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现象”反映了教育功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6:30:22
长春、北京、杭州,4年时间,7次搬家,3座城市……吉林省长春市王玉辉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几年时间里,用行动演绎了一个“现代孟母”的故事。如今她的女儿终于如愿升入理想学校,但其孤注一掷,效法孟母三迁的做法该不该提倡却引起了一些争议.
古代“孟母三迁”
,目的是为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可如今,为了让孩子如愿以偿地升入名牌大学,母亲不惜辞掉工作,千里迢迢地陪着孩子上北京、走杭州,4年7次迁徙。我们在为“可怜天下父母心”而感慨的同时,也不禁对这种孤注一掷的培养教育方式深感沉重。
报道说,在王倩5岁时,王玉辉和丈夫带着女儿到清华大学玩。当时,王玉辉指着清华大学的牌子对王倩说“只要你将来考到这里,无论多远,我都陪你”。为了实现这曾许下的诺言,王玉辉先后带着女儿在长春、北京、杭州之间来回地奔跑,为女儿寻找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后来,干脆辞职当起了女儿的专门陪读。
“父愿子成龙,母愿女成凤”。可以说,“现代孟母”王玉辉将此注解到了淋漓尽致,甚至是感人肺腑的地步。当然,她的“孤注一掷”、“背水一战”有了回报,女儿终于不负厚望考上了清华。在此不妨一问,假如王倩名落孙山,这种极具挑战性和冒险性的“孟母行为”最后的结局会怎样?且不说母亲心理上必会产生极大的失落感,只怕盘旋在孩子心灵上的阴影也将终身难以挥去。
剖析“现代孟母”现象,尽管这只是家长对孩子过于厚望而滋生出的极端行为,却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了当前素质教育体系的软弱与无奈,折射出了应试教育在人们头脑中的根深蒂固。也就是说,在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语境下,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助长了社会的“择校风”。而“择校热”的高潮迭起,既催生了更多的“现代孟母”,也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反映出了教育的浮躁与功利。
无疑,“现代孟母”的频频出现,也在拷问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那就是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缩小学校与学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教育资源上的差距,淡化名校情节,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确保人人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孟母现象”是教育功利的产物,也是应试教育的怪胎,值得我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