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灵车如何制造:出厂后一路哭声相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47:19

毛泽东的灵车如何制造:出厂后一路哭声相送

  • http://www.huanqiu.com
  • 2010-09-13 10:51
  • 文史博览
  • 我要评论
  • 分享
字号:T|T
  • 图:毛泽东一生惊心动魄的六个9月9日
  • 毛泽东谈“苏报案”:学习资产阶级革命精神
  • 毛泽东拒绝把宪法命名为“毛泽东宪法”
  • 毛泽东:民主党派不是1根头发,而是1把头发
  • 毛泽东得知陈毅病逝啥反应:表面反映很平静
  • 毛泽东为何亲自下令保护蒋介石故居?
  • 毛泽东因何对自己的“伟人”形象很反感?

  本文摘自《文史博览》2008年第6期,作者:王祖远,原题:《毛泽东灵车制造经过》


  1976年9月9日凌晨,对当时的湖南韶山滴水洞管理员廖时禹来说,有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9月8日上午,他们接到通知,说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晚上要来检查接待毛泽东回家乡休养的准备工作,但是,在深夜快12点的时候,他又接到一个电话,说张平化不来了。难道毛泽东不回来了?廖时禹心里直犯嘀咕。


  事实上,在廖时禹放下电话不久,远在北京的毛泽东的生命便已走到了尽头。病重期间,像普通人那样的乡愁情思,促使他向中央提出回韶山滴水洞,中央也通知了湖南做好接待准备工作。可惜,这个最后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


  在9月9日零时10分逝世前的24小时里,毛泽东是怎样度过的呢?


  从9月8日零时起,便开始腹部人工辅助呼吸,血压高压到180,低压到80。


  11点左右,心律失常。


  下午4点,插上鼻咽管。


  晚上8点半,神志模糊。就是在上下肢插着输液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插着鼻食管的情况下,毛泽东这一天看文件、看书11次,加起来有两小时50分钟,平均每次不到16分钟,文件和书是由别人用手托着看的。


  同书和文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毛泽东,最后一次阅读,是9月8日下午4点37分。


  7个多小时后,刚刚跨进9月9日的门槛,他的心脏便停止了跳动。


  一代伟人,也是旷古奇人的生命,便定格在了这一天。


  1976年以前,中央级的领导人逝世后,没有专用的灵车。大多是用大“解放”车拉着灵柩,上面松枝铺盖、缀以白花,车头上立着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