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自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7:53:24
   “自割”不是走向死亡,而是走向重生。

 

  著名美籍艺术家、教育家、作家刘墉培育有方,一双儿女学业斐然。他给女儿讲过一个关于“自割”的故事。

 

  “我看到一只蜘蛛!我看到一只蜘蛛!”你今天中午从楼上叫着跑下来。爸爸赶快拿着镊子,跟你上楼。果然在你书桌旁边的墙上,正有一只蜘蛛站在它的网里。

 

  爸爸一镊子,就夹住它的一只脚,它先蜷成一团,想装死,接着发现没有用,又拼命地挣扎。我们兴奋地跑下楼。你一边跑,一边问:“蜘蛛会不会跑掉啊?”“不会!”爸爸说,“因为它不会‘自割’,所以虽然八只脚只被夹住一只脚,而且夹在尖尖上,它还是跑不掉。”爸爸打开螳螂的笼子,又用镊子夹着蜘蛛,伸到你的宠物螳螂前面,不到一秒钟,蜘蛛已经被螳螂抓去了。剩下一只断脚,还夹在镊子上。

 

  爸爸看了看那只断脚,感慨地对你说:“你看!它的脚还是断了。它要是会自割,牺牲一只脚,说不定早就跑掉,而不致送命了。”

 

  你说你不懂什么叫“自割”,现在爸爸就解释给你听吧!“自割”是动物的一种逃生方法。爸爸小时候,到了夏天,窗子上常有壁虎爬来爬去,壁虎就会“自割”。

 

  有一次,爸爸找到一只壁虎,它在前面跑,爸爸拿着扫帚在后面追,突然壁虎分成了两截,一截在地上扭动,一截钻进了墙缝。在地上扭动的那截,原来是它的尾巴。妙的是,那尾巴虽然离开了身体,还是会动,于是吸引了爸爸的注意,让那壁虎逃掉了。

 

  这就叫做“自割”——在紧要关头牺牲自己的一部分,来求保命。

 

  但是,孩子!你知道吗?世界上最懂得“自割”的是什么动物?不是狮子、老虎、豹子或山猪,而是人哪!

 

  爸爸曾经在报上看过一则新闻——一个伐木工人,在砍树时发生意外,被倒下的树干压到了一条腿。当时只有他一个人。那条腿被压得很紧,树干又很重,他怎么都没办法把腿拔出来.

 

  天渐渐暗了,树林里传来野兽的吼声。寒冷的山风使他冻得发抖,他心想,这样下去,就算不被猛兽咬死,也得被冻死。你猜,他怎么做?这位伐木工人居然先撕裂衣服,绑住那条被压住的腿的上端,再拔出腰间的小刀,咬紧牙关,一刀刀切断那条腿.

 

  然后他拖着断腿,爬上车子,开车冲下山,冲到了医院。医院立刻派人带着起重机赶上山,抬起树干,拿出他的断腿,再送回医院,彻夜以显微手术,把断腿接了上去。那位伐木工人不是用“自割”救了自己一命吗?

 

  所以,你也要知道在紧要关头学会放弃,那“放弃”就是一种“自割”。

 

  你甚至要学会,有一天碰到坏人绑架,当他们凌辱你、侵犯你,而你知道反抗没有用的时候,要忍耐。不要用言语、眼神激怒那些坏人,这样你就能保住一条命。因为你只有活着,才能把坏人指认出来;只有坏人被指认出来,才不会再有人受害.

 

  孩子!“自割”是痛苦的,不到紧要关头,千万不要自割。但是“自割”也是智慧的,只有衡量轻重,而且有大勇气的人,才能“自割”。“自割”不是走向死亡,而是走向重生啊!

 

  故事生动形象,有理有趣,如涓涓细流,滴滴入心。

 

  生活中如果我们迈入的是曲折迂回的死胡同,如果我们掉进的是深不可测的漩涡,如果我们做出的是毫无意义的无用功……不妨向后退让一步,一意孤行受伤的肯定是自己。理智的人应该学会摆渡自己,该退则退,这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退让一步,我们便有了回旋的余地,同时也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可以找到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做法,可以蓄势待发,重新进击,这不仅在战斗中是一大良策,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也不失为一大妙计。

 

  有这样一位学者,上司和同仁嫉贤妒能,对其冷嘲热讽,家中妻儿吵吵闹闹,就这样一个被称为“窝囊废”的人,在他的研究领域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当记者采访他时,这位学者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我把精力和生命都无端耗费在毫无意义的争吵上面,以求得分房、晋升等好处,那么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因此,我的座右铭是‘学会退让天地宽’”。是的,学会退让能避其锋芒,在退让中寻找机会,以重振旗鼓,反戈一击。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退让,因为这于己于人都有好处,在不关乎人格尊严,国家、民族利益时,不妨退让一步,这样既可以避免许多麻烦,也免得“枪打出头鸟”,当然,退一步,并不意味着等同于退缩,也不等同于气馁,而是为了前进蓄势。它是一种弹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让我们在生活中适时退让,有时为了赢得一场战役的胜利,不妨先输掉一场战斗。很多时候,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伸直。学会退让,我们才能静下心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事物,以宽容的心境去容纳生活,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