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6:48:56

立足语文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不详  时间:2010-5-27 7:43:46  来源:ygyzgf 转发  人气:13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新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语文教学要立足文本,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与学生 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深入地理解文本,坚定不移地立足文本并与生活和心灵融合,为学生阅读文本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引导阅读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语文文本是目标的最直接体现者,是课程得以实践的具体保证,是课程的物质形态,没有文本作保证,课程只能是空中楼阁。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有利条件;它可以规范统一教学程序,完成教学任务,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它是学生系统高效有序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手段,也是形成社会道德、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它多调控教学环境具有引导作用,也是调控教学环境的有利手段。语文课就得咬文嚼字,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识别、辨认、理解、探究,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见解、品德、情感,学生因此而形成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为了组织学生阅读,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理解文本、驾驭文本的能力。教师语文能力  的提高离不开阅读,人文涵养的积淀离不开阅读,精神境界的提升离不开阅读。如果说写作是整理思想,那么阅读就是激发思想。一个语文教师平时读书的多少,决定了他视野的宽度和感悟的深度。而仅仅围绕薄薄的教材兜圈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计划地阅读经典,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迅速捕捉文坛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从“教教材”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进入“用教材教”的层面,才可以从浩瀚的书籍中出入自由,左右辐射。上下贯通,心灵共鸣,情感交融,精神对接,思路泉涌。广泛阅读可以避免学识肤浅情思枯竭,在课堂上不至于捉襟见肘陷入窘境。
  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四个步骤:(1)文本“究竟”说了什么?(2)文本“想要”说什么?(3)文本“能够”说什么?(4)文本“应该” 说什么?弄清“究竟”就是准确探究 探究文本真意,“想要”就是作者的语言所不尽之意,“能够”就是读者层面力所能及之意,“应该”就是个性化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的再创作之意,沿着这个阅读步骤才能从“读什么”“怎样读”的一般层面真正上升到“为什么读”的思想对话层面。教师只有自己掌握了阅读规律,才能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对文本的领悟与解读也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层面,才能找到思维激活的支撑点,不然学生是不会满足于抽象的干巴巴的说教的。
  语文教学必须尊重文本作者,让文本说话。这就要注重文本子、词、句,尤其是关键字、词、句的落实,以此倾听作者内心的呼吸,因为,每个字典意义到了每个人的笔下,都会带上这个人当时当地的心灵特点。让文本自己说话,教师要感悟文本,与文本进行富于个性的对话,充分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阅历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向文本的深度思考,使感悟既源于文本又源于生活;教师还要超越文本,对先前读过的东西追忆、比较、由此文本到彼文本优游逍遥,打通心灵与心灵的界限,走进师生共同审美愉悦的极乐天地。
  语文教学的特点和难点,就在于将文本语境的引申含义或者内容讲出来。我们往往不注重文本自身的挖掘,而习惯于注重文本以外的东西,而这些又常常与读者自身的知识、经验、思维定式紧密关联,与教师程式化引导不无关系。对文本误读的直接结果造成了对文本的肢解、曲解与误解,进行舍本逐末式的肆意迁移。因此,师生所解读的 只是面对文本产生的无意识流动,无边界的拓展与延伸。这样学生将一无所获。让文本自己说话就是寻求文本之间的合理性。我们并不需要弄清古人内心的一些偶然的想法,或者什么一闪念之类的,那样的‘原意’我们不可能知道,要说也只能是猜测性的;我们只是要把握他的思想的思路,我们只要把文本的思路理顺了,按照这个思路,接下去会说什么话,或者,如果换一个环境,在另外的条件下,按照这个思路,它会说什么话,这是我们能够把握的,关键是要把 那个思路理顺。认清了这个理,摸清了这条路,就可以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悟深隐之意,知陌生人之心。
  语文教学还必须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文本实现自由表达的欲望。人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每个人也都有与众不同 的内心体验。从教育学的角度上来看,最重要的问题始终是:学生对这一具体的情境、关系或事件的体验是怎样的。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体验文本到表达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进行的,这是读者与作者两个内心世界主客交互式的无言交流,由静静地倾听到默默地体察,静观默察并沉思默想到一定程度,自然产生一种自由表达的欲望。体验既是个人化的自觉行为,也是个人化的主动行为。在语文课堂,必须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并从现时的阅读情境中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体验,说出问题与困惑,使体验处在不满足状态,由此而激发学生提出文本的各自当代意义,并培养学生敢说敢为的担当精神。这一切,教师不能代替,资料无法代替,唯有学生才能实现生命的还原,在阅读欣赏之后实现对原文本崭新理解的再创作。
  信息时代奔涌而来,教师教什么已经显得不太重要,而怎样教则提到日程上来,那么与此相对应,学生首先面临的信息知识泛滥即读什么的问题,筛选提取什么样的信息便显得格外要紧,它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方向,其次面临的是怎么读的问题,即怎样筛选提取信息。在怎么读的问题上,必须让学生觉醒过来回归原点,重新审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联系,让主动体验成为可能。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从教知识教教材的落后模式中解脱出来,不在是自己说话,以自己的解读传递给学生,牵着学生鼻子走,预设陷阱,画地为牢,兜着圈子最后还是回到教师的前提和结论上来,而是立足文本与学生一道进入方法与过程的体验与探讨,进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认识层面,然后进入感性与理性相交融的个性思想的觉悟层面。这样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精神之门,使学生的阅读体验与自己的生活阅历、与过去的阅读贮存、与自身的独特体验关联起来,生成创新意识,最终将抵达“教是为了不教” 的境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