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并非难懂难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4:30:45

“鲁迅作品过时了”、“鲁迅作品太艰涩”、“与学生有时代隔膜”等是人们主张删减的主要理由,由此得出结论,鲁迅作品难懂难教。仅从教学角度来看,我认为,不是鲁迅作品太艰涩、学生不喜欢,而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智慧不足。

客观上讲,学习鲁迅作品有一定难度。没有一定的学科素养,只会搬“启蒙”、“民主”、“科学”、“革命”这类空洞、僵化的关键词,没有对作品背景进行真实还原的能力,没有与现实生活对接的能力,教起学来怎能不难?在个性化解读的大语境下,仍然用单一僵化的政治解读,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喜欢吗?

鲁迅是个独具个性的人,“立人”是他最强烈的愿望。语文教育,从本质上讲,也就是“立人工程”。其实,学习鲁迅作品要分清作品属性。如果是散文,那么就要抓住作品中的童心美,抓住作者对生命本性的眷念与回忆,抓作品中的古朴、纯真和自由自在的心灵。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孔乙己》等作品,我们就要抓住文本中充满人性的文字,抓住文字中的诗情画意和美好情怀。如果是小说杂文,那么就要抓住立人和国民精神启蒙。

破解鲁迅作品“晦涩难懂”,需找到学生阅读的兴奋点,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点”把学生引进文本之中。学习《祝福》时,文章篇幅较大,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怎么办?笔者抛出两个问题:问题一,我们都吃过肯德基、麦当劳,知道吃一次要多少钱。请你看看文中“福兴楼的清炖鱼翅”是多少钱?再看看祥林嫂一年的工钱是多少?问题二,你们喜欢春天吗?你们愿意怎样度过生命中的“春天”?祥林嫂有没有“春天”呀?

找到这些兴奋点,果然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我趁热打铁,引导他们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同时,还要找到学生生活与作品的结合点。通过这个结合点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任何作品,作为教师首先自己阅读,要有自己的阅读见解,要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阅读的口味。两者结合起来,再难的作品也会慢慢破解。http://edu.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0_09/02/2418067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