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区域教育均衡之道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20:26:48
探求区域教育均衡之道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 添加时间:2010-9-8 16:04: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已经正式颁布,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它描绘了2010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群众关切的问题,是一份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如何学习《纲要》并有效贯彻落实,如何将纲领性文件转化为行动实践?本期,我们特别聚焦《纲要》,带领读者读《纲要》、说《纲要》,并试图从地方的实践探索和未来规划中,挖掘出最有价值的改革经验和行动指南,为区域教育的整体推进,提供借鉴。

【阅读《纲要》之关键词】

    关键词1:可持续发展教育
    原  文: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联合国大会曾宣布在2005年至2014年这十年的时间中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十年教育。我国则第一次明确提出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教育不仅提供科学与技术技能,还为追求和应用这些技能提供动力、证明和社会支持。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开始被视为一个学习如何在考虑到经济、生态和所有社会平等的前提下作出决策的过程。培养这种以未来为导向的思维能力是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能,帮助其建立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次教育观念上的变革,它指明了包括新课程改革在内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2:区域内均衡发展
    原  文: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普九”目标的实现,使得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有学上”过渡到“上好学”。“上好学”也表现为目前社会上人们所深切关注的“择校热”、“择校难”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就是要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由于受国情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目前实行的教育均衡还是以省级统筹、县区为主的区域策略。区域教育均衡,归根结底是要通过校际均衡、教师均衡、课堂均衡等区域内各方面的教育教学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均衡来实现的。对于区域教育的管理者来说,破解了课堂均衡的问题,才能实现区域内每所学校的发展,从而达到区域教育的均衡。

    关键词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原  文: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纲要》一再强调培养人才的重要,而培养人才的关键还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教育教学过程不再重复“授之以鱼”,而是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不同优势潜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因此,破解“钱学森之问”,关键也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拘一格降人才!

    关键词4: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原  文: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

    长久以来,减负都是教育部门常提到、老百姓最关注的教育话题之一。过重的课业负担已经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未来如何把减负真正落实到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纲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另外,还提出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事实上,剔除了那些重复性、没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后,只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把课后还给学生,以兴趣为导向;让学习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学习自然就不是一种负担了。
  
    关键词5:关怀教师成长
    原  文: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不仅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地位待遇,而且要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纲要》在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方面提出建立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这是自1966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的首次改革,它不但改变了过去职务体系不统一、等级不健全的问题,而且对促进教师成长和鼓励教师长期甚至终生从教起到了重要作用。教育之主体是学生,教育之本则是教师,关怀教师的职业成长,更应该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让其充分享受职业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这应该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6:开展改革试点
    原   文:组织实施重大项目。2010—2012年,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完善机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组织开展改革试点。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

    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更好的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更好的推进“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纲要》明确指出了今后所要实施的重大项目和开展的改革试点工作内容。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工作几乎涵盖了教育事业的所有重点领域,其中,基础教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例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等。试点工作的陆续启动,将为教育的未来发展探索出更多有益的经验和途径。

【解读《纲要》之声音】

    声 音1: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
    声音来源:严隽琪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纲要》有许多涉及教育公平的内容。在提出战略目标时就开宗明义: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下,“关键是机会公平”的含义,首先就是确保每个孩子“上得起学”,入学无障碍。然后,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力扶持社会各类困难和弱势群体,保障他们基本的受教育权利。

    声 音2: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声音来源: 袁贵仁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贵州省宣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表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袁贵仁认为,过去,学校还有一些工作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很多工作不是围绕学生,而是围绕别的一些指标,“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服务。”

    声 音3:把义务教育两个“重中之重”落到实处。
    声音来源:高洪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表示,义务教育两个“重中之重”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纲要》的重要思想,为未来10年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明确了任务。第一个“重中之重”,要将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扩大保障范围,不断提高保障标准;第二个“重中之重”,核心是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声 音4:解决高中千校一面的状况。
    声音来源:郑富芝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谈到《纲要》时指出,多样化的发展就是要解决目前普通高中存在的千校一面的状况。现在普通高中同质化的倾向非常严重,很多高中自己的特色并不明显,模式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下一步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要鼓励高中多样化的发展,办各种各样有特色的高中。第二,要特色的发展,就是鼓励高中在课程设置方面、在教育教学环节方面要有自己的特色。第三,要鼓励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要有个性的发展。

    声 音5: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
    声音来源: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指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怎样理解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有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而最终的公平应该是使每个儿童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教师和家长都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发展能力,人人都能成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研究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

    声 音6:《纲要》给民办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声音来源:陶西平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指出,从定位上看,《纲要》把民办教育定位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这就赋予了民办教育以极为光荣的历史重任。《纲要》规定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二十字工作方针都涉及推动民办教育发展问题。
    当前,民办教育投资的优势依然存在,比如:资产安全性较高;收益稳定性较好;现金流较充沛;管理模式较活;消费群体较大;产业属性较好。所以,民办教育不仅有必要发展,而且有可能发展。

【对接《纲要》之探索】

    探索1:“变法”图强的“郑州模式”
    区域:河南省郑州市
    对接《纲要》中提到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河南省郑州市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新政”,通过推进课堂均衡最终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目的:一、市区内开展学区制,在编制独立的前提下,学区内学校实行实质性联合办学,互派师资、统一教学、资源共享。二、确立各地区的中心校为主体地位,其他定点校作为分校,由中心校统一进行管理,在师资、教育硬件资源方面统筹规划。三、建立激励机制,及时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结果进行通报。四、打通城乡人才使用通道,让优质强校校长到乡村、薄弱学校同时担任校长,带动乡村学校发展。五、撤并农村一些规模小、布局不合理的学校,进行资源再整合。六、均贫富、从优质学校调人才到薄弱学校,加强薄弱学校的教学能力;学校根据分配的名额录取考生后,按照成绩、性别比例等随机抓阄抽取新生。

    探索2:“学区化管理”的北京“东城模式”
    区域: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通过“学区化管理”体制的创新,探索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之路。一、东城区将全区10个街道划分为5个学区,每个学区内都有不同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源。然后融合优质教育资源,变学校资源为学区资源的办法,即“学区化管理”。努力实现硬件资源、课程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教育资源均衡。二、大力发展网络远程教育,让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优质的辅导。网络远程的“天网”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建设成区域共享的网络,搭建满足教育要求又能体现地方特色的学习平台。
    同时,东城区以学区为单位,建立一个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一体化的区域教育体系,使东城区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大校园。
    目前,其“学区化管理”模式已在北京市全市推广。

    探索3:均衡教育资源的“铜陵模式”
    区域:安徽省铜陵市
    安徽省铜陵市近年来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广受关注。该市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创造了一个“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的“铜陵模式”。在这里,“择校”早就淡出人们的视野。学生们在公平、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铜陵市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主要做法为:一、在提升教学质量基础上,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二、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三、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让有差距的地区同时能享受到好的师资资源。四、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

    探索4:名校集团化、优质教育均衡的“杭州模式”
    区域:浙江省杭州市
    《纲要》中明确提到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浙江省杭州二中通过“名校集团化”的方式来解决择校问题:一、首先扩展名校的建设,并且把名校用集团化方式联合起来,通过名校的办学扩张,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二、通过名校的集团化,进一步带动新建学校、薄弱学校的快速发展,用优质资源引领薄弱学校的发展。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有效地解决了学校组织的重组、改造、扩张、兼并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提高整体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成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组织实现形式。

    探索5:“扩强扶弱”的“邯郸模式”
    区域:河北省邯郸市
    对接《纲要》中提出的缓解“择校”问题,河北省邯郸市有自己的一套实践策略——“扩强扶弱”。“扩强”就是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影响力,辐射薄弱学校;“扶弱”就是大力扶持薄弱学校,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让薄弱学校自主发展,并转化为优质学校,从而实现主城区义务教育的相对均衡。
    为了“扩强扶弱”,邯郸市教育局探索出四种模式:一、结盟。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成“盟校”。二、兼并。以优质学校兼并薄弱学校,取消一些中等、薄弱学校承担的义务教育招生任务,使优质初中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三、分校。优质学校在其他地区建立分校,带领分校发展。四、新建优质学校。在人口密集区和新建住宅小区,可以调用一些优质学校的教师、校长来带领新的优质学校的发展,使该服务区域内的学生直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探索6:一体化、全覆盖的“成都模式”
    区域:四川省成都市
    为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实现均衡,四川省成都市主要利用“一体化、全覆盖”模式,并通过五条路径,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区域:一、联姻。利用市区内的名校去联合其他名校或普通学校结成教育集团,或者由名校兼并一所薄弱学校,进行实质性合并;同时推行“教育链”发展模式,把区域内几所不同层次的学校链接在一起,链条上的学校可以共享优质教育学校的资源,包括品牌、管理、师资等。二、互动。市区中心学校与远郊县建立“优质与薄弱互动”关系,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农村学校。三、捆绑。选出100所较好的学校与100所基础较弱的学校深度结对,“捆绑发展”。四、师徒牵手。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全部纳入“师傅”的队伍,让师傅团队与农村教师确定师徒关系,手把手地切磋技艺。五、网上交流。建立更加通畅的“信息高速路”,实现“校校网、班班通、人人会”,让优质教育通过网络覆盖城乡学校。

    探索7:城乡一体的“苏州模式”
    区域:江苏省苏州市
    素有尊师重教传统的江苏省苏州市,通过“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有效举措,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一、交通圈。苏州的各个县级市、城乡普遍建起了十五分钟“交通圈”,客观上为教师的城乡流动创造了条件。二、迁移。把优质名校搬迁到新开发区、人口密集的新城。合理配置,让优质资源“流动”起来。三、校长“有向轮岗”和城区教师“支教”,让优质资源走向缺乏的地区。四、学历提升。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进修费用由政府全额“买单”,在此基础上打造“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目前,苏州五县七区的291位名师,成立了20个学科共同体。

    探索8:教师资源流动的“沈阳模式”
    区域:辽宁省沈阳市
    《纲要》中提出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辽宁省沈阳市正是通过教师流动模式,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均衡的。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人走关系动”的制度。它打破了教师“从一而终”的模式,使教师从“学校人”转变成“职业人”。实现教师资源流动后,不仅能达到名校名师教育资源的均衡,同时也使教师群体真正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有助于校际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理念、方法的创新。
    沈阳市教师的流向分为三种:一、从优质学校交流到薄弱学校;二、从薄弱校到优质学校;三、在同类学校之间交流。交流方式的方式包括:个人发展需求的主动参与;现实需要的自愿参与;行政干预的被动参与。

【贯彻《纲要》之新举措】

    新举措1: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
    区  域:江苏省
    新颁布的《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带给江苏百姓的第一个重要利好就是:未来十年,江苏省将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与国家的《纲要》相比,江苏教育规划纲要主要在两个方面体现了江苏优势和江苏特点:一、目标领先。江苏教育到2020年要达到的各项指标都高于国家标准。其中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于国家标准5个百分点。另外,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5年以上,高于国家标准1.5年。二、体现在江苏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教育现代化程度紧密衔接上,该省将坚持“三个面向”,瞄准世界教育先进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着力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提升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新举措2: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区  域:河北省
    《纲要》提出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目标,其中包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日前,河北省首批31个县(市、区)经评估被认定为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是继江苏省之后,第二个进行“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评估认定”的省份。
    未来,河北省在普及的基础上,还将加强特长生培养,创建学生展示平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新举措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
    区域:湖北省
    湖北省制定并实施“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突出教育改革创新,促进资源共享;突出规划统筹功能,增强综合效益;突出县级因地制宜,坚持全省整体推进。在实际工作中,从创新制度安排入手,探索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教师补充交流机制、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统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该省“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机制”、“三化目标”、“四项工程”,将全省103个县市区分为三类,实行“三步走”,分批进行改革。省教育厅在每一批中确定20个左右的县市区作为省级试点单位。各个县市区再制定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省里整体推进,同时又分类指导,确定了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新举措4:“区域教育合作发展”
    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共促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携力规划教育合作蓝图、共建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协同开展教育发展研究、构建教育合作交流平台”。北京市教委发起并邀请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四省市区共同参与“华北区域教育合作发展”,并达成“五项共识”。此举将创新一种以政府为主导,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媒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常规化交流、沟通、合作、资助等区域教育交流合作推动模式。建立起一种长期、高效的“联动机制”,组建区域教育合作发展优质资源网络,成立“华北区域教育合作发展促进组织”。充分发挥各地传统优势,形成互惠共享的合作机制;建立以“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华北教育合作高层论坛”和“后备校长异地访学制度”为标志性活动的华北五省市区教育合作年度交流制度,以持续推进华北地区教育合作的发展。
    五省市区将整合各地优质师资、院校、知名教育机构,组建区域教育合作发展优质资源网络,还将“交换”优秀师资,互派“交换生”、联合研究重点课题、联合培养留学生等,通过教育研究机构的密切合作,深入开展共同研究,推进多边合作实验,共享教育信息资源,推广教育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育质量。
(韩世文 刘俊燕 鄂琪 综合整理)

链 接
教育改革10大试点

    日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
    10大教育改革试点包括: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探求区域教育均衡之道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 “简单”的课是好课吗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 教师是推动教育转型的关键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 乐教、善教陶红梅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与“学习”一路同行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我讲《老子》(节选)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cn/) 阅读者的沉重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cn...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 心疼你不可触摸的痛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与“学习”一路同行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先进理念向具体实践的转化之路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 隆盛中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访天津教科院王敏勤教授 - 中国教师报(http://www...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房山经验” 走向成功的薄弱校的十大特征——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经验 - 中国教师报(http://www... 四招防治胆结石:三餐均衡饮食适当增加运动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6日08:23 家庭医生报 【教师发言】 和谐教育思想的滥觞-《中国教育报》网络版 - 中国教育新闻网 WWW.JYB... 学者立场:课堂中教师的“进退之道”-中国教育报-传媒汇总-中国教育新闻网 WWW.JYB.... 学者立场:课堂中教师的“进退之道”-中国教育报-传媒汇总-中国教育新闻网 WWW.JYB.... 探索谷丫密码之迷 - 中国新一代博客门户网站 - 博客日报 - www.bokerb.co... 中国教师报 http://www.ifets.info/ 《教育技术期刊》 [技术资料 电子综合] 邓中翰博士:“星光中国芯”的自主创新之路==www.ic37.co... 教育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