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走 的 二 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9:17:12

 

   春日的午后,独自蜷缩在暖暖的阳光下,打开音响,让整个人浸泡在阿炳那哀婉、凄怆的旋律中,任凭那嘶哑的弓弦将自己的思绪扯远┅┅

   那时一个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极度贫乏的年代。谁家吃一回肉,或者哪个村子放一次电影,都是难得的奢侈享受。我的童年就是在那样的岁月度过的。

   一天,村子里来了一对流浪的艺人,他们是夫妇俩,都将近四十岁。男的是盲人,女的是瘸子。男的会拉二胡,女的只会搀扶着丈夫,行走天涯。他们一路行走,一路卖艺谋生。村长看他们可怜,就让他们暂住在村里打谷场上存放杂物的空房里。于是,简陋的空房就成了他们的家。锅灶架起来,二胡挂上墙,原来冷冷清清的空房就有了人气。

   每天早晨,丈夫被妻子打点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出门。他们背着二胡,相互扶携着走村窜户,不像是去乞讨,而像是去参加演出,或是走亲戚。傍晚时分,夫妇俩手挽手,说说笑笑又回到那个简陋的家。

   看着盲艺人夫妇每天和谐美满的进出,常惹得村里那些饱受丈夫欺负的小媳妇们嫉妒眼红,暗自骂她那口子还不如瞎子会疼人呢。

   一到傍晚,打谷场就成了我们这群孩子的乐园。大家有的跳皮筋,有的翻筋斗,有的学骑爸爸刚买的自行车┅┅有一天,我们不经意地发现盲艺人竟然出神地“看”着我们,嘴角挂着微笑。也许是小孩子爱表现的天性,那天,我们全都更加卖力地骑车或翻跟斗,在这个特殊的也是唯一的观众面前,尽情展示着我们的技巧。尽管我们知道,他什么也看不见。

  有一天,盲艺人喊我们过去,他说他喜欢我们在这里陪他玩,他要讲故事给我们听。原来,他不仅会拉二胡,还会说一口地道的扬州评话,他的故事可真不少,如《薛刚反唐》、《武松打虎》、《大闹天宫》┅┅这些古典故事被他讲得娓娓动听,我们听得如痴如醉。一个个侠肝义胆的英雄,柔情似水的女侠形象悄悄地根植在我们幼小的心中。因为听得入迷,我们常常忘记回家吃晚饭,最后硬是被大人们拧着耳朵拽回家。

  后来,一放学,我们就把书包一扔,拎一个小竹篮,向大人谎说去割猪草,一起呼啦拥进盲艺人的小屋。于是,一双浑浊的盲眼前就闪烁着许多双明亮清澈、充满好奇的眼睛,周围静悄悄的,只有那抑扬顿挫的扬州评话在简陋的小屋里回荡。

  渐渐地我们知道了盲艺人也有一双儿女,他们因为要谋生,就把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看,而他们为了攒钱,一年才回家一趟。看着我们,让他感觉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因此,我们格外同情他们,经常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曾不顾他们的拒绝,偷偷从家里的鸡窝里拿些鸡蛋,或在瓦坛里拿点咸菜送给他们。这样,一对背井离乡的盲艺人和一群乡村野孩子成了忘年交。

  过了几个月,由于我们这些孩子不知道的原因,盲艺人夫妇被村里的人送走了。那个曾经喧闹的空房又恢复了昔日的冷清。他们的离去,让村里的孩子确实难过了许多天。大家相互猜测着他们的去向和以后的生活。

  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回首往事,恍然明白,这位盲艺人才是我最初的文学启蒙老师。当初年幼的我接近文学之门,如今成年的我喜欢徜徉在文学世界,这些都得益于茅屋里那些趣味盎然的故事的熏陶。

  如今,每当我经过车水马龙的街头,看见拨弄弓弦的盲人,总会情不自禁驻足回眸,渴望与当年的那位不知名的盲友不期而遇,但从心底又不愿真的看见他们。我不愿看见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二胡行走他乡,继续那种居无定所流浪的生活。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相信他们也一定在幸福地享受着天伦之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