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不“改”历史、丧葬、讨薪、生死合同(中国青年报 2007-4-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37:47
视点
2007-04-11
王波
不“改”历史
德国和奥地利一些城市近来纷纷取消希特勒的荣誉市民称号。不过,捷克小城兰德斯科隆却明确表示不会这样做。该市市长称,曾授予纳粹独裁者荣誉市民称号,是这座城市“历史的一部分”,尽管市民们毫无异议地想与希特勒保持距离,但他们不愿“改写”历史。
尽管历史有时候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人让她素面朝天,有人让她浓妆淡抹,但终归一段不施粉黛的历史会比一个面目全非的“小姑娘”,更让人怀念。历史的价值与尊严,不在于它怎样被撰写在纸上,而在于它如何被铭记在心里。涂改或粉饰,都不如坦然面对来得大度和从容。兰德斯科隆市的坚持,反倒可能让它获得历史的谅解和自我的救赎。
捷克另一座城市布杰约维策市的市长也表示:“把历史弄得比它原来的好看些,我认为是不幸的。”他的城市曾授予斯大林荣誉市民称号,并同样不打算取消。     光怪陆离的丧葬
清明时节雨纷纷,唯留墓园不断魂。不少地方的殡葬行业“不失时机”地“推陈出新”。据报,山东烟台一公墓推出远超当地房价的58万元天价墓地,广州殡仪馆推出收费2000元的豪华车运尸服务,宁波一墓园则搞起了“促销”,管理费交10年可再送10年。
殡葬行业近些年在光怪陆离中渐入佳境,他们正努力把一些常人看来离谱的事情办得靠自己的谱。
“简单办丧不符合人性化的需要。”广州殡葬服务中心主任黎国庆在专门召开的记者会上说,“特殊服务是应市民要求。”看来,黎主任试图用政治正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来解释自家的谱。
在活人身上这般发死人财,死去的人从此无辜,活着的人则需思量。     讨薪,又见讨薪
民工讨薪的悲情血泪已数见不鲜。而今,故事正被一些人导演得更具荒诞意味。看看如下场景:
暗夜,寒风,荒无人烟。四男一女吃力地往山下慢慢挪动行李。女子拿出手机想打电话求助,却发现没信号。他们是兰州一家建筑石料厂的打工者,索要工资已一月,未果。数小时前,工厂老板雇了一辆货车,强行把他们连人带行李拉进荒山,在随行一辆越野车的监督下,被扔了下来。饥寒交迫六神无主折腾一夜后,5人总算走出了荒山。
又是一起讨薪事件,只是过程多了几分戏剧性。这家工厂老板处理事情的想象力,大概超越了不少黑色幽默导演。这出“戏”,苦笑后,仍是心酸。     生死合同
什么时候,几个人会坐在一起签“生死合同”?下非法煤窑挖煤前,或重大手术上手术台前,我们能想到的情况,不多。但这一次,却是房东、学区负责人、村干部几方在一起签下了一份“生死合同”:危房内上课,如有安全事故,与房东无任何关系。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解原乡上社村小学,因校舍成危房,被迫迁至原乡政府废弃的院子。苦撑6年后,新校舍没等来,这院子却又成危房。且这处破院,5年前就已卖给了个人赵亮山。如今,学校签了合同,租用赵亮山的院子。然而这危房的责任,老赵虽不用担,那一纸合同又真负得起吗?
数月前,仅有10名工作人员的忻州市煤矿安监局,被曝光通过向部分乡镇和煤矿“借钱”而建起超大面积办公楼、住宅楼。
有些纳闷,这可都是在忻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