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年”成新潮流毕业生先远行再就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08:14:33
一个暑假过去了,大学毕业生们,不是就业,就是失业了吧?不,还有第三条路可走,那就是“间隔年”。

  间隔年是什么?说简单点就是毕业后用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去远足,去体验世界、体验生活。近来,“间隔年”这种源自于欧美的方式,在一些重庆的大学毕业生中流行起来,毕业后马上工作并非唯一的选择,他们会刻意为自己空出一段时间,去旅行、打短工或是做义工,体验不同背景地生活,为方便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或者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理想。

  近日,在大渝网、天涯重庆等本地论坛上,都出现了诸如《晒晒间隔年》、《间隔年这一路的风景》之类的帖子,如网友“清茶ing”就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间隔年”——从重庆出发,踏遍川西,途中露宿、打工……这一年对于他来说就是:“抛开城市的喧嚣,用行囊取代压力,旅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拓宽了我们的生命。”

  在网上,关于间隔年的QQ群遍及全国各地。昨日,记者加入了一个重庆本地网友建立的名为“预备间隔年”的QQ群,这个群里,网友们几乎每天都在探讨、计划着毕业后,或是进行下一个学历的修习前,如何来安排自己的间隔年。可以看到,网友们对自己即将到来的间隔年充满了向往。那么,重庆80后、90后们的“间隔年”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呢?昨日,记者就采访了几位“间隔”归来,或是还在“间隔”进行时中的市民。

  个案 1

  去印尼边见习边旅行

  “其实是很辛苦的,与我预想的完全不同。”谈起自己曾经历的“间隔年”,小曲非常感慨。2006年,23岁的小曲从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专业毕业。“拿到毕业证才觉得心空荡荡的,不知道做什么好。”小曲说,那时候他很想周游世界,但是经济条件的限制,让他开始寻觅出国的途径。这时,一份来自印尼《千岛日报》的招聘启事让他眼前一亮,2006年7月,小曲背上了一个简单的行囊,便告别家人前往印尼泗水市应聘记者。“我们觉得很突然,但想到要是应聘不上,就当儿子去旅游散心。”小曲的妈妈说,家人都支持他的决定。

  小曲在那里的应聘很顺利,续签了工作签证后,他成为了《千岛日报》的一名见习记者,单位为他安排了一个小单间,吃住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他便开始了自己的“间隔年”,小曲说,这个城市与重庆高楼林立的繁华不同,这里处处都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每天各种华人社区的活动,都带给他耳目一新的感觉。每到周末的时候,他就背着相机,去这个城市的各个小镇去简短的旅行。在印尼的新年时,他会获得一个长假,他先后走了巴厘岛和日惹等地方旅行,而这期间所有的费用,都是靠自己的稿费换来的。

  心声:“两年多一晃就过了,感觉回来之后,我有了新的人生和开始。”2009年初,小曲结束了自己在印尼的间隔年,回到了重庆,目前,27岁的他已经是观音桥一家旅行分社的经理。谈起对印尼生活,他说,印尼泗水市淳朴的民风给他很大的感慨,最清晰的记忆则是那种独在异国的孤独无助时常带来的挫折感,两年的经历,让他成长很多。

  个案 2

  去绵竹灾区当志愿者

  24岁的陈淦林是重庆黔江人,2009年7月,他从江苏科技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带着简历马上去职场“拼杀”,他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前往绵竹地震灾区去参加灾后重建工作。每天,住在简单的民房,吃以馒头、稀饭为主的食物,白天除了要整理各种卷宗资料,还需要与志愿者们一起前往各个乡镇去了解重建情况。

  心声:“这一年过得很辛苦,但是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这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陈淦林说,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一年来他收获了历练,也感觉到了自我价值,到了明年7月,他结束自己的间隔年后,将找一个正式工作,开始自己真正的职场生涯。

  个案 3

  去日本当义工

  周静现在是重庆南岸区某日资化工公司的专职日文翻译,曾经她也在日本“间隔”了一年。2007年,从重庆西南大学毕业后,周静通过留学中介办理了文化活动签证,到日本参加民间的义工组织。她说,自己到了那边,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就找了一个当地的餐馆每晚去打工,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周静就开始了自己的义工经历,除了设计策划各种留学生交流活动外,还要不定期的到盲人中心为盲人服务,在公益演出活动中充当义务翻译。

  心声:“如果按照常规,毕业后马上就业,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这样去接触社会。”周静称,有了当初的“间隔年”,现在从事工作,沟通协调更加有自信。

  个案 4

  一个假期的“间隔月”

  21岁的张默默是重庆工商大学的大四学生,她刚利用自己的暑假,过完了自己的“间隔月”。她说,自己很早就在网上得知了“间隔年”这种在国内新兴的方式,由于还没毕业,因此她自制了这种新方式“间隔月”。今年7月初,她带着简单的行李,开始了一场充满未知的“间隔月”独自旅行,旅行的计划很早就规划好,从重庆到上海,再到苏州,南京,杭州和新疆哈密。尽可能的花最少的钱,看最美的风景。

  心声:“一趟旅行之后,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太窄,而大学本科生的文凭在如今的社会,真的不算吃香,回来了之后,下定决心,毕业之后继续考研究生。”

  点评

  “间隔年”前应制定详细方案

  重庆二外名誉校长、《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一书的主编黄天中认为,其实从“间隔年”本身的出发点来说,是非常积极和有意义的,体验生活,锻炼自我,寻找人生目标。但是,也可以看出,不少年轻人在构想自己的“间隔年”时,其实是漫无目的的。如此的“间隔年”就只能算是一种“闯荡”,这对于还未真正接触过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可能还会遇到难以应付的困难和危险,也会是一种经济和时间的浪费。

  因此,黄天中认为,“间隔年”之前,应该有一个详细的可行性方案,制定方案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