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6:09:13
王占阳
1、问题:改革开放究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开放,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开放?究竟是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获得了大发展,还是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究竟是建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建设了中国特色资本主义?
2、症结:理论、标准与事实。理论不同,标准就不同,进而对于事实的判断就不同。传统理论实质上是结构主义的而不是功能主义的,这就必然从所有制结构的变动出发得出否定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结论来,或者至少也是只能有限度地肯定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并认为当改革开放走到使个体私营经济超过50%的阶段时就转变为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开放。但问题是,这种着眼于所有制结构而不是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所谓“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就是违背了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的。
3、我们的理论与标准:
(1)社会主义就是以实现公民的普遍幸福作为自已的终极价值目标的主义,因而它在实质上就是普遍幸福主义。
(2)普遍幸福主义在其现实性上就表现为功能主义的社会主义。功能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以是否具有普遍幸福主义的功能作为判断真假社会主义的客观标准。“三个有利于”的精神实质即在于此。这个标准要坚持到底,而不能是遇到了“公有制为主体”等等就打折扣,就失效。
(3)实践是检验是否具有普遍幸福主义功能的唯一标准。实践直接检验的是功能,最终检验的是结构。经过实践检验,一切具有普遍幸福主义功能的结构都是社会主义的,反之则就不是社会主义的。所以我们要以实践来检验改革开放及其所形成的所有制结构是否是社会主义的,而不能先验地认为只有公有制占多数才是社会主义。总之,经过实践检验,一切符合普遍幸福主义原则的,都是社会主义的。
(4)社会主义经济就是普遍幸福主义的经济。普遍贫困是普遍痛苦的根源,普遍富裕则是普遍幸福的源泉。所以说,所谓社会主义经济实质上就是普遍富裕(“共同富裕”的比较精确的表述应是“普遍富裕”)的经济。由此,只要是实现了从普遍贫困到普遍富裕的大发展,那也就是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发展。
(5)作为结果平等,普遍富裕只能是指个人基本生活资料占有水平的普遍富裕。换言之,只要是实现了个人基本生活资料领域的普遍富裕,那就是实现了普遍富裕。人类现在唯一可能实现的普遍富裕只能是这种意义上的普遍富裕,而不可能是不仅包括个人基本生活资料占有水平、而且还包括有个人对于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水平的普遍富裕。所以说,把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合起来计算是错误的。占有生产资料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占有生活资料才是经济发展的目的。每个人都需要享有基本的现代生活资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通过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去办企业。因此,“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只应是指个人基本生活资料占有水平方面的“收入差距”、“贫富差距”,而不应当把生产资料也计入在内。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曾经说过,只要每家都住上了有暖气的房子,那就是实现了社会主义。撇开具体细节方面的出入不谈,恩格斯的这个话无疑是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由此,我们也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只要是在个人基本生活资料领域实现了从普遍贫困到普遍富裕的大发展,那也就是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发展。
(6)“两极分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特有概念,它所指的是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这样一种经济现实。两极分化无疑与社会主义相对立。但“收入差距扩大”与“两极分化”并不是一个概念。不能认为“收入差距扩大”就是“两极分化”,也不能认为“收入差距”就是“贫富差距”。“收入差距”中既包括贫富差距,也包括富裕程度差距和贫困程度差距,还包括小康程度差距。收入差距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以适中为最好。收入差距扩大并不等于两极分化,但有可能导致和包括两极分化。在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只要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仍然获得了普遍提高,那就不是出现了全局性的两极分化,而是仍然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普遍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作为支流的两极分化现象。看问题既要看主流,也要重视支流。但事物的性质又是由主流规定的,因而判断性质又只能是看主流。由此,我们又可以进一步地明确:只要是在中国大多数或绝大多数人口中实现了个人基本生活资料领域内的从普遍贫困到普遍富裕的大发展,那也就是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发展。
4、我们的基本观点:
即:从事实出发,运用以上标准来衡量,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大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
着重以大量的事实、数字证实、充实和阐明这一点。这是重点之所在。
暂时想到了以下六个方面的事实和数字:
(1)告别短缺经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短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告别短缺经济就是告别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走向社会主义性质的新经济。
(2)近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在吃穿住用行方面物质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数据。初步小康与全面小康。搞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质就是要让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所以这是足以证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大发展的一组最重要的和最具有实质性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数据。
(3)关于作为公共产品的城市建设大发展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数据。农村公共产品方面的进步也在此提到。
(4)关于数亿人口和地区已经先富起来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数据,特别是关于先富起来的人口和地区从少到多的历史过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数据,其他人口和地区也都普遍有较大进步,以此展示一个波浪式推进的社会主义经济大发展的基本格局。
(5)关于近三十年来中国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数据。以此着重批驳全面两极分化的谬论,并作为大发展的一种有力佐证。
(6)关于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接近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数据。从这种比较中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发展。邓小平:只有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才能说是真的搞了社会主义。“真的搞了社会主义”就是真的建成了社会主义。所以这种比较也很有意义。
……
以往以上这些只是被人们作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数字、经济建设的数字来看待的,与“主义”基本无缘,这也是结构社会主义观念的一种表现。现在我们从功能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念出发,认为这些数字正是证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的主要证据,也是十分有力的有效证据。结构社会主义看不到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只有功能主义的社会主义才能做到这一点。文中也应该指出这一点。
5、两点论:
(1)主流与支流。支流方面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
(2)在这些严重问题中,确实有些涉及到了“主义”方面的严重偏差。特别是政治体制的某些倒退、抑制私营经济发展、出现特殊利益集团等等,尤有封建主义、权贵资本主义的严重性质。这些严重偏差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本不应有的过度扩大,导致了某些两极分化现象的重新出现和滋长,导致了许多尖锐的社会经济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严重出轨,而且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最大威胁。所以说,虽然我们在以往的三十年中已经通过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未能取得不可逆转的决定性胜利。中国现在仍然是在十字路口上。未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通过改革避免权贵资本主义、早期资本主义的前途,争取最终实现中国新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