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兵 鲁迅:老石头,还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03:34
葛红兵腾讯BLOG -- 腾讯博客7http://gehongbing.qzone.qq.com 4

日志 > 个人日记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荐] 鲁迅:老石头,还是?

葛红兵    发表于 2010年09月08日 13:24 阅读(10384)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相关搜索词: 鲁迅 石头 文化 中国 现代文学 本文已被推荐到腾讯博客点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鲁迅在中国的命运很奇特。他的命运就是中国文化命运的缩影。

     五四文化革命,他是前驱。但是,创造社崛起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打他,要把他这块老石头扔出文坛。无产阶级文学崛起,要在上海建组织,又把他挖了出来。

     1949之后知道1978,相当长一段时间,他是国人能读的少数作家之一,是左翼的文化神。

     令人惊异的是,1980年代之后的新启蒙运动,竟然没有搬掉这块石头,而是把他塑造成了打鬼的钟馗,他有成了新启蒙运动的文化神。1990年代末,有个新生代文学运动,想过要重新认识鲁迅,但是,失败了,他们只是说了几句公道话,就被清算了,那个时候风声不小,有些人差点儿停课停课,要参加各种帮助会,做各种学习,才慢慢过关。

    

      中国现代社会,鲁迅犹如孔子在中国古代社会,都是文化神的地位。由此,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两点:中国社会没有什么变化,古代社会人们要靠文化神过精神生活,否则没日子过,现代社会还是一样,要靠文化神生活 ,否则,就不知道自己是谁。神是谁不重要,关键是我们需要神;神本身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倾向和身份,也不重要,关键是必须是神。对神可以做各种各样的解释,这一切都是权力关系运作的结果,本来神就是被塑造出来的。


      先下,各种教材开始撤换鲁迅作品。这是一个文化神去魅的过程。以前大家说话,前面都要引用神的言语,用语录,现在不需要了;以前人说话,没人听,要神说话才算数,现在,人说话,或者说人话也可以有人听听了;再说,神也有老去的时候,孔子之老用了千年,鲁迅之老用百年,慢慢老。这些都是原因。


      很多人以为我是反鲁的,其实不然。我是尊鲁的。但是,我至少认为鲁迅有这样几个方面是可以再认识的:1、他的个人生活不是没有疑点的,至少不是完全不能研究和质疑的,比如他一生事实上是多妻的,你不能睁眼说瞎话,说他没有;2、他的文学成就也不是顶峰而后来者无法超越的,至少在世界范围内看 ,还是有很多可以和他媲美的;3、他不是没有历史局限的,比如“斗争哲学”、”复仇哲学“、”悲观哲学“、”虚无情绪“等,一定历史条件下是对的,放到超历史的空间里,就不对。包括对中国农民的认识,一个”民族劣根性“很难解释,相反会引起很多误会,中国农民知道今天还是劣等低等族群,你用劣根性来解释,这个族群不是永远没希望了?


      放到东亚现代性整体视野来看,鲁迅的现代性见解,比如全盘西化论、国民劣根性论、民族文化虚无论等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比较少地考虑东亚现代性的特殊性,尤其比较少地考虑到中国现代性的特殊性,特别是没有考虑中国现代性自生性可能。

       所有这一切不意味着我是反鲁的。相反我是尊鲁这个人的。但把鲁迅作为文化神来尊,却的确是我反对的。
    
       中小学教材,逐渐撤换部分鲁迅作品,我是赞同的:现代文学只有30年,而当代文学已经60年,质、量两个 方面已经超越现代文学,应该逐步增加当代文学的比重。
       1、我不赞成过分强调中小学语文的文学性,我强调应该多选择应用文。中小学语文应该学语言能力,而不是文学。现在中小学语文考试有文学化倾向,这是错的,用文学性题目来考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对多数学生是不公平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应该向托福、雅思方向发展。逐步减少文学性成份。
       2、逐步减少现代文学作品的同时,我提议要进一步减少,古代文学和文言的内容,直至最后把文言文全部剔除出必学内容,放在选学内容中。古文是死文字,没有全民皆学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