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中产阶级,距离我们还有多远?--观点--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10:10:13

网评:中产阶级,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余丰慧

2007年12月25日09:26  来源:中国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题为“谁会在10年之内成为中产阶层”的调查显示,80.4%的人认为自己现在不是中产阶层,43.3%的人认为自己10年之内“很有可能”进入中产阶层,83.6%公众认为成为中产的首要条件是收入稳定,有房有车(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

  中产阶级对于社会、国家非常重要。中产阶级比例大小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发达、富裕以及生活水平程度,中产阶级比例越大,社会越稳定。我国分配制度改革明确提出要提低(提高低收入)、扩中(扩大中等收入)和限高(限制高收入),建立橄榄型的收入分配体系,就是努力向这个方面迈进。

  关于中产阶级的标准,现在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不过,仅仅从收入上说,年收入在6万至20万人民币之间,谈论的多一些。但是,许多人也提出了其他一些方面的要求:收入稳定,有房有车;教育水平高,有良好修养;职业声望高,工作体面等等。除了收入额度的数量标准以外,调查显示,83.6%公众认为必须“收入稳定、有房有车”。笔者认为,笼统地以具体收入额度、有房有车作为衡量是否“中产”的标准都有失偏颇。比如说,按照6―20万元的衡量标准,现在城市里应该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达到“中产”,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却显示,80.4%的人认为自己现在不是中产阶层。问题出在哪里呢?对于是否“中产”不能仅仅算收入账,必须考虑其对社会生活的承受能力,必须考虑生活成本和支出负担。计算两个相关因素:一个是工资或者收入的增幅,一个就是通货膨胀或CPI指数。一个因素决定收入,一个因素决定生活质量和方式。80.4%的人认为自己现在不是中产阶层,不一定说是自己收入不在6―20万元的区间,也不一定说是自己没有房、没有车。关键在于在什么前提条件下有房有车。假如在高负债的情况下拥有住房,那么,沉重的“房奴”生活,无论如何他也不承认自己是中产阶级。因此,可以说,大多数人不承认自己是中产阶级主要考虑的是后者。“内地年收入达到7500美元-2.5万美元的人就算中产阶层啦?和现在的物价、房价水平相比,这个收入也就够维持温饱吧!”有网友如是说。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伴随物价上涨,将来中产阶层的收入水平越发难以预期。现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居民,面对高达一两万的房价以及昂贵的生活成本,月收入一万元也仅仅能够维持一般生活,根本不可能让其认可自己是“中产”。

  可见高房价、高物价等带来的生活成本负担过重是阻碍我们进入“中产”的拦路虎。这就提示我们,一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下大气力扩大中等收入阶层,使更多的家庭在收入标准上进入“中产”,另一方面通过建设经济适用房与控制房价并举,减轻城市百姓住房压力;下大力气控制物价的过快上涨,减轻百姓的生活成本负担,切实提高城市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必须既从收入数量上又从生活质量上双向提高,才能使一部分收入“较高群体”真正感觉到进入“中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