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的毛泽东首选粟裕挂帅援朝的重要电报(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54:42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军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助蒋介石协防台湾,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攻台战役总指挥粟裕和他的65万大军(三野全军及其他野战军4个军),不得不在海峡这边停下脚步。


    毛泽东只得推迟解放台湾的时间,将主要战略方向由东南转到东北。
6月30日,周恩来奉毛泽东之命约见协助粟裕攻打台湾的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转达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指示“推迟解放台湾的时间(注释)”。

 

    与此同时,毛泽东在考虑将解放战争时期大兵团作战的第一高手粟裕调往东北。


    战略部署与人选确定后,7月6日深夜,毛泽东亲笔拟写给粟裕的电报《粟裕来京接受重要任务》:


粟裕同志并告陈饶:
    现有重要任务委托粟裕同志执行,请粟于七月十六日前将三野事务处理完毕,于七月十八日来到北京接受任务,粟来时可随带秘书及参谋人员数人。
                                                          毛泽东
                                                     七月六日二十三时

 

    这份电报不仅表明毛泽东对粟裕依然格外倚重,准备给予他抗美援朝新的重任,也说明攻台战役总指挥与三野前委书记粟裕是三野实际工作的主持者。


    7月7日,也就是毛泽东给粟裕电报后的第二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受毛泽东的委托,召开第一次国防会议。


    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国防问题。他首先传达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形势的估计和成立东北边防军加强边防,必要时出国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的决定。并且说明一旦边防军参战,“改穿志愿军服装,使用志愿军旗帜”(注释)。然后提出了东北边防军所辖部队、人数、指挥机构等方面的安排,并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


    会议对这些做了初步的决议后于当天报毛泽东,毛泽东在当日24时批示:“本日会议决议事项同意,请即按此执行(注释)。”中央军委随即开始着手实施各事项。


    粟裕7月6日深夜接到毛泽东的急电时,身体状况很不好,高血压、肠胃病、美尼尔氏综合症正折磨着他,他也一直在带病坚持工作。


    得知中共中央的决定后,他认为这是毛泽东和中央对自己的信任,义不容辞,理应挑起这份重担,但又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担心顶不下来,要误大事。


    因此,他回电毛泽东,说明了身体状况,提出是不是可以考虑另外的同志(注释)。他说:接受了这个任务,如果指挥不当,下面就难以指挥了,是要误事的。


    粟裕是国内战争中,以弱胜强与美械装备的蒋介石精锐作战战绩与表现最好的方面军统帅,毛泽东仍然坚持要粟裕去,给他规定的到京时间推迟到8月上旬。7月10日,毛泽东再次亲笔拟稿致电粟裕:


粟裕同志并告陈饶:

    来电悉。有病应当休养可以缓来,但仍希望你于八月上旬能来京,那时如身体已好,则担任工作,如身体不好则继续休养。

                                             

                                               毛泽东

                                              七月十日
                                             根据手稿刊印(注释)


    随后,毛泽东又派陈毅向粟裕当面传达,明确要粟裕担负抗美援朝作战指挥任务(注释)。

 

    粟裕立即着手进行担负新任务的准备,根据毛泽东“可随带秘书及参谋人员数人”的命令,要求华东军区(三野)司令部选配指挥作战的参谋、通信班子,要华东空军的蒋天然(原中央军委华东航空接管委员会主任、上海军管会空军部部长、上海防空军参谋长)调查研究侵朝美军空军的飞机数量和作战能力,并向中央军委建议增调攻打台湾的三野主力兵团第九兵团参战(注释)。


    他说:“如果毛主席一定要我去,我就不能推辞了,我还是要去。”(注释)


    也就在7月10日这一天,周恩来主持第二次保卫国防问题会议,对第一次会议的决议内容略加修改,其中除以粟裕为司令员兼政委外,又增设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也就是说,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给粟裕精心配备的两个军政副手,一个是原东北民主联军林彪的副司令员,一个是现任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副主任,而且萧劲光和萧华两人解放战争时期都曾在与朝鲜接壤的南满指挥打仗,地形、民情较熟悉。

 

    同一天,周恩来致电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通报了会议的部分内容:“为加强东北边防准备,军委已决定13兵团及42军与炮兵第1、2、8三个师等调至东北本溪至安东、通化至辑安线集结待命。”(注释)


    7月13日,中央军委颁布《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

 

    (一)抽调第13兵团(第38军、39军、40军),第42军,炮兵第1师、2师、8师和一定数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战车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这些部队最迟于8月5日前抵达指定地点,完成集结。
    (二)以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
    (三)以15兵团领导机关为基础组成13兵团领导机关,以邓华为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沛然(解方)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注释)


    那么,接下来又发生了那些事情?毛泽东是否还有给粟裕的亲笔电报和书信呢?请继续关注。

 

重要链接:

   震惊:一份新发现的毛泽东首选粟裕挂帅援朝的重要电报(一)

   “林粟均病”:毛泽东关于东北边防军一份重要电报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