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谈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32:30

国医大师谈养生

作画写字 陶冶情操

李玉奇,93岁,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李玉奇说:吾起居有矩,寝食有规。每日卯时随日出而起,缓带宽服漫步于庭。刻钟之后,夏日则信步林荫,冬月则踏雪户外。伸臂摇颈,活动筋骨,摧动血脉,缓步百米而返。晚餐之后,或头戴明月或肩掮北斗,缓步漫行半个时辰。每日如此,归舍时自感身轻目明。借此体健神旺之时,复习金元四家之书,或浏览唐宋古诗,或挥毫泼墨作画,戌亥之时宽衣入榻。凡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吾之经脉通畅,气血周流,脏腑坚韧,百骸盛壮,髓海有余,轻劲多力。

米醋当先少食盐,姜系必备胡椒全。

料酒味精适可止,糖若过量脾不安。

菜宜清淡汤宜鲜,清炖红烧端正烂。

油腻太过伤脾胃,凉盘虽美要少贪。

鸡鸭鱼肉皆为美,独爱鱼中之黄花。

红焖猪肉虽香甜,贪香多食胃难安。

白米白面虽经常,高粱小米随时添。

菜饭称心纳之香,水谷精华勿嗜偏。

七情六欲人皆有,喜怒太过必伤身。

偶逢怒事走开去,平调心肝免伤神。

作画写字制盆景,陶冶情操实为珍。

侃天侃地侃奇观,莫论人非不烦心。

 

经络导引 养生健体

贺普仁,84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贺普仁的经络导引养生功是他根据气功原理,在经络循行的基础上自创的一套祛病健身的功法,坚持锻炼能起到通经活络、通畅气血、引气归元的作用,使元精、元气、元神充沛,达到有病祛病、无病健身延年的目的。经络导引养生功法共分为六步。

第一步:练功前准备采取端坐式,项挺直,目向前平视,闭口,舌舐上腭,全身放松,思想安静、洒脱,自然呼吸,气要均匀。

第二步:以意领气,先由会阴开始上入毛际,沿任脉的关元、神阙、膻中、天突、廉泉到头顶;沿督脉由头顶下行至风府、大椎、至阳、命门至尾闾骨归会阴再上入小腹。

第三步:由小腹向左行至气冲、髀关,沿足阳明经直下到内庭,走足心涌泉穴,再从足三阴由下向上行经阴廉到气冲穴,右侧循行路线与左侧运行方向相同。

第四步:由气冲穴到任脉的曲骨穴经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到天突。

第五步:由天突向右经中府、俞府到肩井、巨髎、肩髃穴,再沿手阳明向下到阳池,再分别下行至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之后,从手三阴由下向上到极泉,经中府、俞府,到天突穴,再向右行与左侧运行路线相同。

第六步:由天突向上到廉泉穴,因舌舐上腭,使任督相通,经气到头顶,再向下到风府,沿督脉直下至尾闾,回归会阴,再上行至丹田而终止。

 

养生之要 识度守度

裘沛然,已故,享年97岁,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裘沛然说:度,是衡量一切事物轻重、长短、多少的统称,后人引申为处理事物最适当时为适度。度,包括理度、法度、制度、气度、节度等,做人的一切,都得有个度,养生也不例外。

孙思邈提倡饮食应达到“饥中饱、饱中饥”为最合适,就是饮食之度;汉代华佗主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就是劳逸之度;《内经》载:起居有常,不竭不妄,就是房事之度;《论语》曰:“惟酒无量不及乱”,就是饮酒之度;另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悲欢之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理财之度;“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精神文明之度;“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做人之度。

 

养生养德 天人合一

郭子光,78岁,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郭子光说,养生之道,修德为先,这是中国养生学最具特色之点。孔子《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寿”,故“仁者寿”。《素问·上古天真论》亦云:“淳德全道……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可见养生当从修德入手,养德养生无二术,是历代养生家遵循的准则。修德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实际也是儒道二家“安身立命”的学问。

养生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顺应自然。郭子光说,人是自然万物的组成部分,故顺应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以养生,便成为养生学的基本法则。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具体包括顺应四时、因地制宜等内容。大自然的变化莫过于阴阳离合引起的春夏秋冬,四时交替,呈有序性、节律性演变,这种变化,人的力量就改造不了,只有顺应这种变化规律而养生,叫做顺应四时。顺应四时养生的主旨,就是根据这种同步变化规律,安排起居劳逸,练形调神,进食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