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征战稀土:中铝五矿等资源巨头近身肉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9:22:15

央企征战稀土:中铝五矿等资源巨头近身肉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 14:21  财经国家周刊

  随着中央治理稀土乱局的推进,中铝、五矿等资源巨头在稀土产业链条上展开近身肉搏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宋清华

  国 务院参事陈全训一行,8月24日紧急入赣,调研南方稀土治理方案。

  南方稀土治理的核心指向采矿权。

  “收集所有地方采矿权,实现稀土行业寡头格局”的声音已经从中央部委传出;央企纷纷南下,中国铝业(10.24,0.06,0.59%)公司(下称中铝)、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下称五矿)已成为南方稀土市场谈之色变的一股强势力量。

  失去采矿权意味着失去资源控制权,将直接触动目前资源所在地的根本利益。地方利益各方对此的抵抗措施也正在次第展开。以赣州为中心的南方五省十四市刚刚召开两次联盟大会,基本确定要形成联动采矿、联合发展的势力……

  两大央企的连番扩张行动在加速格局的改变,也引发了更多市场力量的聚集。在决策层治理方案发韧之际,针对稀土资源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且愈演愈烈,稀土产业链条上的各方力量均希冀在稀土整合盛宴中分得一杯羹。这让本已混乱、难于治理的南方稀土市场增加了更多的复杂性。

  央企入局

  8月2日,包钢稀土(71.10,2.04,2.95%)(600111)宣布将斥资2.3亿元收购赣州三家稀土分离加工企业,借此可获得1.15万吨中重稀土分离能力。包钢稀土是中国最大的稀土公司,主要控制中国北方轻稀土市场。

  倘若收购成功,标志着包钢稀土开始涉足南方中重稀土市场。

  市场一片哗然,分析者多热衷讨论包钢稀土将垄断全国稀土资源的野心;包钢稀土亦不掩饰其对南方市场的迫切心情,公司各高层纷纷表态将要继续投入,加大进入南方中重稀土市场的力度。

  但以包钢稀土的体量,绝无整合南方市场的能力。浸淫南方稀土市场多年的一位从业者分析,“(包钢稀土)与其说是来南方整合,不如说是混水摸鱼。”

  南方稀土市场历来混乱。与北方包钢稀土依赖白云鄂博稀土矿而形成的一家独大格局不同,南方稀土资源散布在江西、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等五省几百个县、镇,其间涉及各省属国资力量,各种与市、县、乡、镇地方政府相关的势力,大大小小的非法矿主,局面复杂,难于统一协调。

  基于此,中央政府针对南方稀土市场的配额、限产等若干治理政策均收效甚微,南方稀土市场长期维持着这种非理性、不合规的畸形平衡状态。在此格局下,外部力量难于进入,多年来仅有五矿以其与江西省政府的协议在此安身。

  在中央决心治理的强大预期下,这种平衡首先被央企打破。

  去年12月,五矿与湖南省政府签订协议,五矿方面以现金向湖南有色集团增资扩股获得49%的股份,湖南省国资委同时无偿转让湖南有色集团2%的股份给五矿方面。这项交易已经于今年8月初完成,五矿最终斥资55.95亿元收购湖南有色集团51%权益。五矿的稀土势力借此走出江西扩张至湖南——南方另一稀土资源大省。

  今年3月,中铝与江西省政府签订协议,将逐步通过增资和项目投资实现对江钨控股集团的控股,做强做大江西稀土产业。投资总额达到18亿元的金属镍钴新材料项目已经先期上马;中铝与赣州政府关于接管稀土控制权的谈判也正在进行。中铝借此进入资源大省江西,并启动其长久谋划的多金属战略中的稀土板块。

  伴随着五矿西进、中铝南下,中国稀土南方市场正在塑造新的格局。两大央企的接连运作猛烈搅动着南方稀土市场的情绪,各种资本力量怀着不同心态加入南方稀土市场。

  上述稀土从业者说,长期盘踞北方的包钢稀土此番南下,显然是受两大央企连番动作的带动。

  如果说包钢稀土是主动插足,那么大量市场资本则是被动入局。金风科技(21.09,0.62,3.03%)(002202)、横店东磁(30.70,1.79,6.19%)(002056)等与稀土产业某一环节发生关联的公司,担心新格局下自身利益难以保障而试图在此乱局下直接涉入稀土资源领域,为未来尚有极大不确定性的博弈增加砝码。

  赣州稀土行业相关官员说,中央治理决策要顾及稀土产业各链条企业的生存,大量中下游加工企业担心央企强势控制后自己生死难卜。

  关联企业的担心似乎不无道理。南方稀土资源散落在南方五省十四市几百县镇,倘若央企全面控制,必将统一协调开采计划,或集中开采某地,或封储保护某地矿山。上述赣州官员说,如果选择封存赣州稀土矿山,让大量在此投资的加工企业如何生存?

  在发表担忧言论的同时,赣州政府也在主动大力招引下游加工企业。前述稀土从业者分析,这显然是地方政府增加博弈砝码的一种方式,他们正在利用各种方式聚集力量,试图形成足够影响中央决策的产业规模。

  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正合各路资本乱局之下抢先布局的心思。目前博弈各方几乎已经形成各自的集团:江铜集团、广东广晟为代表的省属国资,赣州等矿产资源所在地的政府力量,包钢稀土、金风科技等心态各异的外围资本,中铝、五矿等强势而来的“中央军”……

  对抗的核心是采矿权。占据主场的省属国资和市、县地方政府目前拥有最多资源控制权;但号称背负政府战略的央企似乎拥有更大的主动权,也成为各方力量集结对抗的焦点;参与博弈的其他各种力量或互相集结,或互相排斥,但都将自身置于赌局中……

  局中局

  肩负重组重任的中铝和五矿正在江西发生正面交锋。

  对中铝来讲,江西本身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战略意义重大;但已在此经营7年的五矿正面临地方政府的排挤,这让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铝表情尴尬。长期在江西从事矿业的知情人士判断,江西能否成全中铝目前尚难确定,甚至中铝能否独善其身、全身而退亦未可知。

  但中铝显然已经被江西彻底吸引。两会期间,中铝高调宣布与江西省政府高官的会晤结果:中铝将逐步控股江钨控股集团,进入江西。

  几乎同期,中铝启动了长久谋划的稀土版块,中国稀土开发公司将进入运营状态。该公司在2007年划拨中铝之后长期处于停运状态,并无实体经营。分析人士当时即认为,中铝此次南下江西主要是觊觎其钨和稀土资源。

  而在更高层面,中铝已经做出全面转型的战略调整,将逐步压缩铝主业,全面发展铜、稀土等多金属。按其规划,中铝希望在未来几年实现多金属业务的“再造中铝”计划。

  与市场热议南下江西对中铝的战略意义不同,南方矿业人士则多探讨江西方面引进中铝排挤五矿的谋略。

  上述知情人士说,中铝更钟情于拥有丰富铜和稀土业务的江铜集团,双方初期的谈判也是围绕中铝怎样实现对江铜集团的控制。

  但江西方面最后抛出的合作方为江钨控股,这一方案颇有意味。

  江钨控股组建于2008年,江钨控股控制江钨集团70%股权,系江西省国资委出资监管单位。

  7年前江西政府以江钨集团为筹码引进五矿。2003年,五矿集团通过下属中国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五矿有色)与江钨集团共同组建了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钨有限)。其中,五矿集团控股51%,这助其获得了江钨集团的主要资源类资产。

  而中铝合资江钨控股的直接影响是:五矿在江西的主要资产江钨集团将易主中铝。

  “这种现象迟早会发生,不是中铝也会有别人。”上述知情人士认为,五矿与江西方面的合作早有间隙,江西方面的决心已下。

  现实的收益是自2002年进入江西以来,五矿获利颇丰,钨和稀土等有色金属矿业不断为集团带来丰厚利润。五矿有色一位高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9年五矿有色贡献的利润接近集团利润的一半。

  五矿显然受益于此次交易,但江西方面却受益有限。接近江西政府的当地矿业从业者说,江西资源大省的优势多年来一直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江西省政府引进五矿即是看重其资本优势,希望借其资本能力盘活当地资源,延长产业链、增加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 但时至今日,五矿在这一方面着力并不多。该人士介绍,这让当地政府以及矿业相关者极为不满,甚至视五矿为外来的资源掘取者。

  双方针对此矛盾多有交涉,但问题解决毫无进展。当地矿业界的调侃是江西“请神容易送神难”。

  促进决裂加速发生的正是稀土。2008年,五矿越过江钨集团单方进入赣州组建五矿赣州稀土矿业公司,并通过收购红金稀土公司等企业获得大量稀土配矿权。

  这使得同样着力发展稀土业务的江西省属国资江铜集团只得远赴四川。江铜集团的稀土扩张在此虽有进展,但亦面临四川当地各稀土势力围剿。

  当地矿业多对赣州此举不解,他们认为必将再次上演“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闹剧。事实证明亦如此,现在赣州方面已经对五矿产生怨言。戏剧性的一幕是赣州政府同样希望中铝可以成为掣肘五矿的力量。

  在五矿完全失去控制、单方面进军稀土之时,江西方面赶走五矿的先期应对措施也开始展开。

  前述知情者说,至今江钨控股仍与江钨集团一处办公,公司高层领导亦属同一群体,江钨控股完全是为对付五矿而生。

  中铝刚刚宣布要进入江西控股江钨之际,长江证券(11.27,0.05,0.45%)一位长期关注南方稀土市场的有色行业分析师即判断“双方必然恶战”。 

  在南方稀土市场博弈大局中,五矿、中铝、江西方面三股最大势力之间的争斗当属核心,或可左右全局。

  而中铝此时或已明白需要考虑最坏的情况。

  赣州的底牌

  国务院参事陈全训南方调研之行直奔赣州。

  赣州是南方中重稀土市场的中心。据赣州市工信委调研员林小兵介绍,其稀土远景储量达千万吨,探明储量超过300万吨,占南方稀土储量40%左右。

  在规范开采及产业链布局方面,赣州亦是南方稀土行业领先的标本——赣州采矿权基本已经集中到市属国资企业赣州稀土矿业公司,在南方五省十四市中,赣州也拥有最为专业和初具规模的的稀土分离、加工企业集群。

  赣州官员和稀土从业者津津乐道于某部委高官的点名表扬,称南方稀土发展要向赣州学习。

  但赣州不满足于目前的发展状况。直到2009年,赣州稀土产业规模仍不足百亿,对赣州经济贡献有限。与江西省政府一样,赣州亦苦于无法将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引入的五矿集团不仅至今未对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做出实质贡献,相反已经成为一股巨大的收储矿权的潜在力量。

  国务院参事陈全训一行到达赣州后,立即招集市政府领导、市属国资赣州稀土矿业公司高层深入基层调研。

  知情人士说,调研核心指向收集采矿权。而在此前,南方矿界已经听闻部委决定收集采矿权、然后由一家央企集中管理的消息。

  赣州方面急于诉求:赣州历经多年才将分散于上百县、乡、镇的采矿权收集到市属国资,付出巨大成本和心血,但还未收到相应的经济回报;赣州已经针对钨和稀土矿业制定了千亿产业规划;中央决策要顾及地方的生存和发展。

  试图保护采矿权的行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以赣州为中心的地方势力正在迅速集结。

  6月11日,南方五省的第一次联盟大会在赣州召开。来自五省十四市的政府官员、稀土国资代表济济一堂,商讨五省如何联动发展以形成联合势力。

  两个月后,第二次大会在广东河源召开。两项决议一致通过:五省联动采矿,统一协调;五省联动发展,共同打造完整产业链。

  上述两次会议意图实现在开采和加工方面的势力联合。知情者说,为更好的实现联盟效果,针对股权合作的想法也被大家私下认可。目前,赣州稀土矿业公司与广东省属国资广东广晟的股权合作谈判正在进行。

  以南方五省十四市对资源的掌控力,倘若形成相互股权合作的紧密联合体,必是一股强大的势力,亦可为其在中央收权博弈中增加筹码。

  他们自己也认为,“我们南方五省如果可以做好,为何还要让央企来做。”

  不过,虽然五省联盟的初期合作进展顺利,但仍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有当地矿业人士分析,在共同面临外部强大势力时,五省才仓促想到联盟发展,缺少长期谈判与合作的基础;而且五省十四市团体庞大,其间利益冲突亦难避免,相互之间参股事大,要形成一股紧密合作的势力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系统工程。

  南方五省形成联盟发展的战略明确,但缺少周密的战术保障。更大的问题在于,即使完成紧密统一,他们仍难撼动中央整合稀土、统一管理的决心。分析人士认为,关乎稀土的国际博弈与战略意义亟需强而有保证的稀土控制力和执行力。因此,南方五省的统一势力未必能打动决策层,让其担负中央稀土战略的执行者。

  但地方军团同样优势明显:任何一家央企都无力管理分散于大量县、乡、村的矿山。当地官员说,如何协调基层采矿事宜是无法绕过地方政府的,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手牌。

  事实的确如此。知情人士说,不仅官员提及的难于协调在县乡基层的采矿问题,盗矿等地方非法采矿势力亦非央企能够应对。赣州官员坦承,当地盗矿势力在治理相对规范的赣州无力施展,多转向邻省发展,此股势力以游击形势存在,难于根除。

  谁将出局

  吸引人们蜂拥而来的南方稀土市场规模不过200亿,不及中铝、五矿资产的十分之一。而据当地矿业从业者估算,参与赌局各方的资产总量超过万亿。

  这是一个怎样的赌局,没有人愿意审视。参与者大都熟稔稀土的稀有珍贵价值及其战略意义,并确信未来尚有较大的增值空间——可能是5倍,甚至是10倍。

  即使赌局愈显复杂,对抗愈加强烈,亦无主动退出者。但种种迹象逐渐明确,这将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赌局,参于对抗的大多数将惨遭淘汰。

  接近决策层的有色行业资深人士分析,南方稀土市场至多留下三两家形成寡头格局,而只留一家垄断全局的可能性似乎更大。前述各央企、各省属国资、各市县地方势力等处于直接对抗关系的力量不下十方,最终局面必当惨烈。

  这更加考验决策者的智慧,并亟需尽快决策。分析者称,对抗中不断集结的势力会让局面更加复杂而难于控制,而随着时间推移治理的难度和成本都会相应增加。

  然而,如何决策着实困难。单纯依靠行政力量收集采矿权组建集团似乎最有保障,但历史上组建南北集团方案的失败已有前车之鉴;依靠央企自发整合也难奏效,五矿正在经历七年之痒且无成效,中铝插足徒增局面复杂性。

  大量分散的市场力量显然无力担当大任,但决策方案无法忽视他们的存在。在这场整合大戏中,他们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尚未完全显现,他们希望决策前夜增加博弈筹码的举措或已把他们推入赌局中央,新格局下成为牺牲品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稀土治理大计已到界点,历次治理失败的经验总结和代价教训都可为此次治理提供殷鉴。

  中国稀土之父、年届九旬的稀土专家徐光宪直言中国稀土事业没有搞好,这导致中国大量珍贵稀土长期低价流失,在过去十年间铁矿石价格飙升多倍,中国稀土价格却不升反降。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储量的稀土,号称超过40%。但随着近年来大量、低价供应全球的开采,稀土行业专家、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张安文认为现在所占比例已不足30%。而此期间,同样具有丰富稀土储量的美、欧发达国家多封闭矿山。

  中国为世界提供90%的稀土供应量,却无稀土定价权。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多次治理但效果有限。徐光宪认为管理稀土的规格不够,与稀土开采、加工、出口、使用相关的事宜分属国土部、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等多部委,难于统一协调,亦难做出总揽全局而有效的治理措施。   

   三大央企整合稀土资源受阻 转向突围深加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2日 06:45  21世纪经济报道

  邓瑶 北京报道

  随着稀土行业整合的推进,中国铝业(11.90,0.38,3.30%)公司(下称中铝)、中国五矿集团(下称五矿)、中国有色集团(下称中色)三大央企在稀土产业链上正在展开贴身“巷战”,其中包括争夺地方稀土资源。

  但本报记者10月11日从有关渠道获悉,由于地方政府并不愿意将稀土资源拱手相让,中铝、五矿、中色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获得稀土资源采矿权。

  五矿矿产资源部的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坦承,五矿在江西稀土业奋斗了七八年,但一直没有拿到当地稀土的采矿权,只能从事稀土加工。

  “获取稀土资源、打造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一直是我们进军江西的目标,但碍于地方利益,我们也只能蜗居在下游加工环节。”上述负责人说。

  10月11日,湖南省商务厅一位官员也对本报记者表示,稀土是湖南省主要矿产品之一,湖南支持本省稀土企业做强做大。据记者了解,湖南省是我国稀土南部重镇之一,不久前,湖南稀土金属研究院正式拒绝了五矿和中铝的收购,成立新公司自立门户。

  频陷“伪稀土”

  9月底,中铝方面在发给本报记者的一则新闻稿里强调,中铝将“以江钨控股集团公司为平台做强稀有稀土板块”,“重点开发稀有稀土资源”。

  消息释放后,中铝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连续两天涨停。多名有色业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沾上稀土概念的光,中铝股价才会攀升。

  但随后,中国铝业主动发布公告称公司无参与稀土开发事宜的计划,股价随之应声下跌。

  实际上,中铝很难获得江西的稀土资源。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江西稀土采矿权基本集中在赣州稀土矿业公司和江西铜业(39.55,1.90,5.05%)两家手中,江钨集团并没有稀土的采矿许可证。

  即便江钨集团拥有稀土资源,中铝也未必能将资源纳入囊中。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中铝之前,实力雄厚的五矿集团在江西赣州已深耕细作七年多,但一直没有掌握稀土资源。

  上述五矿矿产资源部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由于没有掌握资源,五矿只能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将稀土分离环节作为进军稀土业的切入点,并计划整合江西省内的稀土加工企业,以在江西形成稀土加工垄断地位。而中铝争夺江西市场的切入点,同样也是稀土分离环节。

  虽然中铝和五矿在江西境内目前都没有稀土资源收入囊中,但双方的争夺却一直未停息。据本报记者了解,五矿已在2003年与江钨集团共同组建了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并把战略重点定位发展稀土业务。五矿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稀土分离技术上,中铝远比不上五矿。

  与中铝、五矿一样,中色也被业内人士称为“伪稀土”企业,但中色或将成为最先拿到稀土采矿权的央企。

  公开资料显示,中色控股的广东珠江稀土冶炼厂产能为3000吨,而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珠江稀土冶炼厂搬迁到广东新丰县并可扩产至7000吨。目前,中色已联合三家稀土加工企业在新丰县组建中色南方稀土公司,号称国内最大的稀土分离企业。

  而中色搬至新丰县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新丰县稀土资源的采矿权。熟知情况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色有可能与广东本地最大的有色企业——广晟有色,合作开发新丰县稀土资源。

  广晟有色是广东省唯一合法的稀土采矿企业,目前该公司已经收购了广东省4个稀土采矿证中的3个,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广晟有色正在收购最后一个采矿证”。不过,这位知情人士认为,广晟有色也想发展成为地方稀土巨头,与中色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而且即使中色与广晟有色存在合作可能,中色也不大可能获取新丰县全部稀土资源的开采权。

  此外,五矿、中铝、中色在江苏、广西、湖南等南方地区也正在准备获取稀土开采权,但直到目前,都仅停留在“伪稀土”的状态。

  深加工突围

  地方政府对稀土资源的控制,使得三大央企只能投资中端分离冶炼领域,以及下游深加工领域。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稀土深加工技术上,五矿和中色是国内的领头羊,二者已在南方稀土领域确立了稀土加工的霸主地位。

  事实上,在稀土产业链中,下游深加工领域技术门槛最高。虽然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在稀土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目前依然远远落后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

  中国稀土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的稀土资源应用仍与日、美等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不少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还处于跟踪模仿状态,目前稀土的很多专利技术,都不在中国。尤其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我国的速度根本赶不上日本。

  虽然得不到资源,但央企在加工技术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央企进军稀土产业链的后盾。

  浙江大学教授、稀土发光材料专家唐寅轩对记者表示,如果没有深加工技术,即使拥有资源,也不得不把资源让给别人,而五矿等央企具有深加工优势。

  上述五矿人士对记者表示,五矿凭借的就是加工技术来整合稀土上下游产业链。

  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五矿将通过引进国外尖端技术,合理整合国内稀土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地方力量反击

  在决策层发力稀土整合之际,针对稀土资源的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状态,稀土产业链条上的各方力量均希冀在稀土整合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一方面,地方政府抵御央企的行动正在展开。近日,以赣州为中心的南方5省14市刚刚召开了两次联盟大会,基本确定要形成稀土资源联动开采、联合发展的态势。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广晟有色与赣州稀土正在洽谈进一步合作,不排除股权合作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各稀土企业已在各地攻城掠地。除了中铝与五矿在江西交锋、广晟有色与中色在广东争夺资源,国内最大的稀土企业包钢稀土(79.11,2.11,2.74%),也不甘心称霸北方,宣布将斥资2.3亿元收购赣州三家稀土分离加工企业,借此可获得1.15万吨中重稀土分离能力;五矿也做好了进军广东的准备,与中色展开竞争;中铝、中色均紧盯广西的稀土资源。

  在股市,连续几个月来,凡是与稀土沾上边的股票,均获得投资者追逐,包钢稀土和广晟有色以其纯正的稀土概念获得投资者热捧,股价一路狂飙。

  但稀土行业采矿权分散,是行业整合的最大障碍。

  据本报记者了解,近期,政府已针对稀土采矿权展开调查,而收集地方采矿权,在行业形成3-5家龙头企业的整合思路依然未变。
  

   中国不能再当稀土出口的冤大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0日 07:37  新浪财经

  邱 林

  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汉弗莱斯9月3日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名为《稀土元素:全球供应链》的报告。报告中有两章直接以“中国的角色”“挑战中国的出口政策”为题,详细列出了中国2009年的稀土相关数据。与各大稀土进口国媒体鼓吹的“全球稀土都在中国”等言论截然不同,中国稀土储量为3600万吨,仅占世界储量的36%,但产量达到12万吨,占世界产量的97%。(9月10日《北京青年报》)

  报告中的两组数据让我们难以置信,其一、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稀土储量为储量3600万吨,占全球36%,美国储量1300万吨,占全球13%、俄罗斯储量1900万吨,占全球19%;其二、2009年中国稀土产量120000吨,占全球97%,而美国与俄罗斯的产量均为0吨。中、美、俄都是稀土储量大国,为什么只有中国开足马力生产,而美国、俄罗斯却雪藏稀土,依赖进口。

  究其原因,自从中国以低廉的价格大量出售稀土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就停止了开采,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抵御中国如此低的价格的诱惑。事实上,美国拥有西方国家最大的稀土资源,占世界总资源量的13%,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三位。特别是美国的芒廷帕斯矿是目前世界上稀土品位较高的工业氟碳铈矿,已探明稀土储量430万吨,稀土平均品位为8.86%。这样高的储量和品位,是中国任何一家稀土矿都无法相比的。

  中国显然意识到自己当了稀土出口的冤大头,因而采取了限制出口措施。然而,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满足一己私利,近来把“垄断”的头衔扣在了中国头上,其官方或媒体不断指责中国,什么“中国是稀土垄断大国”,“中国限制出口稀土是要操纵国际市场”。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文章称,在中国政策制定者看来,限制供应将会抬高价格,人们对中国处于垄断地位的担忧随之加剧。……

  此外,稀土也由贸易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上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日本多次呼吁,中国应该扩大、而非限制稀土资源出口。会后,日本外务省新闻发言人佐藤悟8月28日在新闻吹风会上表示,日方关注限制稀土出口,是因为这不但影响到日本经济,也有世界影响。

  西方国家频频指责中国,并向中方施加压力,说白了,无非是要中国顺从他们的要求,仍然像过去那样,向其敞开稀土出口大门,要多少给多少,且价格还十分低廉。但这只是他们单方面的想法。对西方的无理要求,中方应予以回击。各国都在保护自己的资源,中国怎么就不能呢?

  站在西方的角度对中国制定的稀土政策说三道四,可以理解。不过,让我们无法理解的是,虽然中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但美国的稀土储量也是名列前茅。然而,美国却以保护环境为由,不开采本国稀土,而是购买中国的。如果真如美国所说,中国控制稀土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美国人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呢?毕竟保护环境比威胁安全次要得多。美国的做法太虚伪了。

  过去,由于中国稀土出口价格低廉,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拥有稀土矿的发达国家近年来纷纷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的稀土矿,转而从中国进口。正如此,中国的稀土出口量越来越大。据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10倍,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0%左右。

  更为严重的是,多年来,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从中国购进的稀土,除了用于生产,还大量囤积在本国仓库中,以备将来之用。而中国不仅没有规划,没有开发研究,而且由于无序开采,储量急剧下降。美国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稀土,相当一部分用于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而我们却缺乏战略眼光,一直在廉价出售。

  中国过去当了稀土出口的冤大头,今后还在继续当吗?回答是否定的。中国应当以美国、俄罗斯为榜样,减少和严格限制稀土生产与出口,宁可让稀土埋在地下,留给子孙后代,也不让其以低价出口到国外。政府管理部门应从保护稀缺资源和确保产业安全角度出发,采取比过去更加严厉的强制措施,在短期内,减少甚至完全停止稀土出口。   

   中国稀土应谋求国际话语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 00:01  中华工商时报

  罗寿博

  国务院日前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引人关注的是,稀土被点名纳入重点行业兼并重组的名单。

  稀土是17种特殊金属元素的统称,世界82%的稀土在中国,由于发达国家对这一稀缺资源的限采,目前世界90%的稀土产品都来源于中国。但由于我国稀土产业集中度低,同时受稀土深加工技术的限制,中国稀土的话语权尚未牢牢掌握。长时间以来,中国稀土大量廉价出口西方国家。

  小平同志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其话语的弦外之音不言而喻。稀土不但是世界上1/5高科技产品必备的“味精”,更是未来中国在世界谈判桌上的一张强有力的底牌筹码。保护并科学利用好稀土资源,不让宝贵的稀土资源盲目贱卖出口西方国家,成为近年来诸多仁人志士呼吁的一项国家战略。

  管好稀土出口

  中国稀土大量廉价出口西方国家的现象,在1995-2005年间一度最为严重,10年间,仅日韩两国囤积的稀土原料和半成品就足可以使其使用20年。因此,在金融危机来临的2008年、2009年两年里,自身没有一两稀土资源可开采的日本,却对世界800多种稀土产品享有定价的绝对话语权。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中国在1995-2005年的10年间稀土出口价格平均降低了46%左右。

  但无论稀土卖得多么便宜,都没有国家展开反倾销。原因再明白不过,稀土贱卖,对谁更加有利?限制廉价出口已是必然之举。

  稀土王国里,素有北包头南赣州之说。包头以其雄厚的轻稀土储备和完善的工业配套为优势,主导我国稀土产业的风向;赣州,以重稀土为领军,云集南方五省稀土部队遥相呼应。目前全球62%的稀土资源在内蒙古。

  然而,稀土的发展毕竟不能靠单纯的省区自我调理和市场的顺其自然而发育。在上有商务部、国土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各司其职、不可或缺的政策规范,下有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各有利益盘算的现实市场环境中,稀土产业呼吁了十多年的统筹整合始终未能实现。

  2002年,中国曾筹划组建北方和南方两大稀土集团,以包头和江西为中心整合国内的稀土资源。但每个省都有各自的考虑,而且,大部分省自身的稀土资源都未整合好。在整合过程中,矿土的利益比例、税收的利益分配、生产环节的投资定位、GDP的谁多谁少,都是需要合理规范的问题。否则无法协调统一,在国际稀土的交易中,牌多无硬招。

  中国稀土应有自己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网络,在涉及军工、民用、军民两用等不同范畴设置一定的“防火墙”。

  堵住开采管理的裂口

  稀土的滥采滥挖曾一度干扰了国内稀土市场产业链的有序平衡。过去一些年份,小矿主的私采滥挖现象比比皆是。加上部分地方监管权力机构的执法缺位以及腐败现象的滋生,更让这种极易开采的矿土大量通过非法途径流失。不仅造成了珍惜矿产资源以低价和粗放形式舶入西方国家,还造成了国内矿区环境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稀土开采管理的裂口,如果不能堵上,势必将引起整个稀土产业的内出血。

  据包头市市长呼尔查介绍,目前我国最大的稀土矿区白云鄂博,已经层层加强对稀土矿藏的治安保护。记者在矿区实地采访中也看到,主体矿区到生产基地的矿土专用运输管道正在加紧施工,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区即将实现稀土矿、铁矿的管道皮带全运输,不但极大提高采矿、选矿、运输的生产效率,而且有效甄别私车搬运的偷采现象。

  在江西赣州,一种称为原地浸矿法的稀土开采工艺逐步替代了传统的开采方式,就是从山坡上开挖注液孔,从注液孔中灌注碳铵,经离子交换后从山脚回收含有稀土的液体。这种工艺不需要砍光山上的树木,可以保护地表40%到60%的植被,并且产生的尾砂很少,稀土的开采利用率也从40%提高到了85%以上。

  提高稀土产品附加值

  在国际军工材料市场上,金属钕、金属镧、金属镝、金属铽等提炼于稀土的稀有金属,其粗材与精材的纯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价格就几乎翻一倍。而目前的现状是,国际市场的稀土精材多为日、美等国以技术优势掌控,而我国出口的多为稀土氧化物或其他合金型低附加值稀土加工产品。这一因素也是导致我国稀土“人参卖个萝卜价”的重要原因。

  把稀土原矿衍生成具有高附加值的高价稀土材料,在这个产业链条中,人才、科研、科技成果转化、工业制成技术等等每个因素都是关键。客观地说,高纯度稀土氧化物和稀土单质的分离、提取技术目前依然是我国稀土产业链中的软肋。

  包头稀土研究院无疑是中国稀土科研转化中的科技龙头,近10年来,该院攻克了上千个科学技术难关,打破了一个个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逐步地形成自己的产业,而且绝大部分成为自己的专有技术,特别是几个大的产业,在稀土分离、稀土冶金、功能材料各自有标志性产业形成。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科研机构却没有1分钱国家拨款,完全在自我经营中运转。

  目前仅来自包头的稀土产品就有1000多个品类。但是与国际先进的提纯技术、萃取技术相比,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还要进一步提升。以上市公司包钢稀土(71.10,2.04,2.95%)为例,该公司利润来源主要靠原料和粗加工产品而不是高纯度的稀土产品,而粗材原料的垄断性采掘、生产和销售是得益于政策优势而不是科技优势,然而该公司股票却很快涨停。技术软肋,不是靠每年笼统的利润数字能长期包裹的,中国稀土的展翼,必须有高水平的技术做龙骨才能实现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