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毛泽东错误处理的同志为何坚信毛泽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09:17:38
作者:容全党
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特别是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又被坏人利用,打倒了大批干部,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使许多同志遭到关押、批斗、劳改,以至于致残、致死。这是不容讳言的事实。但不论死者或幸存者,不论是身经百战的英雄,或是党、政、军领导干部,甚至开国元勋,依然对毛泽东怀着深情和敬意,坚信毛泽东、拥护毛泽东。这也是事实。
这两种事实表面看似乎叫人难以理解,但要深入分析,两者并不矛盾。
首先,毛泽东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而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反复检验,一再证明他具有远见卓识,具有雄才大略。他为中国革命呕心沥血,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使革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胜利走上胜利。在重要关头,在危急时刻,他总是挺身而出,拨云见日,使人们看到光明。
毛泽东是集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与爱国者为一身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毛泽东带领共产党人制定了全面抗战和持久抗战的路线,坚持八年抗战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蒋介石依靠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严正申明:“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决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最终,人民军队用三年时间,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朝鲜战争的战火燃烧到中朝边界时,毛泽东将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融为一体,组织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用三年时间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这场战争中,他的儿子毛岸英献出了生命。赫鲁晓夫的背信弃义,1960年7月18日,毛泽东坚定地说:“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结果,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震惊了世界,威慑了霸权主义!……毛泽东以大智大勇的智慧和能力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开辟了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新道路,奠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实基础。
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在亿万中国人民心目中树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人们打心眼里佩服他,从内心体会到“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几十年”。这是亿万人民群众,包括数百万干部发自肺腑的声音和坚定的思想基础,尽管个人一时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佩服毛泽东的情感、坚信毛泽东思想的根基并未发生动摇。
其次,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维护了毛泽东的形象。毛泽东逝世后,邓小平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时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胡耀邦走上党中央的领导岗位后,不负众望,全力以赴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解放了一大批受到不公正处理的干部,恢复和发扬了党的有错必改、有错必纠的优良传统,弥补了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干部心灵上受到的创伤,消除了这部分干部思想上的阴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再次,就是广大老干部,大都是久经锻炼和考验的共产党员,具有顾全大局、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的思想观念。他们自觉地把个人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深知“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个人的幸福”。我在中组部负责平反冤假错案的岗位上,看到许多老干部当个人的冤假错案被平反,恢复了工作以后,都喜笑言开地向前看,精神焕发地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喜人场面。“相逢一笑泯恩仇,一心一意搞四化”是平反冤假错案后的老干部的共同心声。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党纠正自身错误的勇气和魄力,充分证实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另一方面体现了党的干部队伍是一支素质强、顾全大局、胸襟宽阔的社会中坚力量。
在不胜枚举的事例中有这样几例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原中纪委常务副书记黄克诚,受过很多委曲和打击。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他就曾被王明的“左”倾路线错误地撤销了红军师长职务并被判处死刑,在被押赴刑场时,幸蒙彭德怀挺身相救,才得以生还。1959年庐山会议后又被错误处理,长期被审查、批斗,其中还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对他的不公正对待。但在毛泽东逝世后,人们的思想还很混乱,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众说纷纭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不计较个人恩怨,郑重地提出要“公正地、全面地、正确地对待毛泽东”。用大量事实,秉笔直书毛泽东令人折服的伟大功绩。鲜明地提出“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几十年”。使很多人在迷茫中理清了思想认识的头绪,确立了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原则。
刚直不阿,威震敌胆,战功赫赫的彭德怀,是一位受到最不公正对待的开国元勋。从1959年8月21日到1974年11月29日逝世,经受了15年的批判、斗争和监禁。其中,从1966年12月13日5时被造反派关押到1974年11月29日心脏停止跳动,彭德怀元帅被囚禁达8年,先后经受了6次万人大会批斗,200多次审问,几十次突击审讯,一次次的批斗、审问、审讯似“车轮”战的非人摧残和折磨。但彭德怀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坚信党中央和毛主席。他始终坚守一个原则:宁肯毁灭自己,决不伤害中国人民解放军,决不害伤同志和战友,没有枉供半句不实之词。
临终前他还竭力克制病痛,用断断续续的话嘱托说:“要坚信毛主席、周总理,中国一定有希望……要加强国防建设”。
这就是人民军队的缔结者之一,开国元勋彭德怀元帅的伟大而高尚的精神世界。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出身于革命家庭,就学于苏联,是党内少有的才华横溢的革命家,对党的统战工作、侨务工作、宣传工作有过特殊贡献。在“文革”中遭到“四人帮”的迫害和监禁时,仍意志坚定,豁达开朗。1972年,他身处危地,被迫到处流浪,还无丝毫怨意,坚信是非曲折总有澄清之日。这里仅摘抄他一首诗的最后几句,从中可以窥见他身处逆境的内心世界。
自悟残生日渐促,
尚拼余力渡江湖,
梦中忘却靠边站,
还向旌旗笑手招。
全国人民敬爱的小平同志,曾经三次被错误撤职,遭到不公正的处理,受的苦很大。但他从不以个人感情用事,从不谈自己的不幸遭遇。他始终站在党的事业的高度,看待个人恩怨。尽管他认为“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必须坚决否定。但他坚持不能因否定“文化大革命”,就否定毛泽东作为革命家的一生,也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有错误就把毛泽东思想完全摒弃。为此,他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7次召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开会,发表重要讲话。1980年10月25日同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他斩钉截铁地指出,对毛泽东的评价是“国际国内很大的政治问题,如果不写或写不好这部分,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写。”
正是由于他坚持了这种高瞻远瞩,完全从革命利益出发的原则,终于在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是邓小平及一大批受到不公正对待的老干部及全党上下的意志结晶,充分展示了毛泽东思想的感召力以及亿万人民和广大干部的宽阔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