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的一年(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01:04
(四)两人世界

  鉴于刚才提到的美国的孤单生活,大家应该能体会到两人世界在这么一个人与人之间距离很大,文化传统又与家乡不同的地方有多么重要。另外一个人使得家就像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在家里可以放下一切压力,分享也许是微薄的却是温馨的快乐,共同让麻烦的家务充满乐趣,生活不会再有孤单。

  现在的新生们都越来越幸福了,今年看到很多双双赴美的,还有到这边后团聚的,两个人在一起能使开始的适应期轻松得多。不过事事都有得有失,两个人一开始就在一起不免限制了交往的圈子,不像一个人时候到处扎堆能多认识些朋友,多学些东西。对于女孩来说,一个人出国的头一年很受锻炼,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去跑,加上学业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孤单,很需要亲人的鼓励和关怀。各位放飞另一半的男士们可千万不能粗心了,即使不能真正做些什么,多给她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和设身处地的理解,就是对异国他乡的她很大的帮助和鼓舞了。

  而这边多数的留学生其实还是王老五型的。Berkeley的中国人算是很多的,好几百的研究生吧,但是在我的印象中couple很少有到这边来了以后成的。基本上都是以前的同学朋友,一块儿或先后过来最后团聚,或是这边的男士回国相亲成了的。也就是说出了国后两个人走到一起的概率很小(当然也许是因为我遇见的不多)。这其实不符合我们当初在国内的想象。

  以前总觉得男生在这边困难还是可以理解的,女生过来了应该能发现很多优秀的gg,而且男生们也都会主动一些,日常还能帮上些忙。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大多数过来时独身的 F1mm会一直独身很久,生活中也并没有那么多男士出现。总的来说日子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平静,忙碌而又冷清。

  曾经和一个同一年出来的女孩聊过这个问题。都是本科出来的,所以都还对爱情抱着一些浪漫的想象。她还没有bf,所以比较留心这种气氛。她说这边感觉比国内沉闷的多。虽然加州比起美国其他地方应该算是生活丰富华人集中的地方,对于男孩女孩们应该是有利的条件,但是中国研究生们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热情,周末时single的party上大家热闹归热闹,也都很小心翼翼地在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你我不多走一步。

  的确刚到这里的时候的感觉是发现自己突然坐着直升机进入了一个成年人的社会,大家勤奋地工作,规律地举行和参加party,老练地和熟人寒暄,和陌生人握手搭讪,很有分寸地开着生活或是国家领导人的玩笑。现在呆久了以后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在这里的中国人不能跟美国人相比,美国人过着举世闻名的自由的快乐的生活,但中国留学生是每天在异国他乡肩挑着自己生活和学业的重担的这么一个群体,年轻的激情在生活的压力下早就疲沓了,必须以忙碌的日程规律的生活来保证高效的学习和工作,哪里还有心思考虑些风花雪月。更何况在这种成年人的小社会中,很多事情不象从前大学时代那样可以轻松地一笑了之了,还是谨慎些好。再加上这边的人似乎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理想主义的倾向,使得美国的孤单生活益发的孤单了。

  Sigh.国内的兄弟姐妹们请多珍惜出来前的日子,真正属于无忧无虑的年轻时代的时光只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找到。出国象一把大锤子,咣当地把我们所有的浪漫和幻想砸碎,却也把我们敲打得结实厚重起来。祝福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五)老外眼中的中国

  接触了好些老外,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有着神秘的古老文化的,落后的,和集权专制的。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来自于象"西藏七年"等被国内禁放的影片和西方媒体的宣传。他们印象中的中国,朝鲜和日本都是那种人民以红卫兵般的热情团结在集权中央的周围被严格统治的国家。 上个礼拜和组里的一个土耳其小孩谈起穆斯林的宗教传统时,说起大学里有从新疆来的同学开始也不吃猪肉,后来照样吃肉喝酒爽得很(是北医一个同学的同班同学)。说的时候其实是心不在焉的,说完了他严肃地对我说:"我想,一个人如果做了什么事而被压制了之后,他也许就不会再坚持了。"我当时就ft。想来他估计联想到中国政府对这位新疆同学的不吃猪肉行为采取了某些镇压手段了。老外们对西藏很感兴趣,一半是因为西藏的独特宗教文化和风光,一半是因为他们很同情西藏的处境。

  不管美国政府对中国是什么样心怀鬼胎的政策,我们所接触到的大多数美国人民是热情,友好而真诚的。他们愉快地在自己这片土地上生活,一般不关心复杂的政治,对地球另一端的古老国家有着质朴的好奇心,但是由于美国媒体的宣传总是带上很强的片面性,导致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不真实。

  美国的传统是崇尚自由,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意愿。这使得他们就很难理解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新闻自由和社会规范上对人民施加的种种限制。Berkeley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香港工作一年,游历东亚各国后回来告诉他的学生们,中国和美国运行在两种截然不同的dynamic下,政治上他很难作出什么评论。我认为这是一种看到问题本质的眼光和负责的态度。到美国之后耳濡目染了很多西方的观念,如尊重人权,崇尚自由,鼓励个性等等,比较之下会觉出在中国人民的确没有得到很多相应的权利。但是另一方面必须看到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很多东西是不能简单地比较的。

  话说回来,这边支持西藏独立的组织很活跃,经常在T恤衫和车后能看到Free Tibet的口号,很多老美也在假期到西藏旅游,然后回来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我去听过我们系一个秘书的西藏行讲座,非常美丽的风光民族照片,她告诉我们在当地的各个交通要道见到武装的中国军队在管理,经常要查他们的护照,如果管事的干部不在,他们就不得不等上几个小时(sigh,这倒是典型的中国办事方式,在西藏也被老外们见识到了)。她在观察中得出的结论是土生土长的西藏人处在一种敢怒而不敢言的压抑状态,虽然经济上得到了中央的巨大援助,但是他们的宗教遭到了管制,领袖流离海外。

  总之西方在媒体妖魔化中国的同时,人们从不同视角观察中国会得出不同结论,基本上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另外也不排除有些事情上由于新闻管制,中国人自己并不真正了解。

  (六)快乐的美国人

  出国前就有前辈师兄告诉我们,在这边看到中国人总是一脸苦相,还是喜欢看到美国人阳光灿烂的脸。出了国体会到中国人是不容易啊,肩挑着生活和学业的担子在别人的土地上,压力是很大的,没有多少安全感,怎能快乐得起来。

  但是美国人的快乐,着实比中国人在中国的快乐还要快乐得多。美国人全都象大孩子,没有什么机心和太多的考虑,他们的社会结构和人际交往都很简单,什么事情都凭准则办事,他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大家不是为了糊口而求学工作生活,而有充分的空间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体现个人价值。美国是一个可以单纯地生活工作的地方,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讲,毕竟会好像南桔北种,再好的环境没有家乡的水土,也总觉得不是自己的地方。

  美国人普遍表达能力很强,他们善于在各种场合得体地发言,并且发挥他们拿手的幽默感。比如系主任的讲话,导师每周group meeting上的发言,甚至总统竞选的辩论。没有美国人能够忍受枯燥冗长的讲话和拘束紧张的气氛,在任何场合他们都能适当地轻松地,让所要做的事成为一次愉快的经历。

  美国人做事情讲究高效,做事要采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说话要说到点子上。如果在自己没把一件事想清楚之前就跟一位老美谈话,他会听不了几句就疑惑地问:"What’s the point?"而他们自己在讲话的时候,如果一旦觉得自己有点信口开河就会以"the basic line is ……"来点明自己说话的主旨,给听者清晰明确的印象。

  美国人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绅士风度,本自尊重他人和注重自身行为举止的态度。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没有什么等级尊卑观念,去年的组里party上一位六七十岁的老教授当众与他的一个二十出头的学生在地毯上摔跤,两个人滚来滚去,互不服输(hehe,当然最后还是教授赢了),看得我们目瞪口呆。所以和老美相处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尤其在加州这边的美国人对亚裔很友好,不像中东部气氛会冷淡一些。

  写了这么多,回头看看都在说美国人好话,出发点是因为出来留学,总希望能学到别人一些先进的东西,多看看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出来一年,对美国社会的了解并不深刻,只是凭印象作些评论,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他乡再好,金窝银窝还是没有自己的草窝舒适。写这些也不是想鼓吹大家都出国,很多回国的朋友都说对于有能力的人现在国内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好了,出国只是为了学习而已,其实日子过得是很辛苦的。在这边呆了一年,英语并没太多长进,写些汉字也变得生硬了,看上去就像是从英文蹩脚地翻译过来的科普文章,着实不爽。呵呵,到此为止了,众兄弟姐妹们明年申请出来,别忘了过来看看俺们,家宴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