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奎成:“魏武王常所用”石牌是伪造的(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07:06:32
林奎成:“魏武王常所用”石牌是伪造的 2010年08月22日 13:01 凤凰网专稿 【 】 【打印共有评论33

这三种称呼,无论哪一种,都只限于从曹丕称帝之后,到曹奂亡国之前,即公元220~265年期间。这45年,是魏的“本朝”。本朝期间,称本朝人物,不需、不须、也不许加上朝代的名号。这个道理也很简单,譬如,两个中国人,在国内的某地相遇,甲问乙:“你是哪里人?”乙只要回答:“我是某省某市人”就行了,不需要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省某市人”。同样的道理,曹丕既然称帝,就意味着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这个朝代就是“魏朝”--尽管史学习惯上仍把它称作“魏国”--魏朝的人,称自己的开国始祖为“魏太祖武皇帝”,不仅不通,亦涉不恭,而且违制,甚至还有这个“魏”已经亡而不存,或者自认这个朝代迟早要亡的含义在内。可以断言,称曹操的庙号也好,称曹操的帝号也好,只要前面冠以“魏”字,肯定都是后人的口吻,至少是魏以外,如当时蜀人或吴人的口吻,当时的魏国人绝不可能有此称谓。帝王既殁,在各自的“本朝”只称庙号或谥号,而后代的人始冠以朝号的现象,考诸史籍,无一例外。例如嬴政,秦朝的人称他“始皇帝”,秦亡以后,人们才称他“秦始皇”。又如刘彻,在他死后,汉朝人只称他“武帝”,汉以后的人才称他“汉武帝”。再如李世民,死后唐朝人称他“太宗”,唐以后的人才称他“唐太宗”。这种现象,可以视作中国古代冥称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仅规制如此,且亦客观使然。曹操死后,仅三百多年间,谥武帝的就有六人:晋武帝司马炎,南朝宋武帝刘裕,齐武帝萧赜,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北周武帝宇文邕。--如果再算上曹操之前的汉武帝刘彻,则至少到北周为止,中国历史上就有了八个“武帝”。这么多武帝,后人怎样区分?只有加上朝代的名号,就象这里列出的六位一样。因为在同一个朝代,帝王的谥号绝不会相同,于是为了区别于另外的“武帝”,后人把曹操称为“魏武帝”的现象也就必然地出现了。以此缘故,凡后人所说的“魏武”,如“魏武挥鞭”之类,不管怎么理解,都只能是“魏武帝”,绝对不是“魏武王”。

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曹操死后谥“武王”,奉安(下葬)之时,曹丕尚未称帝,因此在魏国内部,把他称为“魏武王”?答曰:绝无可能!原因之一前面已经说过,讳号、谥号混称,违背了古代的冥称制度,森森地宫,何等庄肃之处,曹丕岂能不伦不类地弄一堆讳谥不分的石头放进去,拿自己的老爸开这种荒唐不经的玩笑?原因之二,曹操的“武王”是汉朝天子封的,不是魏朝天子封的,“魏”当时还没有天子,也没有资格为曹操加谥号。汉谥冥号尚且只称“武王”,并不冠以“汉”字,遑论“魏”乎?

行文至此,不妨做个简单归纳。一、曹操生前称“魏王”。二、曹操死后谥“武王”。三、从曹操死后下葬,到曹丕称帝的八个多月期间,对曹操的称呼只能是“武王”。四、曹丕称帝后,曹操的称号是“武帝”。五、魏国灭亡,后人才开始称曹操“魏武帝”--请看,曹操生前死后,从来就没有过“魏武王”的称号。事实上,认为曹操曽有“魏武王”谥号的,都是仅凭印象的想当然说法,遍检史书,无一例证。

曹操若要称“魏武王”,必须有一个前提,即曹丕没有称帝。曹丕不是皇帝,曹操的身份就及“王”而止,不会再有“武帝”之称,后人也不能称他为“魏武帝”,如此,他的谥号还是“武王”,后人就可以把他称作魏武王了。可惜这是个假设,事实是曹丕称帝了,而曹丕既然称帝,曹操也就永远失去了被称为“魏武王”的可能性。

中国历史上称“魏武王”的只有一人,此人是后秦的姚襄。《晋书·本传》:“襄败,为坚所杀,时年二十七,是岁晋升平元年也。苻生以公礼葬之。苌僭号,追谥魏武王。”按:“晋升平元年”是公元357年,苻生葬姚襄以“公礼”而不是“王礼”。姚苌是姚襄的弟弟,僭号称帝于公元384年,此时才追谥其兄姚襄为魏武王,时间上差了27年,姚苌不可能把姚襄的陵墓扒开,塞进去一堆“魏武王常所用”的石牌。

有人说,五胡十六国时的冉闵也称“魏武王”,这其实个误解。冉闵死时,他的对手前燕国王慕容俊谥其为“武悼天王”。冉氏建立的政权史称“冉魏”,坊间不察,以为冉闵是冉魏之王,谥号中又有“武”字,于是移花接木,两下拼凑,就可以称为“魏武王”了,这与把曹操讹称为“魏武王”一样,也是仅凭印象的想当然说法。冉闵下葬之时,其谥号是“武悼天王”,这个谥号被不被冉魏所接受,史籍失载。照笔者的看法,如果这个谥号被冉魏接受了,那么,冉闵的墓中发现了什么文字,也只能是“武悼天王常所用”之类;如果这个谥号未被冉魏接受,则对冉闵的称呼只能是“魏王”,绝不会出现“魏武王”的字样。

排除了姚襄和冉闵,再回到本文开头的结论上来:曹操生前死后,从来就没有过“魏武王”的称号,那么,墓中的“魏武王常所用”石牌从何而来?答案只有一个:后人伪造的。

仅此一点,即可准确断定,安阳西高穴的汉墓,墓主绝非曹操!

那么,是谁伪造了那些“魏武王常所用”的石牌?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有人怀疑是盗墓贼所为,这个怀疑,最无道理,盗墓贼作伪的目的是什么?为名?盗墓历来都是见不得人的勾当,隐名埋姓之不遑,哪有盗墓图名的傻子?为利?盗墓自然是为了图利,但既盗墓物,则已获其利,而再造此伪牌,试问其利何在?照笔者的理解,作伪者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对考古学具备相当造诣;二、对历史学的典章制度一窍不通(按:古代的冥称制度属于历史学典章制度的一个分支);三、伪造石牌与本人的切身利益有直接关联,非名即利,二者或居其一,或兼而有之。其中的第二个条件,即本文前面所谈的冥称制度,对现代人来说是专业知识,对古代人来说却是普通常识。“五四”之后,国学几近绝断不传,古人的这类常识渐不为今人所知。由此可以大致断定,伪造石牌者不大可能是古人。结合此前披露的消息,这些石牌都是从“扰土”中挖掘出来的,则谁伪造了这些石牌,岂不耐人寻思?写于2010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