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用权者不可“缺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08:22:00
祝增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觉有些干部很“缺德”,他们在谋事时公心缺失、群众观念淡薄,无心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在休闲时不良奢好缠身,整天白道黑道间游走,特别是在市场利益驱动下不甘寂寞的心“开闸”致使物欲膨胀,不思进取,追求享乐,更有甚者,把权力当做利益的市场化工具,把权力当做利色的交换筹码,这种“缺德”的干部,虽一时兴许能获得“仙神般”的慰藉,但其最终的结果必是引火自焚,不得善终,成克杰、文强等高官倒在了“金钱拜物教和石榴裙”下成为历史的罪人便是明证。他们的“缺德”所为不仅毁了自己,害了家庭,而且也损害了一个地方的发展,损害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党员领导干部如果缺乏自律和他律,如果不注重自我的心灵净化和行为约束,就容易在鲜花和掌声中陶醉而不知所然,进而利令智昏,迷失方向,目无国法,走向歧途滑向深渊而不能自拔。所以,为官者必须重视自身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修养,要常常自省修身,做到德艺双馨,确保自身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
古人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大地具有广厚之德,故能载生万物;物质本无好坏善恶之分,但是,如果为厚德者所有,就会惠泽社会,造福于民;如果为薄德者所有,则只能干些伤天害理、祸国殃民的龌龊事,到头来,终将害人害己。作为党员干部,要更好的为人民用好权,当好政,就更需重视自身的党性和品行修养,造就宽厚“官德”,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近年来查处的成克杰、王怀忠、胡长清、文强等高官违纪违法案件看,腐败分子堕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主观上分析,这些腐败分子都是为了谋取私利放弃了道德修养和党性原则,迷恋于骄淫奢侈的腐朽生活,被腐朽的思想冲跨了道德防线,虽面对党纪国法也视若罔闻。说到底,还是他们公德和私德的缺失,导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问题,党性发生了蜕化变质。
干部需德才兼备,但更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番话对我们今天辩证地理解“德”与“才”的关系有启示意义。“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干事创业走向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从政执政必须“以德为先”,不能缺德。干部的德,主要指理想信念、党性修养、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等,它决定着才智发挥和权力行使的目的、方向和效果。干部有德无才,难以为党和人民作出大的贡献;有才无德,则会导致权力滥用,其“才”往往成为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工具。“德”和“才”就好比汽车的方向盘和发动机,方向盘掌握得好,汽车就能正确地行驶,否则就会误入歧途,而且发动机功力越大,破坏力就越强。近些年来,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考察选拔任用干部时,“多蔽于才而遗于德”,片面强调“高学历”、“年轻化”、“胆大有冲劲”,看政绩只看“显绩”,一味追求“政绩突出”,致使一些有“才”无“德”、有小才无大德的“小人”和“庸人”混进了党的干部队伍,这是与“以德为先”相违背的。“以德为先”,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用人标准的本质和核心,是选人用人的根本所在,“德”必须驭“才”,“才”必须从“德”,绝不能舍本逐末。建立健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考察机制,就是要从“公德和私德”两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