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鹜、冷面和期翼国粹说(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23:35:09
旁鹜、冷面和期翼
                                            ——国粹说(上)
一、结论

所谓国粹,按我综合所见所闻得出的结论,是指当今还活着的、具有一国特有、以文化基因形式存在并影响一国民众生活的艺术形式。
历数文明古国,国粹之类皆可谓芸众。但世界上尚存之国粹,唯有我国和极落后的非洲诸国甚多,其中又以中国人最热心于国粹,以国粹之堂皇为文化之骄傲。
再按我综合所见所闻得出的结论,就是文明停滞的国家,没有脱离专制的国家,最热衷于宣扬国粹。
因为国粹可为文化的专制张目,可为愚民的制度贴金。所以称国粹者,往往有老旧统治者的巨大投入。
但是,真正的国粹,并不依存官方。真正国粹之生命乃在民间,其外在于民间的寻常生活中,内存于百姓的血脉里。
综合之后再综合,我们可以知道,国粹其实就是老旧文化的符号。
二、旁鹜:当今的中国国粹——儒不是国粹
按照上述结论,我们立即可以从国粹的诸多争论中见出分晓:国粹接近于、但不等于一国的非物质遗产。
凡是重要的国粹,都仍存在于民间,却又近于玩亵之物,但却为统治者借重。
根据这一判断,我们立即可以推论:儒家思想不是国粹,儒家着其礼服、授其经典,仍不能算国粹。
因为历来的统治者,即便以儒治国,其实都是非其原本、用其所适,根本用法、精神倡道。翻开中国历史:周公之礼乃传说也;孔子之儒近乎鄙俗;秦用法;汉初黄老;武帝以儒名五行;南北朝玄学杂老与佛;唐三教并、以道为尊;北宋崇道,儒学已被王安石创造性地改造为适应变革之需的国学:王学。
到了南宋,文明既堕入深渊,统治者废王学,抽象道儒而出以理,已近乎荒唐;明实行儒,朱元璋以法家治国,表面却倡导儒,但又以儒制儒,搞得中国士人狼狈不堪;清风不识字,只好推崇大明为“远迈汉唐”、一一效法。中国士人已是人鬼不分。
至于当代,中国之“士”已是神经错乱,明明是鬼,却还以为是人、甚至以为是大写的人。
何况官方公开批儒,到近年儒家欲复辟,从高处看,只是荒诞世景中不奇怪的乱舞而已。
所以,在道德沦丧失的当日,在短暂的以德治国的说教都不提儒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明白地说:儒家思想或者还零存但已不能整取,儒家断不可称国粹了。
所以不必介怀于儒家再祸乱国家。
三、冷面:应该进入绝艺馆的国粹——京剧
那么,谁还可称国粹?
首先是京剧。
因为京剧历经数百年,曾代表、而且至今仍代表了儒家、法家、佛家、道家各种思想。比如忠君与三纲五常、比如报复、比如不能责君不能报复就寄望报应、比如消极出世。
因为京剧还保留了世界戏剧史上独一无二的形式,虽然将梅兰芳列入戏剧三大体系有些搭不上界,但京剧的形式之美不可不论。
因为京剧还有市场。即使在文化革命的过程中,京剧不仅未被破掉、扫掉,反而借尸还魂,成了官方公开的罕有的艺术存在。虽然是非不明的人们齐声哼唱这破损的形式及其荒诞的内容,成为有良知和有良心的人们内心的恐惧,但市场在萎缩中仍在苟延。
最后,因为京剧面临如此境遇,官方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真金白银,利用各种形式(特别是借重CCTV),为京剧张目造势;某些领导人还亲自上阵,憋起嗓子,满脸痛苦地作变性状。
不要错怪我用语尖刻:京剧其实应该由国家列入绝艺馆,保存起来。
不是要灭亡它,恰恰相反,是要保护,保护它的形式之美,保证它不被肆意改造。
能推广时并不限制它。只是,衰落已是必然,凡强势者要竭力提倡的,就是实际上不可阻挡地消失着的。将京剧保护起来,可以保证失掉工具之用后,不被利用者遗诸野。
过河拆桥的例子不是太多了吗?
四、希翼:永不褪色的国粹——瓷器、丝绸、文房四宝和相声

虽然国外有很多技术手段可以仿制,但人类对造物主的敬畏之心,可以确保瓷器、丝绸和文房四宝成为中国永远的国粹、地球人类的心灵精粹。而其特有的心灵的力量,只有中国人才具备认知的可能。如果中国人不刻意胡乱糟蹋的话,这三大地球文明的精粹的知识产权所有人,只能是中国人。
诸多瓷器、丝绸、文房四宝的精品,历数百年而依旧闪烁灵性,至今国人只能事千倍而功一地复制一二。破译其中的奥秘,创造更卓越的辉煌,是我的期翼。
虽然统治者并未在它们身上施加影响。
而另一种国粹,让我午夜低回、心为之折又为之痛的国粹,以讽刺为主、足可开导社会进步的国粹,却因为天生为愚昧的解药、铁幕的斧锯和心灵的自由之火,正承受着阉割、改造和全天候控制。
那,就是相声。
文章引用自:
评论()引用阅读(44)圈子编辑打印有奖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