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余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2:21:04
作者:xuhuabing 提交日期:2006-3-8 23:36:00

“多情是一把对准心窝的的剑,受伤的只能是自己。”在失恋的酸涩中邂逅余杰,感觉骨子里凉凉的,心在阵痛中挣扎。
第二次看到余杰时,我正在残梦的碎片中蹒跚的搜索希冀。火与冰的结合教我几多怅惘几多激昂——为自己,也为尘世的苍茫。
此刻,当现实的残忍将我冰封在哲学中思考时,铁屋中的一声嘶喊又一次地悸动了我的心灵,让我再次地走入了他的世界。我不自禁的停下一切来解读这位神秘的“蓝血怪才”——余杰。
真正地走入余杰的思想世界是需要勇气的。那里布满阴暗和寒冷;奸邪和恐怖;刑具和屠刀;满山的虎豹豺狼,满地的虫虱蝇蚤……那里,就是一个地狱!可余杰却用那冷峻而坚毅的声音告诉世人:“不!这不是地狱,而是人间!”当我们沐浴在旭日春风之中时,余杰却说:我想在窗子上全蒙上帷幔/让所有习惯光明的眼睛/都习惯黑暗。所以真正读懂余杰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暗。你遭遇了世间凝重的黑暗。二是冷。当你的热情因外界的不公而变成悲凉。只有这时,在这种余杰本人称之为“静穆”的状态下,你才能听到文字背后的呐喊,才能步入火与冰的心境。正所谓“如果你不曾心碎就不懂得我伤悲。”
谁都厌恶黑暗向往光明,余杰亦是如此,而且是对黑暗的极致痛恨和对光明(民主和平等)的极致渴望。所以他选择了一种非常规的表达方式:由光明的堤岸跳入黑暗的泥潭!用一个文人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一颗年轻倔强的心去拼斗,去呐喊,借此昭示岸上的人:在你们可怜的光明之外还存在无边无际的黑暗。“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在余杰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三十年代的鲁迅,看到了六十年代的李敖,看到了一个新生代的英勇斗士!
余杰在自己的书中多次强调“阅读是我们借以反抗人世局促的最好武器。”他对书的理解方式极为特别。他读书的心得是“面对所有汉语写作的文章时,读出每个字每个词的反义词来,这便是真相!”北岛相信“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余杰却读出“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的墓志铭。”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余杰以其超然的智慧、批判的思想、切割式的社会观察力,以及广博的知识内涵揭示着社会现实,见证着少陵野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情壮志。
余杰善于体察黑暗,发现丑恶,揭示谎言。但在这之后更重要的是对真善美的探求。他告诉我们:“爱情的目标也许并不在于某个人,而在于专一的爱情本身”,“不羡慕别人,也不夸耀自己,欣赏自己欣赏的一切,离开自己不喜欢的一切”,“真正的知识分子,既要对自己的戏剧性事件有充分的认识,又要坚持与自己所处的历史保持相关的距离”。他要求我们做“思想中的人”,既要参与时代又要在思想上超脱时代,时而在庐山之中,时而又在庐山之外。这是一种典型的外儒内道的处世哲学,充满形而上的色彩——先不论这种哲学在今天是否可行,那毕竟是一个思想者智慧的结晶。
尽管余杰的文字每每令我们手足俯地,但他性格中的偏激却多少让我们遗憾。余杰公开宣称主张偏激。他在《鲁迅的偏激》一文中这样写到:“偏激是杂文的精髓。在我的心目中,专门用来形容青年人的‘偏激’是一个褒义词”,“存在于偏激之中是真理唯一的存在形式”。他批评辩证法是杂文的死敌。正因为如此,余杰在文中时常被批判现实的欲望剥夺了理智和冷静。他的思维方式被预先存在的个人情感引向了幼稚和无知。
余杰自称“思人”,说自己是为抽屉写作的人——我们真心期待,明天那个神秘的抽屉里又装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