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破墙"资源共享 从学校到学区的教育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8:35:03
五年来,首都资源在统筹中盘活,也在不断地统筹中实现着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调查/课题
资源均衡利用的时代命题
从水、电资源到教育、交通资源,5年来,“均衡”成了北京城市发展的一个关键词,面向未来,如何看待5年区域统筹的进程与成绩?2005年,北京市开辟“教育改革实验区”,我们的调查也由这块统筹发展的实验区展开。如果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的话,那么这场发生在教育领域的“革命”,颠覆的更多的是小思路、小区域的利益,从而统筹起大格局、大区域的大资源。
调查/案例
学校?不,是学区!在北京东城区的中小学,如今,“学区”的概念似乎比“学校”更强。
昨天,171中学校长袁为民这样描述自己学校里的景象,你会看到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同一个校园里学习:在天文馆,和平里四小的学生由171中学的老师教授科技拓展课;在实验室里,宏志中学高中学生做化学探究性实验;游泳馆里,职教中心校的学生在游泳;在排练厅,和平里二小的合唱团在171中学老师的指导下训练。
2005年开始,作为城市教育资源均衡化的重要组成,学区化管理开始试水。整个东城区被划为和平里、安定门交道口、景山东华门、北新桥东直门、东四朝阳门建国门五个学区,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实现学区内的资源共享。不管是运动场地还是教师资源,同一学区的孩子都可以共同使用。
而在实行学区化管理之前,东城区像其他城区一样,因为软件和硬件设施的不均衡,不少学校都遇到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东城区有中小学76所,中小学生近8万人。由于地域面积窄小,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活动面积都明显偏低。一些高标准配置的设备设施主要集中在少数“重点校”。据2003年的统计,全区仅两所学校有天文馆,游泳馆仅景山学校有,室内体育场馆分布在10所学校,仅占全区学校数量的7%。
教师分布同样不均衡。全区中小学共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498名,其中小学167名,中学331名,而这近500名骨干教师90%分布在10%的优质校,所有特级教师被6%的优质学校和教研机构拥有。但是当76所学校被划分进学区之后,却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案例1
两个学校和一个后门
周三下午第二节课,这是和平里四小六年级2班上体育课的时间。上课铃响过之后,学生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在篮球场上列队,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整队穿过球场,来到学校后门。走出学校的小铁门,孩子们只走了几步路就进了仅一墙之隔的171中学。
“我们今天上乒乓球课,学校没有乒乓球台,所以到171中学上。171中学有30多张球台呢,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六(2)班的学生高秉钰高兴地说,自从划分了学区之后,他和同学们再也不用在教室里拼桌子打乒乓球了。
和平里四小的教学主任刘力军老师形容这种变化为“后门现象”:“我们和171中学只隔着一道围墙,学区化之前,两个学校‘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尽管两所学校的后门仅一步之遥,但这后门从来都没打开过。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学校的乒乓球课和天文课都到171中学去上,每学期这小铁门都得开上几十次。”
后门打开了,场地问题不花一分钱就解决了,四小刚刚开始计划的操场自然也就“下马”了。
案例2
一张资源表和76个学校
在和平里四小的教学处,有一张奇怪的表格,上面列满了机房、网络教室、音乐教室等硬件资源、优秀教师的名单,还有很多课程名称。这些看起来似乎毫无关联的内容放在同一张表格上,让人感到十分费解。教学处刘主任介绍说,在东城区,每个学校都有这样一张表,这是学校的“课程资源表”,表上列出的是学校能提供的可共用优质资源。同样的表格也挂在了“东城区学区化管理信息平台”上。
在这个平台上,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把可提供学区共享的资源敲进学区资源库,供学区内的学校选择;同时,有需求的学校可以到学区资源库中查询,如果条件吻合,就可以通过学区化管理信息平台向提供资源的学校提出申请,一来一往,“双赢的生意成交了”。
刘主任说,到171中学上乒乓球课就是在办公网上申请的。申请当天就得到了171中学“欢迎使用”的答复。
案例3
一张蓝天卡和25%的增长率
2006年暑假,东城对区内的科技场馆访问量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东城区中小学生到少年宫、科技馆、朝阳门少年之家、北新桥少年之家参加活动的人数为32500人,比上一年多了25%。促成这一增长的,是一张小小的“蓝天卡”。
实行学区化后,全区所有科技场馆成了学生们课外活动的资源库。东城区将560余家单位及学校活动场所发展为蓝天工程的资源单位。这些场所签订协议优惠或者免费向学生定期开放。
一年之后的调研结果显示:全区33%的学生每天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过去增加了0.5至1小时,53%的学生增加了1至2小时,14%的学生增加了2至3小时。
改革关键点
补偿机制
共享资源的积极性从哪儿来?关键是对资源输出校进行“补偿”。东城区采取经济、精神双重鼓励的办法化解了困难。“提供共享资源”作为一条标准纳入学校综合评价体系,区教委还对学校适当给予经费补偿。其中,资源共享的课时费等人员费用,由资源享受方支付。
“补偿原则”调动了学校的积极性,一些优质校很快成为资源共享大户。史家胡同小学校长卓立介绍,实行学区化以来,史家的老师与外校老师一起备课、参加科研活动达160多次。而史家小学著名的礼堂也成为全区的会议和课程演示中心。
调查/分析
今日专家
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张铁道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质上就是要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区域内各个学校的均衡配置。东城区教育资源的学区化管理创新实践带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让有限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流动起来,使之成为区域内所有学校共同享有的教育财富”。
北京市也正在做着各种努力,使全市的教育资源“流动”起来。新学期,北京市教委开通了北京教师研修网以及北京高中课程网。西城区教师研修学院开办的教师研修网,已经成为全区每位中小学教师备课和专业学习的必用资源。宣武区正在筹划建立教学辅助中心,届时几所学校将在中心共享各种体育设施和电脑教室、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