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伟:从“秦大刀”到开国上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8:25:31
叶青松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首任军长秦基伟,爱玩。当红军,玩命;当支队长,玩炮;当军分区司令员,玩照相机;当纵队司令员,玩汽车;当军长,玩无线电;在朝鲜战场上指挥上甘岭战役,玩喀秋莎。人们说,玩物丧志。然而,秦基伟却一路“玩”出了名堂。
秦大刀不知电话机是个啥
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高级将领中,许多人都有绰号,而且每个绰号背后都有其历史背景,令人回味无穷。秦基伟也不例外,他的绰号叫“秦大刀”。
那是1931年11月25日,红四方面军总部指挥部靠前指挥攻打黄安城。刚刚担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手枪营二连连长的秦基伟,看着其他部队打得热火朝天,自己的连队人人手上有手枪,背上有大刀,却整天守着总部,无用武之地,心急手痒,一脚踹开了营长的门:“这个岗老子不站了,老子的连队要打仗!”
营长连瞟都不瞟秦基伟一眼,低着头,补军装,许久,不温不火地说:“好哇,你秦基伟英雄啊!把连队给我留下,你爱到哪里去到哪里去。”把连队留下、就不是连长啰!秦基伟蒙了,望着营长。这时,营长仍继续补军装,头仍然不抬一下,开口说道:“把枪也留下,打完这一仗,封你为秦大刀!”自此,秦基伟有了“秦大刀”的绰号。
1933年秋,秦基伟已升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团长。吃过早饭,几名战士扯了一根线到他住的屋子里,秦基伟问:“这是什么玩意儿?”
战士说:“团长,你放在耳朵边就知道了。”
秦基伟疑惑地把那玩意儿放到耳朵边,着实吓了一跳,里面出声音了:“秦团长吗?”
秦基伟开始认为是战士在捉弄他,把那玩意儿一丢,脸一沉,准备训人。扯线的战士忙说:“团长,这是电话。郑部长在里面,要与你说话哩。”
电话?没听说过,也没见过。不过,郑部长是个大首长,要在里面对自己说话.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秦基伟瞟了战士一眼,把那玩意儿又放到耳朵边,果真,里面传来了总部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的声音。
放下那玩意儿,发蒙的秦基伟根本不知道要执行什么任务。他只好命令警卫人员备马,策马到30里开外的郑部长那里重新受领任务。
郑义斋正在主持一个会议,见秦基伟等人大汗淋漓地闯进来,头上还冒着热气,不觉吃了一惊,问:“你咋回来了,不是让你去涪阳坝吗?”
秦基伟响亮地回答:“我得听首长当面交代。”
郑义斋说:“我在电话里跟你说得清清楚楚的啊?”
秦基伟还是响亮地回答:“我对那玩意儿信不过。”
这一下,把郑义斋眼泪都笑出来了:“那不是玩意儿,是电话、现在条件好了,团长都安一部电话。以后下通知报情况,大家都用电话,你要习惯。”
“电话事件”闹出了笑话,秦基伟开始反省自己。都当红军团长了,连电话都不知道,丢人。秦基伟这样想,光知道甩帽子挥大刀玩命不行。要适应新的职责,掌握新的指挥技术。秦基伟暗下决心:学习。不加强学习,闹笑话事小,贻误了战机事可就大了。
他给邓小平一份检查,邓小平给了他一个处分
解放战争初期,新建的九纵一直把自己当“小弟弟”看待,听从老大哥陈赓和谢富治率领的第四纵队指挥。用秦基伟的话来讲,“九纵成立的晚,是继三纵和六纵之后,在太行山诞生的太行人民的第三个儿子。虽然打了不少仗,但多为偏师,主攻的少,配合的多。在指挥关系上。也自觉退让,甘心接受四纵首长指挥”。
九纵真正改变“小弟弟”角色,是在郑州战役中,一仗扬名,一跃成为主力部队。
1948年下半年、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相继打响,捷报频传。9月 25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野战军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刘伯承、邓小平指挥部队加强西线行动.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10月9日,刘邓决心集中第一、第三、第四、第九纵队相聚攻取南阳、郑州,策应华野在徐州战场上即将展开的淮海战役。
当然,九纵在最初的部署中不是重要角色,依然是“小弟弟”跟在“老大哥”后面受“保护”。
秦基伟自然也想得开,想得明白。攻坚也好,配合也罢,主要目的就是消灭敌人。但秦基伟判断,郑州守军有可能会逃跑。于是,他命令九纵做好阻逃打援的一切准备工作。
果真不出所料,“老大哥”部队一纵、三纵、四纵逼近郑州时,守在郑州的国民党军第十二绥靖区第四十四军一O六师、第九十九军二六八师,见势不妙,弃城北逃。郑州守军的行动突变,打乱了作战部署。邓小平和陈毅都在四纵指挥所里。邓小平只好打电话给北面的秦基伟:“不能让它跑掉。”’
秦基伟回答:“政委放心,我的网已经形成,它跑不掉。”
秦基伟谋事在先,率九纵在郑州以北的老鸦陈地区,歼灭逃跑的国民党军l.l万余人。1948年10月22日,郑州宣告解放。
10月25日晚,陈毅到达郑州,说了一句“九纵成熟了,可以打大仗了”的话,让秦基伟高兴得当场表态要请客。
陈毅说:“我们俩说话都是算话的嘛!”
秦基伟说;“去看戏,《借东风》。”
陈毅摆了摆手:“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进城了,阔了,你给我找个大饭店。总不能让肚子饿了嘛!”就这样,秦基伟亲自开着吉普车——可见秦基伟的玩车水平——带着陈毅上街请客,满大街转悠,却找不到一家开业的大饭店。最后,他俩降低标准。在一家小饭店切了半斤牛肉,打了三两老白干。
正当秦基伟和陈毅喝酒吃肉时,郑州警备司令部值班室电话铃骤响。值班参谋桑临春一听,电话那头是邓小平:“找你们秦司令员!”
这边是邓小平找秦基伟,那边是秦基伟酒足饭饱,送走了陈毅,独自一人到中原大戏院看戏去了。这还了得,郑州刚刚解放,一个警备司令不在位。邓小平坐到了警备司令部的值班室,一直等到秦基伟回来:“今天晚上,我们两个都有事了。你给我一份检查,我给你一个处分。”
打了大胜仗的秦基伟。怎么也没有想到,稍不留神,自己挨了一个处分,他的后勤部长杨以山还因强征民车被撤了职。当然,秦基伟明白,这是邓小平在给九纵敲警钟,防止骄傲自满。
在坑道里当“老虎”,在毛泽东面前说“谎话”
195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志愿军第三兵团和第九兵团入朝参战。秦基伟指挥的十五军改称志愿军第十五军,调归志愿军第三兵团建制。195I年3月,十五军进入朝鲜战场。众所周知的是.第十五军和第十二军在朝鲜一个叫上甘岭的地方,打了一场令美军胆破心寒、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战役。上甘岭战役前夕,国内开始的“三反”运动,也影响到朝鲜战场,在坑道里,秦基伟差点成了一只“大老虎”被枪毙。
“三反”运动还有一个名称、叫“打老虎”运动。所谓“老虎”,就是贪污人民币一万元以上的,叫“大老虎”,是要枪毙的;贪污一千元的叫“小老虎”,是要挨处分的。
由于上面布置了“打老虎”的指标,大家都有抵触情绪。因此,在坑道里,秦基伟苦口婆心地让大家发言,说:“打不到大老虎,打几只小老虎也行呀!”
“那就打你们军首长吧,大老虎都在台上!”一位干部站起来,提高了嗓门。
一语惊四座啊!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副军长周发田、参谋长张蕴钰、政治部主任车敏瞧全愣住了,一起瞪大了眼睛。秦基伟点了一支烟.不动声色地说:“好嘛!你说我们是大老虎,请你说出根据来。”
那位干部似乎有准备不慌不忙,逐条说来,多吃多占啦,意志消退啦,军阀作风啦,连骂人要枪毙人的话也揭发出来了。几件事一抖,激起了大家的不满,火力就更猛了,连秦基伟过去的警卫员也站起来:“解放战争时,我背一个洗脸盆。瓷都快掉光了,军长也不让换。现在倒好,说换就换,我看军长是变了,不艰苦朴素了。”就这样,新账旧账一起算,军领导一个个都当上了“大老虎”。怎么办?战前“打老虎”,军领导都要枪毙的啊!
兵团副政委杜义德来到了十五军,代表上级党委作了结论,把大家的意见。理一番,划定秦基伟、谷景生等军领导既不是“大老虎”,也不是“小老虎”。事隔30年后,秦基伟回忆起在朝鲜坑道里的“三反”运动,说:“我们只当了一回“老虎”靶子,让下面的同志操练了一回嘴皮子。”
打完坑道里的假“老虎”,接着打上甘岭的真“老虎”。秦基伟率领部队在上甘岭打了一个“威震世界”的战役——上甘岭战役。战役中,秦基伟娴熟地使用苏联支援的“喀秋莎”火箭炮,打得美军飞机招架不住。秦基伟说:“人倒霉了,喝口凉水也塞牙;仗打顺了,地炮也能打飞机。”
1953年上半年,秦基伟回国后,到各地作报告。《人民日报》连续报道,还配社论《庆祝上甘岭前线我军的伟大胜利》。
1953年6月16日10点左右,秦基伟来到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落座不久,毛泽东从内房走出来。秦基伟立即起立,敬礼。毛泽东微笑着握着秦基伟的手,说:“啊,秦基伟同志,欢迎你啊!”
秦基伟说;“主席;我代表十五军的指战员。向主席汇报来了”
毛泽东说:“好哇,请坐下来谈。”说完,自己坐进沙发里,把秦基伟拉到另一只沙发里。,
毛泽东接着说:“上甘岭打得很好。上甘岭战役是个奇迹,它证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骨头比美利坚合众国的钢铁还要硬。这个奇迹是你们创造的。”
秦基伟说:“是主席和军委指挥得好,战士们打得顽强。”
毛泽东点点头,笑了笑,说:“你们打得好,我要有表示。我这里没什么好东西,那就请你吸烟吧!”
秦基伟的手下意识地伸向烟盒。但秦基伟没有拿烟,而是将烟盒顺势向毛泽东那边稍稍推了推:“主席,我不会吸烟。”秦基伟破天荒说了一句谎言,而且是在毛泽东面前说了谎言。事后,秦基伟说:“我觉得在毛主席面前吞云吐雾不大合适。但是,说假话是要尝苦头的。当时,我一天没有两包烟解决不了问题,可是已经说过不抽了,再不敢翻案了。心里暗暗叫苦啊!”
1955年9月,秦基伟升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是177位中将中最早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当主官有了建大功立大业的平台;坏事是,那场席卷中国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让秦基伟成了大军区一级的高级将领中最早下台的人。
1967年2月12日,周恩来派了一架飞机,把秦基伟接到北京,安排在京西宾馆,没了职务,也没有任务。在周恩来的保护下,虽然秦基伟在“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个浪头下,成了没有还手之力的“死老虎”,但却躲掉了挨打、侮辱人身的事件。与不少老干部受冲击、折磨,甚至被整死相比,秦基伟最早下台算是“因祸得福”。
(《环球视野》2010年8月23日第304期,摘自《党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