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儿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文 / 颜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46:53

        订阅杂志时,看到有如此选项:电子版78元 ,杂志纸版面250元,杂志+电子版 251元,大部分人一定会选251元的,因为划算。显然,假如没有250元这一项,其选择概率则会不同。经济学把这个选项称呼为“锚”,说白了便如同托儿。人们很容易在已有的印象和坐标里作出判断,好比去派队,容貌一般的女生找几个容貌更一般的女生一起去,她就显得很“划算”,尽管把他人当“锚”不够厚道。我想到一个句子:托儿让生活更美好。

         诸如买房子,中介通常会找一两处条件相当的房子,叫托儿买走,造成一种短缺的心理印象,买房人会立刻作出决定,同时产生一种买得及时的幸福感。这种“短缺”被当作人类互相干扰的最深刻的“影响力”。我还听说一个故事,说有男生追了女生大半年,女生没答应,他想到的办法是:每天早上去女生宿舍放上自己制作的早餐,聪明的是他把和她同住的两位女生的早餐也都做了。结果另外两位女生一直赞不绝口,听得久了,那位对男生没好印象的女生也开始有了美好印象。这两位女生不自觉地扮演了一回托儿。

        一位称职的托儿能迅速改变你的印象,产生一个新的处女地的想象。《三国演义》里写诸葛亮出场前,不知道用了多少口水说托儿们的赞美,云里雾里的时候,刘备已完全没有任何心理上的防线了,事情成了一边倒。自然中国人素有酒托、饭托、茶托、人托(如果媒婆也算托儿的话),连牙膏广告也都有个“牙防组”。最近一位朋友决定把“书托”这样的概念加入统计学,诸如腰封如果也算托儿的话,其作用又到底如何呢?托儿时代其实就是大家都开始装,在那个瞬间,如果你不装,反倒显得不正常。其价值核心是:相信我,没错的!

        在日本《百物语》里有一个故事,说是一个经常被老婆打的男子,终于找到发现世界真相的羽毛,原来除了告诉自己羽毛在哪里的乞丐和自己是人以外,全世界都是妖精。但接下来并非悲剧,这名男子选择把羽毛赠送乞丐,因为他私下里想明白了:被妖怪老婆欺负,正在情理之中。于是,这名乞丐倒有了作妖怪老婆的托儿的嫌疑。

       中国人害怕遇到托儿,但现在的情况是一个托儿还是一群托儿的PK。我们依然会选择跟随多数,和大部分人保持一致,对比起来,我们的幸福感就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