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一菩提—我在敦煌十五年》萧默自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16:50:24
《一叶一菩提—我在敦煌十五年》
萧默自序
看凤凰台的“李敖有话说”,觉得此公有些可爱,什么都说,却也自有底线,可贵的是以求真为要。读他的书,文如其人,只是因环境之不同,离我们的生活稍有点远,不太能感到亲切,有时也显得啰嗦,甚或偏颇。
我也有话说,却说不好,既不能像思想家那样,引经据典,深度解剖,又不甘于华丽悦目,或人云亦云,便想到,何不就以自己的经历为线,实话实说,朴素道来,自然显出思想,又可免于空泛和媚俗!我常私下以为,五、六十岁以上的现代中国人,每个人,不管博学鸿儒之士,或引车卖浆者流,只要有能力把他的真实经历见闻化诸文字,都是一本本精彩的书。因为,他们经历过的,正是一个出故事的好年头。于是,这本小书便出来了。
敦煌莫高窟,我想,凡是有点常识的,都应该不再完全陌生了,但近年读了一点有关她的报告文学,总体来说却并不满意,原因即在于作者老是摆脱不掉那种主题先行式的“文以载道”或好就一切好,坏就一切坏的传统思维模式,疏于深入解析人性与社会,而致真实性的丧失。丧失了真实性,也就谈不上什么深刻性了。有些部分,与其说是“报告”,莫如说更像是掩饰。那么,我这个曾在莫高窟生活了十五年的真正莫高窟人,就产生出一种使命感了。
本书虽以个人的经历为线,却不是自传,证据便是纯属作者个人私事而无涉于社会者,几乎都没有写进去。也不是小说,因为主要的事件框架并无虚构,大多真名真姓,真时真地。同时,也不是“伤痕文学”,因为并不重在揭示伤害,而更重于坦现复杂的人性和展现广阔的社会。人与社会,都有多面性,这本小书更着重的还是颂扬在那个被扭曲了的社会中人性的正面。相对而言,可能由于西北人的质朴,敦煌算不得重灾区,我个人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受到过太多实际的伤害,不过有惊无险而已,且相当丰富有趣,充满喜剧色彩。作者的原则是:凡无关于人性与社会者、并非亲历亲见亲闻或虽亲闻而事涉重大褒贬或不甚可信者、事关他人隐私者,一概不纳。反之,尽管只是蕞尔小事,也乐于收入,俾读者能从隽永中得到会心的体味。本来,那就是一个沉重的时代,作者不想再用沉重的笔调来增加读者的压力,何妨站得更远一点,以淡定和从容代沉重,或许还会产生一种另类的效果。那么,大致以“回忆性散文”或“回忆性漫笔”来定位它,或许比较贴切。虽然作者一生也没有发表过一篇文学作品,但书中特别着意的人物性格的塑造、注重细节、戏剧性及许多篇章喜剧氛围的经营,还是有文学的因素在。
本书并不刻意追求深刻的思想(虽然作者深知因着世俗化的倾向,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思想),只是把历史的真相摊开来给大家看,若有所悟,也只点到为止。也许,读者自己会从中读出一点什么,作者就很满足了。
那毕竟是一个不容忘记的时代,“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句话也完全适用。但私以为,若人们仍仅停留于倾诉、揭露或是追究某些大小人物的个人责任,那还不是真正的反思。若有人要有意回避、隐瞒以至美化这段历史,就更是一种罪过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提升到对制度性层面和民族整体素质的思考与忏悔,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才有望实现真正的复兴——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有益的文化因素,贯彻以人为本,遵循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快步进入现代化的腾飞!
萧默  二零零七时届从心之年九月,于中国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