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04:40
0-1岁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妈妈慈爱的目光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宝宝,宝宝健康成长是她最大的心愿。如何才能科学地教育孩子,使其健康成长呢? 新生儿乳房肿大属正常生理现象       

        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在乳房处可能会出现隆起,甚至还能流出乳汁一样的液体。新生儿乳房肿大和泌乳是一种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无论男婴或女婴,在生后几天内都可能出现乳房泌乳或肿大。

        这是胎儿在母亲体内受到母血中高浓度的生乳素等激素的影响,使乳腺增生造成的。出生以后,因为母体激素还会在新生儿体内存留一段时间,所以新生儿的乳房肿大,甚至还可以分泌乳汁。出生后大约1~2周,新生儿体内的激素水平逐渐降低,最后全部分泌并排出体外,乳房肿大的现象也就自动消失了。

        错误的认识:

        有些家长误认为新生儿乳房肿大是炎症,擅自给予按摩、涂药、挤压等处理。

        另外,民间有一种说法,新生儿要挤压乳房,尤其是女婴更要挤压乳房,挤出了奶水将来生孩子喂奶时才有奶吃。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因为挤压后,能引起皮肤破损,皮肤上的细菌便可乘机侵入乳腺,引起乳腺发炎化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其结果非常严重。挤压奶头,有可能破坏乳腺功能或造成乳头的扭曲。这会贻误孩子的一生。

        案例:挤压宝宝乳房引发败血症

        曾经有报道:刚出生20天的女婴晨晨刚出生后不久,奶奶就告诉妈妈小孩出生以后要挤乳房,说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乳房发育得更好,不会发生乳头内陷。于是从晨晨出生后的第7天开始,妈妈便每天给孩子挤乳房二三次,有时还能挤出一些液体。不料,10天后,晨晨便逐渐出现左侧乳头红肿、高烧不退、口吐白沫、抽搐等症状。家里人急忙将孩子送到了医院,经医生诊断,晨晨是由于挤乳房导致左乳感染继发败血症,病情十分危重。 妈妈需知的小儿常见皮肤病       

        湿疹、尿布疹、鹅口疮是婴儿容易复发的皮肤病,每当看到自己的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年轻的妈妈们总是手忙脚乱。

        湿疹急性渗出期需要湿敷

        明明是个10月大的男婴,前两天脸上开始起红色斑疹,整天哭闹不止。明明年轻的妈妈整日以泪洗面,看着儿子脸上的红色斑疹很是心疼。后到医院检查诊断为婴儿湿疹,原因是家里有只小狗,明明对小狗的毛过敏,从而导致了湿疹。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韩秀萍表示,“婴儿患有湿疹的几率很高,几乎新生儿都得过不同程度的婴儿湿疹。引起新生儿湿疹的原因很多,慢性消化道疾病、胃肠道功能性障碍、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动物毛皮等都可以造成婴儿湿疹。”

        辽宁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表贞淑说,“婴儿湿疹和坐月子期间受热有一定关系,孩子先天性就有过敏体质,容易起湿疹,比如说面部、头皮有些红斑丘疹。而且吃牛奶和奶粉的婴儿要比吃母乳的婴儿患湿疹率偏高一些。”

        表贞淑说,湿疹分期很多,如果湿疹是急性渗出期需要湿敷;如果湿疹渗出减少了要涂擦一些油剂的药物;干燥性的湿疹就可以擦一些乳膏性的药物。如果宝宝患上了湿疹,建议家长带婴儿到正规的医院治疗。

        患尿布疹应勤换尿布

        丽丽是一个4个月的女婴,妈妈每天都忙着工作,把丽丽交给奶奶照顾。前两天丽丽的小屁屁上多了好多红色的点点,丽丽这两天也总是哭闹。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得了尿布疹。

        辽宁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胡国斌告诉记者,“尿布疹是尿布刺激形成的,婴儿的肌肤极为娇嫩,用纸尿裤时局部会比较热。夜间有些大人睡觉,给婴儿更换的次数不多,致使婴儿的臀部长期浸泡在尿液中,并且密不透风,因此臀部常会出现红色的小疹子。”

        胡国斌说,婴儿得尿布疹,可以把尿布撤出去,让婴儿臀部裸露可能会有明显的好转。家长们应该经常给婴儿换尿布,同时在选购纸尿裤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材质好的。当然,也可以用传统的方法,使用材料舒适的棉布。

        家长应让婴儿起红疹子的区域保持一定干燥,适当时可以通风透气。在给婴儿洗完之后尽量不要擦,自然晾干,可以抹一些护臀膏等药物。

        鹅口疮可用碳酸氢钠擦抹

        连连是一个8个月的小婴儿,这两天,妈妈发现他不喜欢吃奶,还常哭闹。连连的口腔黏膜上附有一片片白色膜状物。妈妈很担心,带连连去医院看了医生,检查结果为连连得了鹅口疮。

        “鹅口疮的表现症状是婴儿嘴里有白色的膜状物,可见于婴儿的舌、颊内侧。奶嘴器具的污染、婴儿免疫机能的低下、抗生素的应用都和引发鹅口疮有一定关系。”表贞淑说。

        胡国斌告诉记者,患有鹅口疮的婴儿,家长可以用2%的碳酸氢钠擦抹,每天5~6次,严重的婴儿就得用抗霉菌的药物治疗。当然,根据婴儿具体的病情,如果严重者还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

妈妈需知的小儿常见皮肤病       

        湿疹、尿布疹、鹅口疮是婴儿容易复发的皮肤病,每当看到自己的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年轻的妈妈们总是手忙脚乱。

        湿疹急性渗出期需要湿敷

        明明是个10月大的男婴,前两天脸上开始起红色斑疹,整天哭闹不止。明明年轻的妈妈整日以泪洗面,看着儿子脸上的红色斑疹很是心疼。后到医院检查诊断为婴儿湿疹,原因是家里有只小狗,明明对小狗的毛过敏,从而导致了湿疹。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韩秀萍表示,“婴儿患有湿疹的几率很高,几乎新生儿都得过不同程度的婴儿湿疹。引起新生儿湿疹的原因很多,慢性消化道疾病、胃肠道功能性障碍、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动物毛皮等都可以造成婴儿湿疹。”

        辽宁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表贞淑说,“婴儿湿疹和坐月子期间受热有一定关系,孩子先天性就有过敏体质,容易起湿疹,比如说面部、头皮有些红斑丘疹。而且吃牛奶和奶粉的婴儿要比吃母乳的婴儿患湿疹率偏高一些。”

        表贞淑说,湿疹分期很多,如果湿疹是急性渗出期需要湿敷;如果湿疹渗出减少了要涂擦一些油剂的药物;干燥性的湿疹就可以擦一些乳膏性的药物。如果宝宝患上了湿疹,建议家长带婴儿到正规的医院治疗。

        患尿布疹应勤换尿布

        丽丽是一个4个月的女婴,妈妈每天都忙着工作,把丽丽交给奶奶照顾。前两天丽丽的小屁屁上多了好多红色的点点,丽丽这两天也总是哭闹。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得了尿布疹。

        辽宁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胡国斌告诉记者,“尿布疹是尿布刺激形成的,婴儿的肌肤极为娇嫩,用纸尿裤时局部会比较热。夜间有些大人睡觉,给婴儿更换的次数不多,致使婴儿的臀部长期浸泡在尿液中,并且密不透风,因此臀部常会出现红色的小疹子。”

        胡国斌说,婴儿得尿布疹,可以把尿布撤出去,让婴儿臀部裸露可能会有明显的好转。家长们应该经常给婴儿换尿布,同时在选购纸尿裤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材质好的。当然,也可以用传统的方法,使用材料舒适的棉布。

        家长应让婴儿起红疹子的区域保持一定干燥,适当时可以通风透气。在给婴儿洗完之后尽量不要擦,自然晾干,可以抹一些护臀膏等药物。

        鹅口疮可用碳酸氢钠擦抹

        连连是一个8个月的小婴儿,这两天,妈妈发现他不喜欢吃奶,还常哭闹。连连的口腔黏膜上附有一片片白色膜状物。妈妈很担心,带连连去医院看了医生,检查结果为连连得了鹅口疮。

        “鹅口疮的表现症状是婴儿嘴里有白色的膜状物,可见于婴儿的舌、颊内侧。奶嘴器具的污染、婴儿免疫机能的低下、抗生素的应用都和引发鹅口疮有一定关系。”表贞淑说。

        胡国斌告诉记者,患有鹅口疮的婴儿,家长可以用2%的碳酸氢钠擦抹,每天5~6次,严重的婴儿就得用抗霉菌的药物治疗。当然,根据婴儿具体的病情,如果严重者还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


新生儿退烧的好方法       

        发热对于新生儿来说是常见症状,可以由许多疾病引起。由于新生儿在生理上有许多特殊之处,所以父母不要随便给孩子服药。

        如给新生儿服用退烧药,有时会出现周身青紫、便血、吐血等症状,甚至死亡。

        新生儿发热时最简便又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是物理降温。

        体温在38℃以下时,一般不需处理,只要多喂些水就可以。

        如体温在38~39℃之间,可将包裹孩子的被子掀开,或给孩子换上较薄的衣被,以便于散热,也可以让孩子的头枕一个冷水袋降温。

        对于39℃以上的高热患儿,可用纱布蘸着温水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处降温。在降温过程中要注意,孩子体温一开始下降,就要马上停止降温措施,以免矫枉过正出现低体温。

        夏季降温的同时要注意给孩子多喝白开水或糖水。

        在采用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请医生确定孩子发热的原因。
        妇和胎儿的身体健康。

孩子有正确控制食量的能力吗       

  孩子的“内在调节系统”

  孩子真的与生俱来就有自己正确挑选食物,同时正确控制食量的能力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许多父母并不信任孩子。他们很难被说服,而且需要确切的证据。放心,真的有证据。

  克拉拉·戴维斯的孤儿实验

  克拉拉·戴维斯(ClaraDavis)医生在1928年针对孩子的吃饭问题做了一项实验。她接了3个孤儿到她的儿童医院,3个孩子当时都只有 7~9个月大。在此之前,他们全都是接受全哺乳。实验是这样的:为每人每餐都提供了10道不同的菜,长达6个月之久。这10道菜包括肉、内脏、鱼、谷物、鸡蛋、水果和蔬菜,有生食,也有熟食,但都未经加工(没有面包、面条),没有混合烹煮(没有汤),而且尽可能只是做一些简单的料理。吃饭时会有护士在,但 他们仅仅负责观察并将剩下的食物称一称重量。小朋友们甚至还可以自己用手抓东西吃。

  6个月后,这3个孩子在发育、体重、外表、活力等各方面都是最佳状态,显然他们自己已搭配出了理想的饮食组合。即便是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他们的饮食组合也十分令人满意。

  但是,我们是否由此可以推断,孩子天生就拥有自己挑选适量的、正确的食物的能力呢?并不尽然。你是否注意到,在这些孩子的菜单里完全看不见冰激凌、巧克力、蛋糕、薯条、糖这些东西,也就是说,他们只能接触到富含营养价值的食物。

  他们从这份食物中,虽然挑选出了能保证他们理想发育的正确食物,没有一个人吃得太少、太多或者偏食。但是如果将超市的那些美味也一起提供给他们的话,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现在要再进行这样的实验是不可能的了,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推断出结果,因为许多调查都证实:儿童天生就爱吃甜食,所以,他们很可能更喜欢糖、巧克力 和冰激凌这些东西,而不会选择其他更有营养,但无糖的食物。因此,高糖、高油的加工食品,会让食欲、体重与能量补给三者之间的完美平衡开始动摇。

  “超市饮食”的动物实验

  关于甜食,科学家曾用动物做过实验。动物通常都不会吃得过量,只要它们得到适当的饲料,即使供给太多,它们也会自己控制。但动物也爱甜食,比如健康 的老鼠,从来都不会吃得太少。在一项实验中,老鼠得到了一份丰富的“超市食物”,里面有饼干、巧克力、香肠、花生酱和奶酪。这些幸运的老鼠却无法克制自己,总是吃得太多。比起正常进食的同伴,它们吃下了超出平常两倍以上的量。无限制地供应糖分和脂肪,让它们“忘记”了生存下去需要的是什么,以及需要多 少。

  创造好条件

  如果放任孩子摄取含有糖分、油脂与用这两种原料加工过的食品,会导致孩子营养过剩、体重过重。这个结论一点儿也不令人意外,有趣的是这个结论与我们的好好吃饭规则很契合。

  *如果允许孩子自己来决定食量,且他有多元充足的食物选择时,不可能吃得太少。

  *限制摄取甜食和油腻的食物,否则将影响人体的正常需求,发生吃得太多或者偏食的情形。

  所以,身为父母,必须决定把哪些菜肴端上桌,而端上餐桌的应该是多样化又富含营养价值的食物,而不是油腻和过甜的食物。唯有这样,孩子才能挑选正确 的食物,也可以完全自行决定要不要吃以及要吃多少。在这个前提下,他便拥有了天生的、按照需求去调节如何吃饭的本能。他会吃得很充足,而且不会吃下太多。

  小孩子,大行家

  婴幼儿比儿童和成人摄取营养要容易控制得多,为什么?只要孩子还接受哺乳,就说明你所供应的养分很理想。孩子可以决定要喝多少,饿了,吃奶,饱了,休息,就这么简单。而妈妈根本不需要清楚知道宝宝吃奶的量。

  幼儿虽然已经会挑食,但会优先选择认识的食物,不会被广告或减肥的念头影响。他们的食量仍是完美地由饥饿与饱足感来调节的。

  “大份”实验

  1991年,曾有人对2~5岁之间的幼儿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这些孩子都住在家里,即在他们熟悉的环境里,每天吃3顿饭及3次点心。每天的食物多样而均衡,偶尔也会出现甜点。特殊之处是每次都得到“双份”,而且他们可以自行决定要吃多少。

  实验再度证明,孩子吃下的正好是他们所需要的量,他们不会“暴饮暴食”,虽然每餐的量很不平均,有时候几乎什么都不吃,有时候吃很多,但是每天的总量都差不多。如果有一餐吃得特别多,下一餐可能就会不吃。孩子完美调节的能力实在令人羡慕,可惜人越长大就会越受外界的影响。

  成人的饮食行为

  成人的饮食习惯真的很复杂,光是挑选食物就有很多不同的偏好,比如口味、文化、传统、习惯、预算、好奇、审美、健身、健康,以及取得食物的难易度和烹调的方便度等等。身体对食物需求的那股内在的声音,往往会被这些林林总总的因素所掩盖。

  至于食量,我们会控制自己在饿的时候进食,饱了就停下来吗?大部分时候我们也经常对内在需求的声音充耳不闻,例如,我们会基于礼貌或无聊、忧伤,甚 至习惯而吃;会因为盘子空了、觉得自己太胖,或没时间吃饭而不吃。外在因素常常“掌控”我们的饮食行为,使我们不再根据需求,本能地调节自己吃什么以及吃 多少。

  但是,即使是成人也无法完全摆脱内在调节系统的掌控,尤其当我们想完全断绝食欲时,它就会巧妙地破坏计划。那些曾经进行过低卡节食计划的人,就会明 白我的意思。在进行这类节食计划时,身体对营养需求与食物摄取的调节已经失效,取而代之的是靠强大的意志力来限制卡路里摄取。你的身体会对这项改变产生反应,内在调节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救命啊!食物不足!饥荒!”可能是你的意志力够强,终于瘦了几公斤下来。

  但越激进的节食,就越可能发生下面的这种情形:一旦停止节食,身体会马上注意到:“饥荒过去了!立刻补回来,为下一次的饥荒做储备!”你的调节系统 还不知道,其实21世纪的现代社会已经没有饥荒。于是你的体重急速反弹,甚至比节食前还严重,这就是恶名昭著的“溜溜球效应”(yo-yo effect )。由此可见,激进的外力操控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我们竟然以为自己知道得比孩子更多,还要规定他们该吃多少!

  聪明的小劳拉

  劳拉的故事将让我们看到,婴儿的内在调节系统与内在声音运作得多么完美。

  劳拉是个6个月大的婴儿。由于劳拉是吃配方奶粉,所以她的妈妈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吃的量。她的妈妈非常惊讶,劳拉根本吃不完营养表格里建议的量,她吃得很少,体重增加得也比同年龄大部分的婴儿要慢。

  虽然小劳拉很健康而且活力十足,但是她的妈妈还是很担心,于是她在牛奶里加入了速溶麦片。妈妈认为,如果她吃得那么少,就应该吃得更营养才对。但是 劳拉面对这瓶热量更充足的牛奶时,吃得更少了。也就是说,劳拉所摄取的卡路里总量还是维持不变。当她的内在声音说:“够了”,她就不喝了。劳拉的内在声音 发挥出绝佳的功效。她可以完全依赖它,其实,她的妈妈也可以。

婴儿也有“星期一焦虑症”      

  细心的家长高先生最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8个月大的女儿平常很乖巧,一到星期一就哭闹不止。这是怎么回事?

  据介绍,高先生夫妇工作忙,平时跟女儿很少见面,孩子基本由姥姥照看,但每个双休,夫妻俩都会陪女儿,女儿也表现得特别乖巧。可是,每到星期一他们要上班时,女儿就立马“变了脸”:十分烦躁,一整天都哭闹不止,怎么哄都没用。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且越来越严重。

  昨日,中南医院心理咨询室副教授肖劲松分析,宝宝表现出了“分离性焦虑”症状,这种症状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当他们与所依恋的亲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会感到不安,尤其在8到16个月大的儿童中很常见。分离性焦虑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矫治,会影响宝宝以后的生活,如上学后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考试紧张症,甚至成年后出现急性或慢性焦虑症,阻碍身心的健康发展。

  他说,现代妈妈工作、生活压力大,和宝宝相处的时间渐少,所以宝宝的分离性焦虑倾向比较普遍。这种症状有时可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母亲最好利用休息时间,增加与孩子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分离时间过长等,以缓解宝宝的焦虑情绪。


宝宝如何睡出漂亮的头型?     返回目录  

  宝贝的头型与枕头无关,与宝贝的睡姿有关。刚出生的宝贝,头颅骨尚未完全骨化,各个骨片之间仍有成长空隙,直到小宝贝15个月左右时囟门闭合前,宝贝头部都有相当的可塑性。

  所以妈咪要注意,千万不要让宝贝只习惯某一种睡姿,这样,宝贝头部某一方位的骨片由于长期承受整个头部重量的压力,其生长的形状必然会受影响,容易把头型睡偏。所以,妈咪应该每2~3个小时给宝贝更换一次睡眠姿势,最好平侧卧交替,保证宝贝头部正常发育,睡出漂亮的头型。

  【为什么头型可以被塑造】

  即使是胎位正,头位产的自然产宝宝,因为经过产道的挤压,新生儿的头型或多或少会有变形,通常是比较尖。高雄长庚医院儿童新生儿科医师陈志诚表示:“这或许也是造物主的恩赐。宝宝的头颅是由多块头骨组合而成,新生儿的骨缝尚未闭合,所以经过产道时因压力而变形的同时,也意味着出生后可以回复或被塑形。”

  【最好的头型塑造法】

  陈志诚医师认为:“睡姿是最好的矫正方法,通常不会以外力矫正,因为宝宝有自然恢复皎好头型的本能,父母只要经常协助改变各种睡姿即可。”

  据了解,长期仰睡会导致后脑头型扁平,长期趴睡会导致脸长额凸;长期同一侧睡会导致头型歪偏。因此宝宝头型的美观与否,完全取决于宝宝本身睡觉的习惯,以及父母是用心还是忽视。

  【掌握黄金塑造期】

  4~6个月大以前是宝宝头型的黄金塑造期。陈志诚医师说:“通常10~12个月大以后,头型就会完全固定,父母要掌握前4个月,以经常变换姿势的睡眠方法来改造宝宝头型,之后若仍无法改善,可带宝宝到医院咨询医师,考虑以‘头型矫正帽/矫正头盔’来协助矫正。”

  【严重头部变形的矫正】

  陈志诚医师解释:“生产时宝宝若以真空吸引或产钳等方式产出,必须特别留意以下二种状况;一是‘头皮下头皮下血肿’,就是有明显的‘长苞生角’,可能变形的程度会比较严重,需要一、二个星期至三个月才可慢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