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毛泽东伪作”大揭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8:01:41
曾经有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江青在“文革”中手书的毛泽东四首诗词被当成毛泽东的真迹广泛流传,有些地方甚至将其刊登出版或镌刻。当发现其为伪作后,又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网站将毛泽东的真迹当成江青的伪作加以介绍。时至今日,这四首诗词还是让许多人一头雾水,真假莫辨,其贻害之深,至今未绝。
其实,毛泽东这四首诗词都有真迹传世,与江青的伪作还是能够辨别清楚的。今天,我们就搞它个水落石出!
首先,还是先了解一下江青的学书过程。
与毛泽东的早年经历一样,江青17岁时曾在青岛大学当过图书馆管理员,为此她要用工楷在卡片上登录图书,所以练就了一手漂亮的正楷字。到毛泽东身边工作生活以后,由于长期接触并观摩毛泽东写字,江青慢慢领悟到了毛泽东用笔的习惯和书风特点,并开始模仿“毛体”,经过一番悉心研磨,不但深深领会了毛泽东书法的精髓,而且能时出新意,使她的“毛体”书法出现了从“形似”到“神似”质的跨越。其书法豪迈处奔腾驰骋,荡气回肠,柔婉处清新俊秀,笔意轻灵。很显然,这与毛泽东的亲传是分不开的。故毛泽东本人也极口称赞:江青的毛体字写得是最好的。虽然现今学“毛体”书法的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而书坛公认的“毛体”书法的传人只有两位,一位是毛泽东的养女李静女士,另一位就是江青。
由于经年累月的耳濡目染,江青的书法达到了与毛泽东的几可乱真的地步。出于工作需要,江青有时需要替毛泽东抄写文章,有时她还模仿“毛体”替毛泽东代笔回信。如1949年4月2日,毛泽东写给傅作义的信,便是江青用“毛体”抄写的。这封信后来竟被当做“毛泽东手稿”加以收藏。在“文革”后,北京军事博物馆曾举办了一次“毛泽东事迹展览”,还误将这份江青的抄件当成毛泽东的手稿公开展出过。
这四幅长期被误传为毛泽东手迹的伪作分别是:《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律·答友人》和《卜算子·咏梅》词。虽然这四幅伪作的落款均没有毛泽东的名字,但由于江青写的是标准的“毛体”,加之她深得毛体书法的精髓,所以这四幅伪作可以在长时间里被误作毛泽东的手迹讹传至今。其实,只要具备了一定的书法鉴赏力,通过认真的比对分析,就不难辨别真伪。
也许是因为笔力和气势不够的原因吧,江青写字喜取竖式,而毛泽东的诗词巨幅一般采用横式。这四幅诗词伪作的款式,江青都将毛泽东的横式改为自己喜欢的竖式。
下面,我们就将江青的这四幅伪作与毛泽东的真迹(在伪作下方)进行分析比较,让它们原形毕露!
第一幅是《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江青伪作)

应该说,江青这幅字写得很有气势,是四幅中最好的一幅。此作应是意临毛泽东的作品,此前也应该临写过多遍,故才能写得如此熟练流畅。与毛泽东的真迹相比,江青的伪作增加了女性的细腻和秀媚。但江青所擅多为行草,草书尤其大草驾驭不了,故将毛泽东的草书改成了行草。
第二幅是《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江青伪作)


上面这幅伪作应该也是意临的,或是对临时将毛泽东的狂草改为行草。可以看出江青的头脑中,有一个毛泽东的“字库”,她是在集“毛字”。如“中”字和“华”字分别是从毛泽东题写的《中国青年报》和《新华日报》的报头中拿来的。“爱”字学用了毛泽东题写的“爱晚亭”中的“爱”,“红”字则明显袭用了毛泽东题写的《红旗》杂志中的“红”。但江青的“毛体字库”大多是一字一体,所以写出来就一字万同,缺少变化。如伪作中两个“装”字写法完全雷同,而毛泽东两个“装”字的写法与笔顺都不一样。江青的两个“爱”字字形也基本相同,只不过第二个“爱”字多了个点,撇由上起笔变成了下起笔。可以看出,江青是极力要避免叠字重复的,可惜她的“毛体字库”还是不够用。再看毛泽东写的两个“爱”字,虽然写法相似,但他通过笔墨笔力字型的浓淡干湿轻重大小的变化,却显得迥乎不同。同时,由于力追毛泽东的气势,江青精心构思,用笔非常谨慎,但字字独立,互不连贯,远不如毛泽东的大胆狂放,自然流畅。如毛泽东大笔纵横的“华”字、“奇”字,料江青想都不敢想。
第三幅是《七律·答友人》:

左图为江青伪作。右图为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误将江青的这幅伪作当成毛泽东的真迹,勒石刻碑。

上面这幅伪作肯定是江青对临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从字形上看,几可乱真,但仍有纰漏可寻。远观其势,章法布排过于密集,浓淡干湿没有太多变化,线条过于纤细,笔力过于柔弱;近观其质,有些笔画衔接不够自然,笔锋变毛泽东的实逆为虚逆(笔锋在空中取逆势),行笔在转折处驻留时间太长,故显得拘禁不畅。毛泽东真迹中的“雪”字的那一点撇,在他的章法布局中恰到好处,而移到江青的伪作里,却显得突兀别扭,非常滑稽。
第四幅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左图为江青伪作。右图是江青赠送给美国女教授维特克的照片,背面有她用红色铅笔题写的自作诗: “庐山汉阳峰:江上有奇峰,锁在云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江青摄,诗赠维特克夫人,1972年8月12日”。与江青的伪作进行比较,诗中的“寻常看不见”的“不”与“俏也不争春”的“不”、“峥嵘”的“山”部与“山花烂漫”的“山”、“峥嵘”的“争”旁与“不争春”的“争”,其笔画走势如出一辙。

上面这幅伪作应该是江青的意临加创作,更多地带有她的个人风格。同样,江青变毛泽东的狂草为行草,但显得中宫收紧,笔画内敛,境界也变得狭小局促,同时行笔呆滞,缩头藏尾,臃肿松散,应是四幅中最差的一幅。与毛泽东的该幅手迹神韵迥异,相去实不可以道里计。
通过以上鉴别,不难发现这四幅伪作与毛泽东的真迹还是大有不同的。毛泽东创作这四首诗词的时间,应在1961年2月至12月间,书写应在此后不久。此时正是毛泽东的书法艺术炉火纯青的时期,铁划银钩,挥洒自如,神采飞扬,力透纸背,许多作品笔墨酣畅,一气呵成。而四幅伪作,与毛泽东同一内容的真迹相比,其神韵就显得大相径庭,相形见绌,绝无毛泽东真迹中那种大气磅礴、一泻千里的恢弘气势。另外,从题款习惯来看,从目前国家权威部门正式公开发表的毛泽东的诗词手稿可以发现,毛泽东在书写自作诗词时,大都在词首或词末标明词牌名,从没有给任何律诗标明“七律”或“七绝”的。
应该承认,江青的书法确实与毛泽东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尤其在笔法、用笔习惯及笔锋的出入走向方面,几无二致。对此,我们还可以将江青的硬笔书法和毛泽东的进行对比,看看他们的异同。

左图为1974年1月28日江青写给河南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知识青年的一封信。应该说,江青的硬笔书法颇具毛泽东的风骨,运笔与毛泽东的极为相象,但仍流露出女性的娟秀细腻,尤其是落款“江青”二字。右图为毛泽东晚年用硬笔书写的《吊罗荣桓同志》诗。毛泽东的硬笔书法如老罴当道,壮士拔山,苍劲有力的线条间所透露的骨力,远非江青可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