见面较少,一般由其他老师带。作为室里的其他研究员或者职工如果没有室主任的支持,作很多事情都是很难的,比如申请研究基金、出国做访问学者等。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第三,每个研究机构里一般都有“学术权威”,学术权威主要指院士等在某些领域说话很有分量的人。他们对于项目评审、科研经费划拨的话语权相当大,而且由于往往在这里发展了多少年,树大根深,室主任(或系主任)一般都是他们的学生。如果某人是室主任,那么一般情况下他就是此处学术权威的学生。院士的学生受到院士欣赏,可以成为室主任,更因为有了学术权威的支持,室主任在外面可以很容易打通关系,拿到项目、科研经费。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第四,埋头做学问是吃不开的,会说、有门路很重要。在目前科研机构里,谁能拿到项目和科研经费谁就是老大,有了项目交给学生或者其他人做就可以,任务能完成到什么程度一般都能提前猜个八九不离十,达到“缩小与国外差距”、“填补国内空白”往往不是很难。因为但凡国家拨款搞得东西,都是股内涉足者不多而国外又超前的东西,有国外论文可查。即使项目完成不出色,总还有许多可解释的原因。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研究所里风头很足的人一般都是有身兼数职、性格活跃的“全才”,他们往往对很多事情有决断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些人的默默无闻、艰难度日,他们适应了受管理、受安排的角色。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第五,科研成果方面雷声大雨点小,经常公布重大进展、研究项目动不动就带着国家重大专项等帽子。发表论文专利多少多少。实际上只赚了个吆喝声,众多专利都是为了完成指标的所谓垃圾专利,没有使用价值。如果是公司搞科研,肯定不愿意花钱申请那些专利。但就是因为这些“成果”,一批一批人评上研究员、成为专家。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第六,内部关系复杂,明争暗斗的事情很多,有时矛盾公开化,成为大家私下议论的话题。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总之,在科研院所里,善于人际关系、有口才、有后台的人最吃香。这一点与政府机关其实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