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给老人家洗一次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3:53:42
透视:给老人家洗一次脚
透视中国
BBC中文网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 江迅


尊崇敬老爱老文化
春节将至。多少中国人正忙着收拾行装回老家。春节,在中国人眼里,意味着亲情团圆、喜庆祥和。记得,一年前的2005年春节期间,全国旅客运量19.7亿人次,其中不少归乡游子返回老家,与父母团聚。
中国传统中,"家"的观念根深蒂固。人的一生,生活在一种互相依靠的家庭关系中。家庭具有育幼和养老的功能。
听上海的朋友说了件让人感动的事。上海松江泗泾镇敬老院有30多位老人,一群身穿制服的义工,常常来这里为这群老人洗脚、剪趾甲,已经有6年了。
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多次询问他们的姓名和来历,始终得不到答案,只知道他们是一家台资企业的员工,带队的经常是这家企业的总经理。总经理说,在台湾老家,每当周末,就给爷爷、奶奶洗脚,如今在大陆,就把这里的老人当作自家爷爷、奶奶来孝敬了。
这家企业远离繁嚣的名利场,尊崇敬老爱老的文化,如此上品,谁都不会怀疑他们在企业经营中的业绩。
中共元老陈毅
记得中共政坛元老陈毅62岁那年,一次出国访问归来,当天就匆匆赶去成都看望重病卧床的母亲黄培善。
他一进门,见母亲慌慌张张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去了。他追问母亲,母亲只好实说,那是尿湿的裤子。
按理说,陈毅可以吩咐身边的任何人把裤子拿去洗了。然而,他却对母亲说﹕"娘,我小的时候,你不知为我洗了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10条裤子,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
于是,这位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元帅,这位儿子,就将母亲的尿裤子和其它衣服抱去,一件一件洗了。
家书日渐式微
当今不再是"家书抵万金"的年代。现代通讯令手写家书日渐式微,远离父母,与长辈分地而居的子女,以书信形式与父母和长辈经常沟通交流的,确实是越来越少了。
浙江工商大学信息学院的学生,前不久发起"关爱‘空巢‘老人"倡议活动,300个信封被学生一"写"而光。这一倡议活动,旨在呼唤子女多关心一些家中的长辈,减少他们独守空房的孤独感。
令人感慨的是,不少学子,一边写信一边打电话询问父母住址的门牌号和邮政编码,家书竟然不知道寄往何处。由此想到,当代人除了喊一声"老爸"、"老妈"外,还能记住父母长辈的多少亲情数据?父母生日的日子,父母结婚的日子,父母退休的日子?
我母亲写书
我母亲欧守机不是高官,不是富豪,也不是名人,只是普普通通的母亲,平平凡凡的一个女人,仅小学毕业文化水平。我在香港,母亲在上海。一次,她在电话里说﹕"我在写自己的事,每天写200字。"
我根本没意识到什么,以为她在写什么日记。三年后,我回上海公干,母亲递给我用旧报纸包裹着的一迭稿纸,她说﹕"我写了一些东西,还没写完,你先看看。等写完了,我会给全家每一个人一份的。"
回到酒店,我还没把母亲写的东西当一回事。直到上床,灯下夜读,才想起母亲的写的稿子。打开旧报纸,一厚迭稿纸,这是10多年前我离开上海移居香港时留下的没用过的稿纸,已经发黄了,也不知道她是从哪儿找了出来。每一页都用笔写得密密麻麻,一读惊呆了。她写的是一部"自传"。
年过八秩写出自己的故事。灯下,我读着她的人生。这是她80年苦乐悲欢的见证。我也在读着我的人生。我读到了我以前许许多多不知道的那些人和事。
父亲是山,母亲是海。我流下眼泪。我说不清,自己的眼泪是为母亲的经历而流,还是因为我那么多年来不了解母亲而自愧。她没想过要出版。她说,她不传金,不传银,写自传,写家训传给后辈。一年后,母亲撰写的她自己的故事,以《上海闺秀》为书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竟然畅销而再版。
从此,总想为母亲多做些什么。不过,当下要尽孝道不容易。传统孝道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当代社会已表现出诸多方面的不适应。
据一项统计,今天的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压力是上世纪50年代的25倍,要照顾老人,最大问题是没有时间,精力不足。有的家庭是一对夫妇需照顾四个老人,有的家庭自身生活条件已经相当困难,何谈扶老,再说生活节奏加快,劳动强度增大,社会流动趋剧,子女行孝的成本非常高。
有一本在中国民间脍炙人口、家传户晓的书《了凡四训》。书中,云谷禅师对袁了凡说﹕"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我信佛的母亲,信的就是这佛教的俗谛义理﹕就以生儿子来说,正如农夫种植,下的种好,结的实也好,下的种差,结的果也薄。一个人积了一百代的功德,就一定有百代的子孙来延续他的福祉。
弘扬孝道文化
中国社会日趋老龄化,银发浪潮的背后显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空巢"现象,高龄老人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已无法改变。不过,比起子女的渴求,老人的要求总是那么微不足道。
子女若能把花在其它方面追求的精力和时间,稍稍分出一点投入行孝,其实也不算太困难的事。社会多些倡导,学校多些教育,子女多些自省,孝道文化就能传扬。
春节游子回老家,倒一盆热水,给父母洗一次脚,修剪一次趾甲,也花比了多少时间,就像那家台商企业员工去松江泗泾镇敬老院尽尽孝道。
记得有个教案,日本一家公司招聘员工时有个试题就是为母亲洗脚。看一看母亲走过人生漫漫长路的那双脚,对我们未来的旅途肯定大有裨益的。
_xyz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给老人家洗一次脚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中国:"世界第一"情结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中国:新生代婚恋新潮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春运-中国式劫难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好男人的标准 - 透视:好男人的标准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中国 时尚劲吹超短风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信息欺诈缘何频频出炉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一个城市的诚信细节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超越""富""而不""善""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冲入中国汽车市场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面临巨大政治挑战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长城""竞选""新世界七大奇迹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希拉克不满英语愤然退场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变化中的俄罗斯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苗条的法国人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日:破冰?融冰?如履薄冰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华人电影的外热内冷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分析:美朝热络 中朝趋冷?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分析: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从“中国威胁”到“中国责任”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清理煤矿“官股”未见积极回应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当局警告豪华饭店会受袭击”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证实首批人类禽流感病例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官员:富人超生影响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