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之学习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7 00:40:54
关于“转专业”:近年来;貌似各高校招生时都较多地强调新生入学一年后可“转专业”等问题,宣传“学生可根据爱好去选专业方向转学院”等。如十分期待在入学后“转系”的新生们要有心理准备了,在高校正常“转专业”时存在着许多附加条件,除非你在录取后或开学前用“潜规则”“转专业”否则,在“大二”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凤毛麟角”。
大家要分清在“学院内转专业”和“在校内转学院”是两个概念,学院内转专业是较为容易的,名额也会较多(因为这是学院内的事),而在校内转学院就会非常困难了,一般学校都会在大一下学期后安排学生“转专业”(特别是大平台招生的学科)或“转学院”,但高校对转学院的学生条件较为苛刻,首先是大一不能挂科,其次是受名额限制(几百人的学院成功转出可能只是十个八个)。一般学校会以原高考分数占20%、大一各科总成绩占80%,还会要求加上平时表现综合统计在全学院排名为5%-10%前、所选转向学院或专业科目也会有大一时所考特定“科目”的分数的不同具体要求和具体条件;例如转向工商管理、金融、外语系、数学系、化学系或其它系等;都会根据大一时个别科考试不低于85-90分设为基本条件。入围后还要经过接收学院的笔试、面试等逐级审查过程。
关于大一使用电脑:当你入学前忙着要购置电脑时,请你了解清楚;你或会发现学校的有关须知上会贴着一张新生除部分专业外,不允许携带电脑到校的通知。
近年来,各大学掀起新生“拒绝电脑”进校园的真实背景。大一是新生打基础的阶段,学习任务会很重,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学不好大学的物理、高数等共同科目,升到高年级后许多课程就没法读。过去有部分新生刚进校时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并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学习从此一蹶不振。据有关数据统计,每年全国top7的学校共有近百名学生因为网络成瘾而达不到学校修学分要求而被退学。因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已成为各地大专院校生退学的主因之一,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虽然大一的部分科目的确需使用电脑帮助,特别如碰到计算机的基础课(C++)等,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多数大学普遍专业的大一新生宿舍都不通网线,台式机不可能在宿舍上网。即使有些学校没有明文规定不准配置,但新生使用电脑弊大于利,如果确实需要上网查阅资料,学校的电脑机房足以满足需求,因此新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最好不要配置电脑。
关于“绩点制”:如果进了大学你认为只要“60分万岁”,那我劝你还是退学吧,省得学习惹你烦。虽然大学的确是修够学分;且各科合格就可毕业,但不知道你以后靠这样的“成绩单”能找到什么性质的工作。“四大”或“500强”肯定是不会要你的。
“绩点”简称为GPA,是大学用以课程成绩反映学生各门课学习质量标准的要求。简单地说,绩点越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越好。绩点能显示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绩点制”类似于传统的学习成绩评级方法,如优良中差和ABCD。但传统的评级方法无法全面反映学生所有学科的学习质量,采用以学分为权重的加权平均绩点则能更综合地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业情况。
举例:学期或学年学分绩点的计算方法:学期或学年的平均绩点=所学各科课程的实际考试成绩X各科课程学分÷所学课程学期或学年的学分。(学期平均绩点;例:语文85分,数学分87,英语92分,各科都是4学分,(85x4+87X4+92X4)/12学分=88=3.7=A-),用句最简单的话说“在大学里绩点就是一切”。
考虑四年后出国深造的同学要特别注意:前3年的绩点是最有用的(大三后可打成绩单),绩点高的同学申请国外留学奖学金、免学费、免生活费的机会就越大。如考虑转专业、保研、直博的同学,各学期学科的考试 “绩点”非常重要(尽量做到一科都不能挂)。绩点是绝大多数高校衡量学生各科考试成绩的标准,请各位入学后详细了解绩点的作用。
关于“第二专业”:近年;在一些普通高校的招生宣传中,刻意强调什么“双学士”“第二专业”等吸引考生注意。所谓;“学生在学期间如学有余力,可跨系修读双学位、双专业、辅修专业….等”。你们不要期望太大了;举个最简单例子,两个专业撞课就很难解决。而且,不是你想读就可以读,到时会有相当多的条件限制(有些学校部分科目必须经面试、笔试)。好的“二专”科目通常都是小班教学,是受名额限制的,个别科“二专”甚至每班只能争1个名额,更甚的还要在成绩排名后,由学院推荐。以下举例一些普通学校的条件,重点大学会更为严格:
1、在校二年级本科生,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一年级时所修读主修专业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在3.0以上者(各科成绩均后约在80分以上),可以申请修读第二学位。
2、绩点在2.8以上者可申请修读第二专业;2.5以上者可申请辅修专业。同时开办双学位、双专业、辅修专业的也有专业限制及名额限制。
3、第1、第2学年所学的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门课程成绩均在及格以上且无重修、重考记录,考试课程(不含考查)平均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可申请修读第二专业。在学习年限内,修满主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同时修满第二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主要课程约50学分,由学校发给第二专业证书。
4、第1、第2学年所学的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各门课程成绩均在及格以上且无重修、重考记录的学生,可申请辅修专业。在学习年限内,修满主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同时修满辅修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课程约30学分,由学校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5、第1、第2学年所学的各门必修课成绩均达到及格以上的学生,可申请辅修课程。在学习年限内,辅修课程考核合格,由学校发给相应课程学习证明书。
以上只是些文字宣传,看上去条件和要求也不太高,但在大学期间能成功取得所谓真正“第二学位”的学生寥寥无几(top2也不过如此),且大二以上的学期才能开始修“二专”。本来一专课程已非常紧张,“二专”课程还要每周另加7-10节课,多数有幸入围的学生最终都会“半途而废”。而“二专证书”“辅修课程证书”“学习证明书”都不等同于"第二学位",出社会后作用不大。建议没有耐性的学生,不要尝试,免得首尾难顾。
每次回忆我修“二专”的日子时都“心有余悸;一学期高达45学分;17个科目考试,每天上午4节课,下午4节课,晚饭后2-3节课,偶有一晚自修,每天时间除了冲凉、洗衫、吃饭都给了课堂,还有时要旷课去参加学联的社团活动,周六、日泡实验室是家常便饭,每天最大的幸福时光就是睡觉。
另外提醒:读“二专”视科目不同,需另修30-50个学分,另交每学分约100元左右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