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建设的新途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52:49
教育资源建设的新途径——博客 [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    沈建强]
http://www.zjedu.org/xdjyjs/125/9665.htm
从“校校通”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各校都很重视资源建设,但真正建设得好,并且用得好的并不多,钱花了不少,力出了很多,效果却不是很理想。Web 2.0时代的到来,为网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教育资源建设带来了契机,从而深刻地影响着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对按照Web 2.0 的理念,以参与协作的方式建设教育资源、构建教育资源库的新途径——博客进行讨论。
一、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现状
现在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购买教育资源库、自主开发资源库。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和存在的困难。
1.购买教育资源库
购买资源库的优点: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现在用得较多的资源库有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各省电教馆开发的新课程教育资源库、K12教育资源库、浙大教育资源库、科利华教育资源库等。但购买的教育资源库有很多不足,比如:资源库与教材版本不配套,资源库升级周期太长,资源增加接口不灵活,资源库的很多内容摘自互联网,风格不统一,面对公司倒闭,资源库无法升级更新,等等。教育资源库时效性很强,如果不及时更新,会迅速走完它的生命期而被淘汰。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针对原来课程的资源迅速被淘汰,巨大的投资变成了废品。很多地方在这方面都有深刻的教训,本人所在的教育局也深受其害,我们投资近百万购买的科利华教育资源库、备课系统、教育网管理平台和学校管理平台,随着科利华公司的倒闭,因无法得以更新而被淘汰,真是可惜。
2.自主开发资源库
目前自主开发资源的形式主要是成立专门的资源开发小组,负责技术平台的开发与管理;教研员和名师负责资源收集、整理、审核。自主开发的资源库的特点是集中式管理,优点是能体现本地特色,资源适用性强、更新较快。但自主开发资源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管理权主要集中在技术管理员、教研员和名师,其他教师没有管理权,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而教研员、名师因自身工作较忙,难于应付资源收集、整理、审核的巨大工作量。如果专门安排一批优秀教师做资源开发、收集、整理、审核工作,人力投入就比较大。这种自主开发资源的形式管理难度也大,需要激励机制推动,否则教师体会不到资源建设的过程就是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
二、网络新理论对教育资源建设的影响
当前影响互联网发展的新理论有Web2.0、六度空间理论、社会性网络软件等。这些理论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依存。
Web 2.0的概念开始于一个会议,发展于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头脑风暴部分■。Web2.0的核心理念是:互联网作为平台,分布式数据管理,去中心化;利用集体智慧,参与协作,用户既是网络资源的使用者,又是网络资源的建设者;软件发布周期的终结、网络资源在使用中不断生长更新;轻量型编程模型,软件的社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软件超越单一设备,从系统独立走向融合,个性化特征突出。
Web2.0的典型应用有博客、播客、社会性网络软件、资源汇聚、Wiki等。博客作为Web2.0主要应用之一,将对网络应用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六度空间”理论又称作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这个理论可以通俗地阐述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该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
在如今的数字时代,想要理解地球上数十亿人中间不过隔着几步之遥这样一个概念,似乎并不是件很困难的事。不说别的,只要看看那些电脑病毒的传播情况就知道了,一只像“爱虫”那样的病毒,只要一天就可以传遍大半个世界,让无数网络系统瘫痪,而这些病毒所赖以传播的途径,正是你电子邮件软件里通讯簿中的那些地址。
“六度分隔”假说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自身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威力有了新的认识。但为什么偏偏是“六度分隔”,而不是“七度、八度”或者“千百度”呢?这可能要从人际关系网络的小世界性质的另外一个特征“150定律”来寻找解释。美国作家格兰德威尔说:“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
按照六度空间理论,如果每个人的日常密切联系的人际网络是150人左右,通过6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就可能波及的人数是1506,约1.14×1013,这个数字远超过人类历史上各代人数之和。
六度空间理论虽到现在还未被证实,但它的价值已在广泛的应用中得到充分体现。当前运用这一理论的领域有:直销网络,电子游戏社区,SNS网站和BLOG网站等。
社会性网络软件SNS (Social Network Software)依据六度分隔假说,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无限扩展自己的人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获取该人脉的帮助。社会性网络软件的定义很多,而且还都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它的核心思想其实是一种聚合产生的效应。例如博客就是一种社会性网络软件,相同兴趣、爱好的博客作者进行交流、分享,已使博客圈这种典型的“物以类聚”的生态形式,越来越像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圈。
三、构建教育资源建设的新途径——博客
博客为教育资源建设开辟了新途径,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博客符合Web2.0、社会性网络软件、六度空间理论的一切特征,在Web2.0时代飞速发展,深深地影响着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等方方面面。那么用博客建设教育资源有哪些优势呢?
1.使用博客的技术要求低,适合各学科教师使用
博客是一种社会性网络软件,使用简单、方便,适合各学科的教师使用。博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家”,可以体现教师的成长历程,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普通教师原生态的心得和文章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使教育资源建设者不再局限于名师和专家,而且促使普通教师在其“最近发展区”内纵横驰骋,加速发展。
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今天,对每个公民提出了终身化学习的要求,打造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校园、学习型家庭是大势所趋。因特网为我们终身化学习提供了技术基础,E-learning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青睐,博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网络学习方式。
2.博客可作为教师的知识管理平台和交流平台
教师把学习中的点滴体会、心得记录在博客中,与别人分享、交流,一天天地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库,条理清晰,查询方便。博客中使用了标签(tag)技术,使得分类更加科学,符合人的思维,方便了教师的知识管理。现在很多教育专家都有自己的博客,我们很容易通过博客与这些顶级专家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导。博客使网络交流变得更加容易管理,别人对你文章的评价、留言全部存储在你的博客中,不需要再到其它网站上查询。
3.博客资源分散管理,自己的资源自己作主
通过博客,你随时可以发表你的文章,自己的文章可随时进行修改、编辑、删除,控制权完全属于个人。你也可以定制博客的界面,充分发挥个性,这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使用博客的积极性。当然,博客上发表的文章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管理机构的相关协议。
4.博客利用集体智慧,参与性强
只要有学习需要的教师都可以搭建自己的博客,参加到资源建设中去。自己的心得体会、教育叙事、教育反思,对其他教师来说,也许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博客之间相互交流又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利用博客建设教育资源,教师参与比例高。
5.博客圈使博客们的同类资源得以汇聚
博客圈(简称圈子)使得那些离散的博客以“物以类聚”的方式组织起来,犹如一个交际圈。圈子是一个特定的群体,有一定的共同语言和交流话题。圈子的主题明确,学习方向一致,体现相互协作的原则。圈子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文章,充分体现你的文章的价值,你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圈友们对你文章的评论和指导。圈子里可以交到更多真诚的朋友,因为圈子里的人都有相同的爱好和兴趣,所以来的都是朋友,而且大家会在网上有一种集体归属感。
6.博客打破校际界限,使教育资源建设向区域化、国际化发展
从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历程来看,开始时各校、各地区都采用各自为阵的方式,没有打破校际、区际界限。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体现资源的价值,使资源在交流与讨论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各校、各地区应该打破界限,充分开展交流与合作。没有必要每个学校搞一套自己的教育资源库,而应以县级以上电教馆或信息中心为中心,统一组织、规划,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源质量和利用率。博客顺应了教育资源建设区域化、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四、用博客建设教育资源的方案
用博客建设教育资源的方案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自己架设服务器,搭建博客平台;二是借助优秀的博客门户网站建立博客和圈子。
1.自建博客平台
现在成熟的博客软件很多,如:OBLOG、WORDPRESS、BO-BLOG等。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博客平台管理维护完全由自己控制,确保数据安全。
OBLOG是一套设计完善的博客建站程序,界面简结,使用方便,搭建环境是Window+Access 。下面以OBLOG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博客平台的搭建过程。
(1)准备一台服务器,安装Windows Server 2000 或以上操作系统;
(2)到http://www.oblog.cn/网站下载OBLOG程序(程序有免费版);
(3)按照网站上提供的“安装使用帮助”进行安装配置;
(4)申请域名和IP地址,并做好解析;
(5)最后就是发动、宣传、推广和使用了。
2.借助优秀的博客门户网站建立博客和圈子
优秀的博客门户网站有博客网、新浪博客、网易博客等。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管理方便,把博客平台的管理维护工作让给了博客门户网站,自己只要管理好自己的博客和圈子;交流的范围更加广泛,可以和全国各地的教师进行交流。采用这种方案,应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发动、宣传;
(2)培训,培训内容以Web2.0和博客使用方法为主;
(3)组织教师到指定的博客门户网站注册自己的博客;
(4)规划好圈子,同一主题最好建一个圈子,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和兴趣建立或加入相应的圈子;
(5)最后就是维护、使用了。
在使用博客过程中也会碰到一些问题,比如课件资源如何处理、视频资源如何处理等。对于课件资源,有的博客程序已支持带附件,也可以结合FTP服务器进行课件资源管理;对于视频资源,博客的孪生兄弟播客可以方便地处理,而且具有与博客相似的特点。问题总是会有的,但问题也总是有办法解决的。基于Web2.0架构的教育资源库,是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互联网周刊.什么是Web 2.0[EB/OL].http://www.ciweekly.com/article/2005/1122/
A20051122474593.shtml,2005-11-22/2007
-1-13.
[2]新华网.什么是“六度空间”理论[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6
/13/content_4689440.htm,2006-6-13/2007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