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8:06:13

加强政府建设 推进管理创新

温家宝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这方面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修订了《国务院工作规则》,把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注重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制;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调整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和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要求;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努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防治腐败的改革和制度建设,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迈出了重要步伐,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攻坚任务艰巨,对外开放面临新形势。这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包括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滞后,投资盲目扩张、重复建设严重,乱占耕地、破坏矿产资源现象屡禁不止,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主要原因在于体制不完善,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只有加快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点。多年来,我们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目前的问题还很多:政府及其部门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仍然过多,政企不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还在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甚至包办代替企业的招商引资和投资决策,经济管理方式方法亟待改变;一些政府部门权责脱节、有权无责,出了问题无人负责,有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不高;一些该由政府管的事没有管或者没有管好,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影响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为此,必须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正确履行职责。

    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企分开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必须重申,凡是应该由企业自主行使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权,都要由企业自行决定、自行负责,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不得包办企业投资决策,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当前,要坚决禁止各级政府代替企业招商引资,层层分解并考核招商引资指标。政府要将抓经济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对由各级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职能的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要把是否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作为检验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几年,我们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超过了一半。但目前行政审批项目仍然过多,审批权行使不够规范。因此,要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对现有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继续清理,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能下放的要尽快下放。对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切实加强后续监管工作,坚决杜绝各种变相审批行为。要完善行政审批方式,简化和规范程序,制定操作规程,并向社会公开。减少行政审批决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创新管理制度和方式,建立健全有效的全社会投资引导调控体系,特别要规范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

    做到权责一致。权力就是责任,有权必须尽责,权力与责任必须对等。近年来,一些地方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食品、药品和环保等安全隐患突出,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发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责任制不落实,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漠、失职渎职。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该哪个部门办的事情,一定要尽职尽责地办好。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不能推诿扯皮。违法和不当行使权力,或者行政不作为,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要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改善服务态度,认真帮助基层和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政府要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创新经济管理制度和方式,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反对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要按照建设服务政府的要求,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政府工作人员必须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以权谋私。我们绝大多数的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做得是好的,是忠于人民的;但是在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中也存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问题。有的利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执法监督等方面的权力搞权钱交易,或参与、干预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索贿受贿;一些不法商人盯住政府工作人员手中的权力,使出各种手段拉拢腐蚀,搞官商勾结,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些问题的发生,有个人品质问题,但同制度不够完善和权力缺乏监督约束有直接关系。必须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滥用权力的问题。

    突出重点,扎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今年国务院把治理商业贿赂作为反腐倡廉的重点。到6月底,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6972件,涉案金额19.63亿元,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受到惩处。从揭露出来的问题看,有些相当严重,触目惊心。这项工作要一抓到底,坚持不懈。各地区、各部门要对自查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要抓住商业贿赂案件比较集中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和经销六个重点领域,以及一些垄断行业,集中力量加大查处力度,再突破一批大案要案。要严肃查处涉及国家公务员的商业贿赂案件,同时,要打击行贿行为,有效遏制商业贿赂滋生蔓延的势头。

    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防止权力滥用,从根本上要靠改革、靠制度。要构建完善、管用、有效的廉政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近些年来,围绕反腐倡廉,国务院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包括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健全政府投资监管制度和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完善政府决策机制。这些改革要继续深入推进。还要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制度,以及干部轮岗交流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掌控权力的岗位和人员的监督约束。制定和完善制度要实事求是,要行得通、做得到。有了制度,关键在落实,必须抓好制度的执行。

    发扬民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对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必然导致腐败。要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将权力运行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各级政府都要主动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报告工作、接受质询;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强化社会监督,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实施监督的权利,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作出处理。同时,要强化政府内部的专门监督。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忠于职守,敢于碰硬,绝不能让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侵蚀政府部门,绝不能让腐败分子逃脱法纪的制裁。

    推行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政务公开是提高政府效能、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要把政务公开作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市地级以下政府要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尽快健全相关制度,加快推行政务公开步伐。要以人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学校、医院和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环保、公交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部门和单位,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推进电子政务,加强政府网站建设。

    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正确地运用行政权力,更好地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和信任程度;就是要有效地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目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政令不畅、执行不力。有的地方和部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的只顾局部利益,不考虑全局利益,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有的工作有布置、无检查,工作不落实;有些政策和工作部署缺乏深入调研,不完全符合实际,也影响执行效果。二是违法违规,失信于民。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不能依法行政,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的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问题;有的讲排场、比阔气,肆意挥霍国家资财,奢侈浪费严重。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增强大局意识,确保政令畅通。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执行力弱,政令不畅,有令难行,甚至有令不行,政策落实就可能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也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区域之间差别较大,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要把握工作全局,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观念,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在政策执行上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各行其是,要确保政令畅通,维护中央权威。当前,各地方、各部门都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新开工项目,严格执行土地管理、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执法执纪。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各级政府要把科学民主决策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要合理界定政府的决策权限,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必须实行社会公示或者听证。各项决策都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群众的意愿,都要考虑实际效果和可操作性。要建立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责任。

    切实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正。政府有没有执行力和公信力,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要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要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补偿等制度,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甚至执法违法等现象。

    建立问责制度,开展绩效评估。按照权责统一、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并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努力建设责任政府。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严格依法追究责任。绩效评估是引导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导向、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绩效评估的结果,行政问责才有可靠的依据。要科学确定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实行政府内部考核与公众评议、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评估办法,促进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要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坚决反对虚报浮夸、急功近利,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要抓紧开展政府绩效评估试点工作,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推广。

    当前,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切实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每个政府工作人员都必须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依法行使权力,防止滥用权力,归根到底就是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央国家机关要做学习的表率,做到学以致用,推动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要增强全局意识、改革意识和服务意识,在进一步转变职能、规范和正确行使权力、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走在前面。

    (本文是温家宝总理2006年9月4日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完)




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

——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径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 胡顺义 710069

内容摘要:我国自1987年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来,政府围绕这一中心不断进行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推动中国走上了通往繁荣之路。但是,在经济繁荣的环境下,日益突出的社会不稳、广泛的社会不公平以及其他社会危机却对社会和谐、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内在要求日渐强烈,这就需要有一个权威政府运用有效的职能充分创造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条件,以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本文试从制度的创新的角度来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关键词:政府管理  制度  制度创新  和谐社会

                          关于几个概念的理解

1.政府管理

在这里,我们引用张国庆教授关于“管理”的界定,认为政府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运用依法获授的国家公共行政权利,并在法律原则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行政府裁量权,以行政效率和社会效益为基本考量标准,处理公共行政事务的过程和活动。”[1]政府管理也就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政府管理中行政体制的制度变革与创新对社会各方面整合的作用与影响。

2.制度与制度创新

“在现代社会里,制度比人品更重要。”[2]对制度的理解,大多数学者倾向于研究其本质上的规则性,即其约束功能,认为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这些规则具有公平性、效率性和行为约束性。如康芒斯所说的,制度是指约束个人行动的集体行动而言,而在集体行动中,最重要的是法律制度。诺思说,制度是一种社会搏弈规则,是人们所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的框架。舒尔茨直接把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格鲁奇认为,各种类型的制度都具有规则性、系统性或规律性的共同点。张国庆教授将其归结为:“就国家形式而言,制度是指以宪法、法律为基本内容的正式规则和以习俗、传统、习惯等形式存在的非正式规则交错构成的一整套规则体系以及实现机制,是不同群体为了存续和利益分配而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复杂的交易方式共同选择、共同安排且必须共同遵守的关于人们社会行为的规则体系。是为了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计的一些社会契约。” [3]社会民主化进程发展到今天,社会对制度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激励功能和谐社会约束功能的双重性。在我国政府改革过程中,我们最缺乏的就是这种具有激励功能和谐社会约束功能的新型制度。

制度创新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在广泛意义上,它是指一种组织行为的变化,这一组织与其活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及支配上述行为与相互规则的变化。4制度创新不是推翻已有的制度安排,在很多情况下,是采用制度结构的重新组合来推动的,是在制度环境相当稳定的条件下,对构成即定制度的次级制度如行政制度、金融制度等具体的现行制度进行某种变革,并通过规范的、具体的、具有社会公信力的方式加以确认的行为过程。”1政府制度的创新,是政府基于一定的法定程序实行广泛的行政改革,实现国家行政制度发展性更新的行为过程。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着重强调政府管理职能部门、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等具体方面的发展性更新,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增强管理的社会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框架的设计与安排。有效的政府管理制度创新,关键在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重新调整权利结构和权利体系,切实保证公共权利与公共利益和需求的互动。所以,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应包括原有制度的革新,新制度的构建和运用,制度结构的重建与整合。

3. 和谐社会

当前,我国社会不和谐突出表现在: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市场波动;大规模下岗失业问题;世界上显著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严重的腐败和重大经济损失;广泛的社会价值观念冲突和精神文明生活质量下滑;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破坏。凡此种种,可以说都是我国政府的职责所在,这说明政府管理不到位、管理越位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社会秩序的不协调。究其根本,我们认为其实质上是因为有效的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结构不合理。反而观之,我们所期望的和谐社会是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政治生活稳健,社会精神生活丰富,具有普遍的社会公平,人与自然融合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的社会。

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理解为“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内通过自身具有制度创新意义的改革,来推动社会具有同样创新意义的改革与整合,进而在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府内部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往复、交互促动的关系。”2通过政府有目的的自身改造达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和服务;通过社会的良性整合,消除矛盾来强化政府对自身的责任。在此我们主要从政府对社会的作用这一单向层面来考虑政府管理制度创新如何推进社会和谐以及如何创新才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从政府管理的整体性制度创新来说,创新政府管理制度的安排与设计,能够提高行政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法制行政程度,防止行政府管理腐败,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从而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社会的主要矛盾方面,稳定社会秩序。

具体来说,可以把政府管理分为动态和静态的两个层面来加以分析。动态层面主要包括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决策;静态层面主要包括行政组织、行政领导和人事行政。其相应的制度的创新就是设计科学的制度安排作用于政府管理的各个方面使行政职能运作明确化,行政权力运用合法化,行政决策过程科学化、实施高效化,行政组织安排合理化,行政领导有效化和人事行政合理、公正化。

1 政府职能运作的明确化

这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功能要求。行政职能实际上就是政府的功能、职责和任务。行政职能是政府直接作用于社会,对社会进行管理和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基本途径。按照的布坎南理论,政府职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执行现行法律的那些行动;第二,包括现行法律范围内的集体行动的那些活动;第三,包括改变法律本身和现行成套法律规定的那些活动。1第三点可以认为是职能创新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说布坎南认为行政职能创新本身就是政府职能的职责所在。那么,行政职能的制度创新就在于明确职责范围、优化履行职责的方式、提高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时效性。行政职能从运行上来说,是一个操作性问题,因此,行政职能制度的创新实质上就是为行政职能转变提供一系列模式支持(如“小政府,大社会”)和转变内容的引导(如政企分开,集权分权相结合原则),以此来提高政府效率,实现政府管理权限、方式的转变与创新,提高政府的权威性。一个有效的权威政府无疑是社会稳定的保证。

2 行政权力运用的合法化

“行政权力是指行政机关依法享有的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行政机关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过程就是运用行政权力的过程”2行政权力的运用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其具有手段性、强制性、单方面性等特点,一旦缺乏有效的约束,很容易造成权力滥用,从而导致权力腐败,而腐败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和权威,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巨大的,同时,这也是威胁和谐社会的一主要因素。我们认为行政权力运用缺乏效力和行政权力腐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有效的制度供给不足。这里的制度安排应包括内外两方面内容:一是行政权力分配的结构合理性安排、行政授权程序合法性安排以及行政权力运用过程公平透明化制度安排,即利益协调机制、行政责任机制、行政伦理机制的体制改革,使之适应效率、效益的双重要求。行政权力的目的与手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从根本上取决于权力分配和运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而这一根本因素直接影响到行政权力自身的权威性,在这个意义上,这一方面可以说是行政权力的内部整合与自律机制的创新。另一方面是行政权力的外部约束机制的完善。阿克顿勋爵解释了权利腐败的铁律:“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孟德斯鸠说:“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利制约权力。”3孟德斯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即以行政权力之外的权力制约行政权力,这些权力可以是国家权力、政党政治权力、舆论权力,也可以是公民监督,这种他律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关键在于如何创造一种制度构架使之既能使监督约束有效,又能避免监督主体干涉行政权力内部事务。解决的方法是要通过法律制度形成一套规则体系,并形成发现违反规则和纠正违反规则的机制。整体上对行政权力结构调整,这要求创新不仅要在简政放权、减少不当控制的政策层面上来使其职权清晰化,而且要在调整、重新确立社会公权力等制度层面上创新。

法治行政是和谐社会的秩序要求。只有适应社会法治化要求,建立完备的制约机制,增强正当合法机制建设,才能促进行政管理真正做到公正、廉洁、高效,才能适应社会民主政治的要求。

3 行政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实施高效化。

关于行政决策含义的理解,一般认为,行政决策是“依据即定政策和法律,对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拟订并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4“是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事务作出决定。”5行政决策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分析过程,静态形式则为公共政策的一种。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可见决策在政府管理中的重要性。因为行政决策直接针对的社会问题,而且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习惯于用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价值取向来评价行政决策,所以,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是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标准。从制度角度来考虑,要实现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即科学化和民主化,必须优化决策体制,建立一个开放的民意输出渠道和广泛的利益整合机制。

行政决策体制需要一套有效的协调机制来沟通和整合决策中心、参谋咨询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这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有效运做方式;民意的利益表达需要应当有相应的方式设计和途径。“行政系统在吸收民意的渠道上必须具备高度的开放性,形成一种民意吸收机制。”1这是民主化的客观需求,也是利益整合最有效的机制运作。

4 行政组织安排最优化

行政组织以其特有的公共行政管理方式最直接地表现国家职能的性质。实际上,行政组织由其性质、地位和功能所决定,本身既需要连续性和稳定性,又需要适应性和变革性。组织惟有通过经常性的自我调整和革新,才能保持自身的一体化进程和高效的履行社会职能。行政组织的制度需求是围绕行政职责划分、权限分配以及机构间隶属关系而形成的一整套制度化模式。其制度的创新也就是通过制度设计使这一模式内部关系有机整合,从而提高效率。其具体内容就是要改变旧体制的职责关系混乱、有权无责、争权推责等弊端;就是按照政府治理的实际需要合理的分配横向、纵向权利关系。

西蒙认为,一个正式组织实际上是一个劳动分工和谐社会权威安排的计划体制。权威的本质是组织协调。解决权威关系中的矛盾,同建立明确的职权等级有关,而组织结构只有通过另外一些机制——组织认同与忠诚心、信息沟通等机制——才能发挥作用。2所以,组织制度的创新应倾向于使组织简明化,同时建设“组织文化”,健全行政组织的运行规则与程序,这也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

5 行政领导与人事行政的制度的创新

这两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安排,人与职位的整合的制度建设。行政领导、人事行政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择人用才的人才问题,从这个角度考虑,制度的创新应充分考虑用人选才上的制度设计,尤其是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行政领导的性质、方式及其有效性,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而人事行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成败。从制度意义上考量,行政领导的有效化需要在领导体制的革新中,优化机构设置,规范领导管理和权限划分,同时提高领导者素质,促进“人”与职位的有效结合。人事行政制度的创新就是构建制度化的行之有效的国家人事行政体制,制定公平合理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共人事行政政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政府对社会负责。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的各个层面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无论在本质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政府管理都是以一个整体来行使社会职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将其分开来讨论是因为政府管理制度的各种行政体制虽然在整体上是有机联系的,但毕竟有其格子的侧重,我们认为这样分析也突出政府管理的各个层面对社会不同侧面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和谐社会所要求的政府是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政府,而且其权力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广大人民认同的基础上的;其主要方针、政策、制度应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拥护;其各部门和各项组织的运行是有效率的,且对社会的整体存在着较强的整合能力。我们讨论的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就是要通过制度设计实现政府管理的帕累托最优;促进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增强政府推进社会公平的能力,从而满足和谐社会对政府的要求。所以,可以得到我们的结论是: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参考书目:

[1] 行政管理学概论.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2] 公共行政学概论.薛冰 柴生秦 梁仲明.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9.

[3]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卢现祥.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6.

[4] 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 R.科斯 A.阿尔钦 D.诺斯等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5] 政治改革与政府创新.谢庆奎中信出版社.20037.

[6] 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胡鞍钢 王绍光 周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7.

[7] 自由、市场和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詹姆斯M.布坎南.上海三联书店.1989

[8]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1961.

[9] 管理思想的演变. 丹尼尔A雷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3.

[10] 管理学讲义.刘文瑞.西北大学.20039.



[1]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6

[2]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6. 19

[3]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613

4 R科斯 A阿尔钦 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329

1 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615

2 同上 616

1 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1989 244页。

2 薛冰 柴生秦 梁仲明:《公共行政学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39月,第103页。

3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54页。

4 薛冰 柴生秦 梁仲明:《公共行政学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9月,第212页。

5 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月,第271页。

1 薛冰 柴生秦 梁仲明:《公共行政学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9月,第229页。

2 刘文瑞:《管理学讲义》,西北大学,20039月,第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