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历史及中以关系渊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20:14:38
(2007-06-18 23:51:11)
分类:强档转载
http://blog.sina.com.cn/u/3f8cfe63010007rq
对以色列,两种观点针锋相对:1、美国的走狗,广大中东人民不共戴天的敌人,对中国三心二意,特别是"惠尔康"事件中更是与美国人合谋拖延了中国空军预警机的入役计划。2、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对中国人怀有感恩心情,唐山大地震时第一时间宣布援助中国人民1亿美元,还有其它或明或暗的军事支持。纵观以色列的历史,总觉得这两种观点都有不妥之处。
1、以色列什么时候成了美国的走狗?
巴勒斯坦是犹太人的故乡,但罗马帝国占领了耶路撒冷后,开始迫害犹太人,犹太人只有背井离乡,聪明的犹太人却在欧州和美州的金融、文化、思想、科学界大放异彩,以至于以色列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经常只提两点:如果没有犹太人,就没有原子弹,没有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爱因斯坦和马克思都是犹太人。很不幸,犹太人的突出并不受当地人喜欢,他们把腐化、失业、贫穷归咎于犹太人,这有点类似华人在印尼。从莎士比亚时期或更早开始,欧州排犹思潮开始了,《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就是犹太人,到19世纪,欧州已基本没有一个国家欢迎犹太人,这时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西奥多·赫茨尔,法籍犹太人,正是他领导创建了犹太复国主义,从20世纪初开始,大批东欧犹太人纷纷回到已被英国人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犹太人精明的从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在穷山恶水中建设家园。在纳粹迫害犹太人时,巴勒斯坦成了犹太人的希望,但英国人和阿拉伯人并不欢迎犹太人的大规模迁入,矛盾开始了,犹太人开始成立自己的武装,并与英国人和阿拉伯人发生了冲突,虽然紧接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缓解了犹太人与英国人的矛盾,但当战事已明朗化,德国失败已成定局,对犹太人的迫害到达顶峰时,英国人仍然采取限制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的政策激怒了犹太人,犹太人的准军事组织伊乐贡领导人贝京于1944年下令对英国人开战,紧接着1945年10月1日,本·古里安(以色列第一任总理)也命令犹太武装对英国人进行"武装袭扰"。很难说这里面谁对谁错,英国人必须要对当地的阿拉伯人负责,巴勒斯坦并不是一个适合很多人居住的地区,而隔壁的埃及、外约旦、叙利亚、伊拉克已对犹太人的到来颇有微词,英国人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在犹太人看来,欧州的犹太人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英国的限制政策是犹太人最大的敌人,对英国人的开战也是迫不得已。
到了1947年,焦头烂额的英国人不得不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给联合国,这是一个两面不得罪的办法,犹太人对此表示欢迎,阿拉伯人无所谓。犹太人主张分治,并成功的说服了联合国的巴勒斯坦特别委员会,相反,阿拉伯人拒绝与特委会合作,终于,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了以巴分治决议,请注意投票结果,美国和苏联投了赞成票,美国和苏联的大部分盟友也投了赞成票,美国和苏联难得在一个问题上看法一致,为什么一致,原因很复杂,下面再说,而正是这个原因,左右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结局。投反对票的是阿拉伯国家,英国、中国(国民党)投了弃权票。犹太人拿到了联合国颁发的建国证。从这一点来说,以色列的存在是有法律基础的。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的以色列按照联合国决议,宣布正式建国。当时尚在西柏坡的中共表示支持,华北解放区的《冀中导报》社论为此欢呼道,"定名为以色列的新犹太国家,于14日宣告成立,两千年来没有祖国而到处流浪受着侮辱与屠杀的犹太人民,他们要求建立犹太国家的愿望,开始实现了。"但阿拉伯国家则拒绝承认。以色列立国的次日,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埃及和伊拉克五个阿拉伯国家组成盟军向以色列宣战,要将这个新国家从地图上抹去。但结果是以色列战胜,占领了大片阿拉伯人土地,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巴冲突的开始,也是巴勒斯坦难民的由来。
历史上对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称之为独立战争)作墨不多,但其实是以色列打的最危险的一场战争,也是阿拉伯人进入以色列腹地最深的一场战争,后来以色列再也没有给阿拉伯人这个机会,刚独立的以色列,没有空军、海军,连坦克也没有,只有几门大炮,少量的机枪,这时候有人说了,美国佬要给支援了,现在我要告诉你,美国人除了支持以色列建国外,没有给以色列1分钱军伙,真正从道义上和军事上支持以色列打赢独立战争的,是社会主义的苏联!
这是事实,其实在1948年的中东,和现在根本不同,当时埃及是由法鲁克王朝统治,英国人支持,伊拉克由费萨尔王朝统治,约旦也是由国王统治,叙利亚刚独立不久,政治上倒向英美,黎巴嫩一向亲西方,可以说,美国与当时的阿拉伯国家有着良好的关系,而英国是大部分阿拉伯国家的宗主国,因此,美、英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保持中立并不奇怪,而刚独立的以色列,政治上是工人党领导,经济上是"基布兹"为主体,合作经济、生产工具公有化、劳动成果平等分配都跟社会主义一脉相承,"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被视为肮脏的词汇,对比那些腐朽的阿拉伯王国,多象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啊。斯大林命令捷克和南斯拉夫,提供一个军用机场,专门用于向以色列走私武器(因为苏联不会公开得罪阿拉伯国家和美英),把那些缴获的德国装备,无偿提供给了急需武器的以色列,并接待了前往训练的以色列飞行员。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允许犹太人出境,缓解了以色列人手的短缺。凭着这些原因以及为了国家独立的勇敢精神,以色列打赢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战争结束了,朋友变成了敌人。
首先是以色列与苏联的决裂,苏联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承认以色列的大国,然而,以色列毕竞是一个小国,它必须学会在夹缝中生存,作为国家领导人,本·古里安要考虑国家的安全,作为民选政府的首脑,他还得要考虑改善普通群众的生活,以色列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西方,战争结束后不久,以色列接受了美国进出口银行一亿美元的贷款,但同时又向苏联保证:我们的政府决不会受到利诱就跟着别人反苏,也不会把基地交给任何一个西方国家使用。但斯大林不这么想,很快,东欧的犹太人的境况开始恶化,但以色列的办法是两个大国都不得罪,都说好话,甚至在1949年10月22日联合国讨论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人权与移民自由问题时,以色列代表团奉命保持沉默。
然而,以色列的财政每况愈下,没有美国的援助,以色列的经济就要破产,朝鲜战争爆发,以色列的骑墙态度到了头,不得不违心谴责朝鲜,虽然外交部长夏里特多次向苏联解释并作出保证,但苏联人已经看出:以色列和南斯拉夫一样,还是要跟西方跑。大规模的反犹在东欧和苏联暴发:"布拉格公审",受审的十四名高级官员有十一名是犹太人,闻名世界的苏联"医生谋杀案"受指控的又是犹太人,紧接着,以色列驻布拉格和华沙的公使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最后,1953年2月16日,苏联关闭驻以色列公使馆,虽然斯大林的去世两国关系有所缓和,7月20日,在苏联的提议下,两国外交关系恢复,但双方关系已受破坏,从1954年春天开始,在联合国,苏联带头攻击以色列。苏联外交发生了剧烈倾斜。
这一切,跟阿拉伯国家的剧变不无关系。
阿拉伯人输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一些下级军官们认为战争的失败不是因为犹太人的坚强和勇敢,而是国王们的无能与腐败,1953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团推翻了法鲁克王朝的统治,成立了埃及共和国,与英国反目,倒向了苏联,并在1955年得到了价值3.2亿美元的苏联最新式武器,紧接着叙利亚也与苏联集团签订了协议,1958年7月14日,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为首的伊拉克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费萨尔王朝,宣布成立伊拉克共和国,由卡塞姆任总理。1959年3月24日,伊拉克退出亲美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和英镑区。中东政坛发生了180度大转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新中国的中东外交政策也出现了调整,埃及等改制国家和我国建交,我们转而支持阿拉伯国家,与蒋介石集团在中东展开了外交争夺战。
就在阿拉伯国家源源不断的得到苏联的军事支持时,以色列却得不到同等质量的武器,现在的情况是埃及的武器质量和数量都超过了以色列,按照常规推算,埃及军队需要六至八个月时间学习和掌握苏式武器性能,埃及很有可能在1956年的春夏向以色列进攻,然而,以色列买不到武器。英国、美国、加拿大都靠不住(主要原因是他们并不看好以色列),这是候,救星出来了,法国新政府对以色列有好感,年轻的西蒙·佩雷斯成功的说服了法国人,法国同意从1956年开始秘密(注意:秘密)卖给了以色列72架幻影式战斗机、200辆AMX坦克、大批弹药,价值8000万美元。法国人虽然在二次大战中一败涂地,但法制武器还是很有特点的。以色列人松了一口气,但埃及的威胁还没有消除。
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宣布把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断了两个没落帝国的财路,并直接影响了它们在亚洲的利益,老殖民主义者立即露出狰狞面目,它们找到了以色列,而以色列从独立战争开始就意识到,自己国土狭小,不能等到敌人打进来,那样对自己的国家不利,最有利的是打出去,首先要把阿拉伯的领头羊埃及打垮,三方一拍即和,由以色列充当侵略者,英、法以威胁运河航行为由武力调停,借机占领运河。战争按预期发展,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但人算不如天算,美国在西方带头抨击侵略者,苏联则发出了武力威胁,
三国上演的丑剧很快被戳穿,以色列不得不从西奈撤军,英、法殖民势力则失去了对中东的影响。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背上了军国主义的臭名,全世界只有法国卖武器给它。
进入60年代,埃及、叙利亚、约旦基本上天天与以色列发生军事冲突,埃及人从不掩饰要对以色列开战的企图,1967年5月22日,纳赛尔宣布从当天起,封锁亚喀巴湾,并发誓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
以色列认为封锁亚喀巴湾是对它的宣战,它要求美国出面干预,出于无耐,美国派了一位特使前往埃及,但埃及应付了事,而其它国家不愿得罪气势汹汹的阿拉伯人。以色列认为只有自己想办法解决,于是,"六日战争"爆发了。
从军事上来说,"六日战争"是以色列的骄傲,它占领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以及耶路撒冷老城。然而,政治上却空前的失败,苏联与它断交,法国宣布不再向以色列提供武器,以色列在外交上仅比南非好过一点。
但是这次战争却让美国人认识了以色列。美国人现在才认识到犹太人除了赚钱外还会打仗。
1968年,拉宾出任以色列驻美大使,这位"六日战争"的英雄很快就让美国人着迷,1969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他认为必须在中东实现军力平衡,改变美国不向以色列出售武器的政策,开始全面介入中东事务,与苏联在中东展开争夺,以色列开始得到一部分美式武器。
随着阿拉伯国家的重整军备,战争的阴云又出现在中东,这一次,尼克松明确要求以色列不得开第一枪,以色列人同意了。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等国向以色列发动了进攻,十月中东战争爆发,虽然以色列在开战初期受挫,但美国及时将卫星照片提供给以色列,使以色列发现了埃及军队接合部的空隙,以军乘虚而入,沙龙的装甲师强渡运河,以色列军队第一次进入非洲,并包围了埃及进攻部队,在北部,以色列军队展开了反攻,战场形势发生了大逆转,苏联人马上发出了军事威胁,在联合国的干预下,交战方实现了停火。
十月中东战争,以色列没有开第一枪,在政治上得到了美国的回报,美国人认为应该奖赏它,因此第一次把先进武器卖给了以色列,使它成为除美国空军之外第一个装备F-16的国家。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以色列才真正成为美国的亲密伙伴,也就是一些人说的走狗。
同时,这一场战争也让阿拉伯人彻底明白:军事上无法消灭以色列,中东问题必须从政治上解决。埃及很快与以色列签订了《戴维营协议》,中东第一次出现了和平的曙光。直至1994年,除叙利亚外,以色列与其它周边国家都签署了和平协议。
实事求是的说,一个四面都是敌人的小国,要想在这个世界中生存下去,是需要有一定智慧的,在以巴分治决议上,犹太人做足了联合国的功夫,想方设法打动特委会成员,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相比阿拉伯人的无所作为、甚至拒绝合作,无疑犹太人的方法更富有理性,以巴分治决议有一定不公平性,但天上不会掉馅饼,你不去争取,人家也不会理会。当然,阿拉伯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接受以巴分治决议,因为他们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结果,以色列越打越强,过了40年,还是不得不以以巴分治决议作为基础谈判。
2、以色列与中国的关系
有一个在网上留传很广的贴子,就是说以色列人很喜欢中国人,中国唐山大地震时,以色列在第一时间宣布给中国援助1亿美元,当然,中国不要,因为尚处在文革的中国谢绝任何外援,换成现在肯定是督促对方尽快兑现。还有,因为上海在二战中庇护了两万多犹太人,犹太人感恩,中国人要是在以色列遇到困难,只要大喊一声:我是中国人!就会有素不相识的犹太人帮忙,搞得我恨不得立马跑到以色列,去尝一尝被人家感恩的滋味,因为担心哈马斯不欢迎,所以就罢了,哈哈。
当然这个贴子马上就遭到驳斥,因为在1976年,以色列的GDP仅仅180亿美元,立马拿出1亿美元给一个尚未建交的国家,除非领导人疯了,你以为是中国的某个市长,可以直接从财政批钱给一个美国市长到他们那里访问。西方国家的对外援助都是在上年做好了预算,然后视情况拨款,大的项目还需议会审批,一般总额不会超过GDP的0.2%,1亿美元则是相当于以色列当年GDP的0.6%,真是吹牛不打草稿。
二战上海确实庇护了犹太人,但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上海从1937年开始就已经被日本占领,而犹太人大规模到上海也是在1938年之后,同意犹太人到上海的是日本占领当局,中国人是没有选择权的。当然,中国人没有排外思想,但如果日本人不同意,上海也没有这个机会,恐怕当时的犹太人还是更感谢日本吧。
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当时在维也纳的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帮助了不少犹太人,给他们签证到上海,据统计超过4000人,但是一直到90年代,他的事迹才广为人知,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拖了那么久。原来当时国内政界对向犹太人发放签证意见也不一。蒋介石对德国有好感,使用德国军事顾问,购买德国武器,还把儿子蒋纬国送到德国学军事。这自然对何凤山形成了很大压力,他很快就受到了来自顶头上司———驻德大使陈杰的直接威胁。陈杰秉承国内的旨意,想维持同德国的关系,害怕得罪对方,因此坚决反对何凤山给犹太人发放签证,但何凤山没有理睬。后有人向外交部打小报告,说何凤山在向犹太人出卖签证。陈杰于是采取突然袭击方式,派人到维也纳调查。因查不到证据,才不了了之。但是,何凤山于1940 年 5 月被调离维也纳。从这件事可看出,何凤山的行为完全是个人行为,怪不得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并不热心宣传这件事。
以色列成立之初,无论从感情还是意识形态来说,蒋介石还是喜欢中东的国王们,为了不得罪他们,他并不准备马上与以色列建交。共产党则相反,对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政权表示了极大的欢迎,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色列很快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希望尽快建交,两个都迫切需要得到国际承认的国家开始了建交谈判,但双方都有很深的顾虑,以色列需要顾及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的感受,中国则受到了苏联的影响,因为斯大林已经开始不喜欢以色列了,但从当时的情况来说,中国还是希望与以色列能马上建交。朝鲜战争爆发,两国建交谈判随及中止,
朝鲜战争结束后,又开始恢复建交谈判,但以色列很犹豫,它需要西方的援助,而当时的西方还没有一个有影响的大国承认中国,就在这当口,中东政坛发生剧变,埃及法鲁克王朝被推翻,新政权很快赶走台湾大使,新中国外交在中东取得了突破。就在埃及政变发生后不久,以色列通知中国谈判代表,马上进行实质性的建交会谈,但随着埃及新政府与中国的建交,中国接受了埃及政府的不承认以色列的要求,并把犹太复国主义等同于法西斯主义,关闭了与以色列建交的大门,至今有些以色列人还为当时以色列政府的拖延政策可惜,认为如果中以能在1953年之前建交,那么就不用等到1992年,期间也不会断交,因为大陆要与台湾进行外交争夺,一般不会主动与外国断交,除非它承认台湾,像1973年智利的军人皮诺切特武力推翻左翼的阿连德政府并杀害了阿连德,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欧美的左翼政府都断绝了与智利的外交关系,唯独阿连德最喜欢的中国政府除外,要知道,阿连德的智利是南美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因此,假若中以在1953年建交,那么1967年"六天战争"后以色列的外交断交年中国也不可能与以色列断交。确实,有时候大陆与台湾的外交战并不光彩,比如种族主义统治下的南非,在大部分西方国家都与它断交的情况下,台湾还要与它保留外交关系。
进入80年代,以色列军队在贝卡谷地的战斗中大出风头,其与叙利亚空军一边倒的空战结果令世人瞠目结舌,我们现在拼命在谈美国人1991年在海湾战争中如何如何,其实10年前以色列人已经向世人展示了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的结果,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军队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小心翼翼的与以色列接触,预警飞机目标太大,而且国内的飞机还无法与之配套,但"怪蛇"3拦射导弹还是可以的,这足以证明建交前的中以双方已经在进行军事合作,这其中有一件影响到中国军事工业的重要事件,就是关于第三代战斗机的合作。
以色列建国后到1970年,陆续装备了英国、法国和美国研制的战机,但1967年"六天战争"后,法国拒绝交付50架"幻影"5战斗机,从而迫使以色列发展自己的战斗机,1971年,以色列仿制" 幻影"5并改进的"幼狮"试飞并大量装备以色列空军,以色列开始自行研制飞机之路。
"幼狮"项目完成后,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依靠自已的技术力量和资金,开始研制新一代飞机,这就是"狮",1986年12月31日,第一架"狮"开始首飞,它独特的气动外形很快吸引的世人的目光,试飞表明,这是一种完全可以和F-16媲美的第三代战机,但是,以色列还不具备完全能生产这种飞机零部件的条件,有大约80家美国公司通过许可向以色列提供技术,1983年开始,美国拒绝提供许多重要设备的出口许可,美国不可能扶持一个可能威胁到F-16和F-18出口的战斗机项目。
1987年8月30日,以色列议会否决了继续发展"狮"式战斗机。这个打击给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是沉重的,就好比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儿子,却被判处非法出生,必须处死一样。我想,他们肯定心有不甘,这时,中国的第三代战机刚好立项。
第三代战斗机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飞机,研制的费用更是惊人,而中国从六十年代开始,先后研制了十几种飞机,大部分都下马了,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才。到了1987年,国外第三代战机已批量服役,研制自已的第三代战机时不我待,考虑到风险,仿制和改进一种已经证明成熟的战机是一种可行的办法,我们不知道中国和以色列是否谈过"狮"的转让,但我想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肯定非常愿意转让,除了经济上能得到补偿外,自已的儿子在他乡成长也是一种慰藉。
当我们对比"狮"和"10号",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相像,可以说是亲兄弟一样,这绝不是简单的巧合。这也证实了我长久的一种猜想,为什么我们在知道美国可能会阻挠"惠尔康"出口的情况下还与以色列签订协议,像这样重要的协议决不可能是心血来潮,双方肯定有过其它良好的合作才敢签署这种冒险协议,但是这次却是人算不如天算。
可以说,以色列与中国的合作并没有掺杂其它因素,纯粹是一种商业行为,因为中国与之没有利益冲突,犹太人精明的赚钱意识决定了今后它还将继续与中国进行合作,只不过是在不惹恼美国的前提下,毕竞,每年20亿美元的援助可以让很多人拈量一下冒险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