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可沁诗脾――张宇书法摭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17:38:59

                   薛元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评论家、篆刻家、书法家。

近些年来我不断发现,愈是繁忙的人练书法,愈是会抽时间,也愈是可以做出成就来。很多人散漫自由,没有压力,但太自由了,精力不容易集中,思路变得松散,过犹不及。张宇的勤奋在圈子内外是出了名的,工作之外的时间都用在书法上。我曾在朋友的带领下到过他的工作室,资料堆积如山,废纸三千。作为一名大型厂矿企业的领导,工作繁忙自是无须赘言,但正是这种反差,使得他在紧张与轻松之间寻获一种平衡,实现书法艺术价值的最大化。

张宇的勤奋成就了自我,而他从不满足于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的书法作品开始在全国各大展览中频频亮相,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引起书坛关注,2000年即被评为安徽省“首届十佳青年书法家”。近几年来,在艺术、朋友、业务等很多方面更是再上新台阶,屡屡摘取全国各类书展的大奖。2004年、2007年先后被中国文联、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代表,2005年,应邀为“赵朴初纪念馆”撰写了纪念碑碑文,2006年当选全国第八次文代会代表。除此而外,曾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文化奖”、第三届中国书法艺术节百家精品展“书法十杰”,被中国文联、人事部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中国煤矿文联、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则授予他全国煤矿文化艺术最高荣誉“乌金大奖”,出版有《张宇楷书<千字文>》、《张宇书法作品集》等七部专著。

张宇的书法创作以楷书和行书为主。楷书取法褚遂良和《龙藏寺碑》。倾向于温雅一路的褚遂良书风,以他的个人成就而言,位列当代书坛而受之无愧。褚书曾一度成为热门,其实张宇研习已有多年,在褚书不“走红”时他一直如此,见证了个人艺术理念,对于创作尤为重要,因而示范了一种成功方式。一千五百多年前的褚书,好像就是为他准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愫,胡传海先生评为“有悠闲之风范,妍美之趣味,恬静之境界”,王亚洲先生给出“清澈到骨子里”的评价。在行书创作上,张宇曾大量临摹二王、杨风子、李建中、苏轼、米芾等,尤其是对黄山谷的演绎,按照自我方式取舍,一改山谷老人的恣肆张扬为雅静平和,为己所用。在临摹古人经典名作时,善于分析和思考,循着自己的思路去判断取舍,不仅仅是形似方面,更进一步追求神似。整体气势放得开,细微关键之处很精到,收放结合、纵而能敛,融合贯通。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依靠作者的惨淡经营,才会赋予作品本身以情感和精神,乃至于流传久远。

难能可贵的是,张宇从不张扬,始终如一。艺术的求索和积累必须是勤奋,是淘汰型的,而心态上则要求放松,张宇在这两方面把握恰到好处,这一切与他的为人极其相关。我和他相晤于淮北煤矿,见他温文尔雅,言语不多,脸上常常挂着微笑,不紧不慢,不温不火,善于倾听。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知识分子的声音应该是平静的”。目前书坛的喧嚣和浮躁,使得很多人在夸张和炒作中不知不觉被湮灭了,类似张宇这样的有志者,专注于艺术本体,全身心地付出,终会做出成就来。若要评价张宇和他的艺术创作,最简单的就是一句话“书如其人”。看他的楷书作品,字字珠玑,可以使喧闹趋于宁静,让功利归于淡泊,书法是他心灵的痕迹,生命情感的记录,也包含了人生的经历。他以恬淡从容、疏朗明净的笔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田园的意趣,这些清淡旷远的作品会时不时地牵动欣赏者的心,品读出人生况味。

张宇书法创作的艺术价值不单纯体现在某件具体作品上,从整体上来品读,能够稳定地反映他个人最实质、最朴素的精神本质。任何艺术家的知识结构、审美趣味,都是由历史所提供的,所以应该对于传统人文精神背景给予分析和反思,进而关注现实,用艺术形式表现变革的脉搏和人道的关怀。作为中国煤矿书协主席和淮北市书协主席的张宇,极为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曾策划主持诸多有关书法的大型活动,籍以此推动整个行业书法的发展。在他的见解中,这也是个人艺术追求的一部分。他曾对我说,他时时有一种文化责任感。在推动整个行业书法发展的同时,自己的艺术追求也绝不能松懈,做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张宇成功将书法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相互映衬。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而且在作品中揉进了强烈的现代意识和个人感情色彩,最终形成自己清新、婉约、明丽的风格,是一位在传统里“翻斤斗”的书家,也是一位把握时代脉搏而不知疲倦的探索者,愿他追求不止,不断有新作、力作问世。我想,这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