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美利坚》:也是地狱,也是天堂-靠垫书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0:28:51
《滚滚红尘美利坚》:也是地狱,也是天堂
潘飞评
点:160┊ 用户评论:0┊ 宝评点评:0
每天上下班无论什么时候路过故宫的北门,总会看见攒动的人们出于对皇室生活的觊觎与好奇蜂拥而至。就像李自成、洪秀全等草莽英雄举着推翻的旗号,打下江山后自己却建立了另一个一样,这种对于至尊无上的皇权不自觉的敬畏与仿效,是人类一种潜意识的屈从与奴性。比如,日新月异的上海被冠以“东方的纽约”称号,就是这种文化奴性的最好体现。中国城市的发达程度要以美国城市作为标杆,可见,人们对于财富、地位、权势的追崇总是与生俱来。尽管中国人对这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邻居时不时显露出来的武断、粗暴、傲慢与狂妄恨得咬牙切齿,心怀怨念,然而,你不得不承认,恨归恨,仇归仇,大多数中国人心里仍然充满着挥之不去的美国情结。“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里这句台词,便是这种爱恨交加的矛盾心态的经典写照。
在电影《大撒把》中,葛优对女主人公指点江山道:“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散落着无数璀璨的明珠,贝劳就是其中的一颗……若干年后,该国将举国迁往它的托管国——美利坚合众国!”丰裕的物质生活、发达的现代文明为什么会令无数的“王大明”对这个国家心存憧憬,趋之若鹜?21世纪一个叫做奥巴马的黑人总统缔造了又一个超级神话,这个不可一世的“美国”究竟有多“美”?张詠霞女士在其新作《滚滚红尘美利坚》中,向我们展示了其既嚣张跋扈又温情脉脉的两面。
美利坚合众国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同时令地狱和天堂共存于此的国度,正好应合了存在主义者萨特的那句名言:“他者即地狱”,首先,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这个国度,那么它便是我们的地狱。其次,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这个国度对我们的态度,那么它对我们的态度就是我们的地狱。最后,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地狱。张詠霞女士的笔触和视角,呈现理性和感性的水融,这充分得益于她亦文亦商的人生经历。她全面而直观地剖析出美国天使与魔鬼的两面,也是从一个普通外来者的角度对于这个国家全面直接的文化观照——一方面,她在这个国度里是一个“社会人”,她是美国国会首届美国商业女性奖的获得者,现任美国国会商业咨询理事会荣誉主席,深谙中美商业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在上半部分“理性观美国”中,才能站在客观、中肯的立场分析美国主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这是她的“睿智美”;另一方面,她是中国作家协会评定的优秀海外作家,移居美国近三十年,与众多的海外游子一样,她也亲身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磨难、思乡之情、文化落差,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自然人”,在下半部分“感性观美国”中,她细腻柔和的讲述又让我们感同身受,悄然动容,这是她的“知性美”。
不难看出,通过这本书,张女士担当起了中美文化传承者的角色。望乡时,因为故乡在大洋对岸,所以这本书像“望远镜”,提醒那些从小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第二代、第三代移民要时不时回望血脉中的“中国基因”;同时,这本书又像一架“显微镜”,把美国文化的每一寸肌理、每一根毛发的细枝末节都尽显无遗,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掌握,避免成为那种既不了解母国的传统文化,又无法融入客国主流文化的“竹升族”,更避免了文化上的“远视”和“近视”即对于美国文化盲目的崇拜和盲目的抵触,因为,过于迷信和过于疏离都不是理想状态。
“有谁指望孤独或者私密,纽约将赐予他这类古怪的奖赏”。E?B?怀特在《这就是纽约》的开头这样写道,这是一个美国人自己眼中的美国。而《滚滚红尘美利坚》或许给了我们另外一些启示,也如《圣经》所忠告的那样:上帝的归上帝,魔鬼的归魔鬼。对于美利坚这个让中国人始终怀着复杂情绪的国家,你如若通晓它,它就不是地狱。你倘若爱它,它就更是天堂。
地狱,天堂,真的只是游走、幻变于爱恨之间!
简介 · · · · · ·
她全面而直观地剖析出美国天使与魔鬼的两面,也是从一个普通外来者的角度对于这个国家全面直接的文化观照——一方面,她在这个国度里是一个“社会人”,她是美国国会首届美国商业女性奖的获得者,现任美国国会商业咨询理事会荣誉主席,深谙中美商业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在上半部分“理性观美国”中,才能站在客观、中肯的立场分析美国主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这是她的“睿智美”;另一方面,她是中国作家协会评定的优秀海外作家,移居美国近三十年,与众多的海外游子一样,她也亲身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磨难、思乡之情、文化落差,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自然人”,在下半部分“感性观美国”中,她细腻柔和的讲述又让我们感同身受,悄然动容,这是她的“知性美”。
通过这本书,张女士担当起了中美文化传承者的角色。望乡时,因为故乡在大洋对岸,所以这本书像“望远镜”,提醒那些从小生在美国、长在... (展开全部)   她全面而直观地剖析出美国天使与魔鬼的两面,也是从一个普通外来者的角度对于这个国家全面直接的文化观照——一方面,她在这个国度里是一个“社会人”,她是美国国会首届美国商业女性奖的获得者,现任美国国会商业咨询理事会荣誉主席,深谙中美商业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在上半部分“理性观美国”中,才能站在客观、中肯的立场分析美国主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这是她的“睿智美”;另一方面,她是中国作家协会评定的优秀海外作家,移居美国近三十年,与众多的海外游子一样,她也亲身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磨难、思乡之情、文化落差,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自然人”,在下半部分“感性观美国”中,她细腻柔和的讲述又让我们感同身受,悄然动容,这是她的“知性美”。
通过这本书,张女士担当起了中美文化传承者的角色。望乡时,因为故乡在大洋对岸,所以这本书像“望远镜”,提醒那些从小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的第二代、第三代移民要时不时回望血脉中的“中国基因”;同时,这本书又像一架“显微镜”,把美国文化的每一寸肌理、每一根毛发的细枝末节都尽显无遗,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掌握,避免成为那种既不了解母国的传统文化,又无法融入客国主流文化的“竹升族”,更避免了文化上的“远视”和“近视”即对于美国文化盲目的崇拜和盲目的抵触,因为,过于迷信和过于疏离都不是理想状态。
作者简介 · · · · · ·
张詠霞女士(CAROL CHEUNG)出生于中国广州市,20世纪80年代初期移居美国。现任美国国会商业咨询理事会荣誉主席,是美国纽约州唯一亚裔代表。2008年获纽约州参议院颁发“十大杰出亚裔”奖;2006年获美国国会颁发嘉奖令;2004年被美国国会评为全国杰出商业女性之一,同年获得美国国会首届美国商业女性奖。
2005年度首任美国全国华裔联盟主席,纽约亚州商贸理事会副会长。10多年来,为促进中美交流、商业合作做出巨大贡献,对中美商业文化有其独特的看法和经验之谈,她通过多年来的分析研究,对中美贸易,中美商业文化的差异作了生动的和富有哲理性的分析。
张詠霞女士在文学领域更有较深的造诣,她在1996年被[中国作家协会]评选为海外优秀作家,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奖项。她的文学作品主要反映美国华人的生活写实,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华人在美国生活的真实情况。她擅长写作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自1988年至2005年间共发表了不少颇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得奖作品10余篇,代表作品《一个原国民党军官的故事》,荣获中央电台全国广播节目特等奖和文学奖一等奖,由北京电影学院改编为电视剧连续剧《黄埔情》于1992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剧在台湾黄埔军人中反应热烈,剧组人员还因此剧被邀请访台,受到当时的台湾政坛人物蒋纬国的接见和款待。
小说《爱在深秋的女人》、散文《菟丝花与小女孩的故事》、《我和俞丽拿的一段友情》、《风本无形,路原非路》等作品,深受好评。广州日报、上海晚报、 美国侨报、人民日报等多家报纸、杂志刊登转载。《菟丝花与小女孩的故事》先后获中央电台文学奖一等奖、[中国侨联杯]文学大奖一等奖。同时被编入中国作家协会海外优秀作品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