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逝去,鸡犬焉能升天?----关于《鸡犬不宁》的深度影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2:57:26
文化逝去,鸡犬焉能升天?
----关于《鸡犬不宁》的深度影评 文/我说不得
继《疯狂的石头》后,国内有部电影值得一看,这就是陈大明导演的《鸡犬不宁》。
和《疯狂的石头》相类似,这也是个让人微笑着流泪的故事,故事里夹杂着下岗转行、中年婚姻危机、传统文化沦落等现实因素,虽然没有《疯狂的石头》表现手法的那么疯狂和夸张,但这部朴素委婉的电影,也必将成为另一块石头,叩问着那些还没有沉沉睡去的中国心灵。
故事发生在中原大地,北宋的故都开封(片中代名大梁),在这个昔日的天子脚下,当地一豫剧团因资金困难无法演出,工资也发不出来,演员们濒临下岗。在拜师25周年的谢师宴上,几个唱戏的师兄弟,马三(李易祥饰)因为无戏可唱,只好靠斗鸡打发无聊的时光,四海(金宏饰)把普通的狗涂上斑点,靠倒卖宠物狗糊口。境遇略好的刘兵(姚橹饰),靠自己老丈人卖烧鸡开个照相馆赚钱,无奈的生活现实,让这些一辈子只会"唱戏"的他们在生活中苦哭支撑。尽管在舞台上,他们没有辜负师傅的教诲,但剧团演出的不景气,他们只能回到现实中想办法维持生计。唱不了戏,生活中也一下子失去了平衡:马三的妻子大红(小香玉饰)为了赚更多的钱养家一心想着出国,可马三却担心她一去不回而极力阻扰;四海的妻子素梅(徐帆饰)和剧团董团长关系暧昧,四海气愤之余却又无可奈何;刘兵在丈人的资助下才有了照相馆,虽然有着贤惠妻子和乖巧女儿,但作为男人,却有着寄人篱下的苦闷。。。。。毕竟,脱了戏袍,霸王也得上街买菜,小人物的辛酸,莫过于此。
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小人物的生活往往是大多数人沉默的写照,或许这也是《疯狂的石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电影能打动人们的关键所在。也只有这样的电影,才让大多数人意识到,这世界不只是任志强、黄光裕、比尔盖茨的世界,有时候小人物的故事来得更加真切,也更加伤感。90年代后中国电影一直处于低潮,虽然电影产业还在发展,但80年代扎根于现实的电影文化已经没了。近些年的大片,《英雄》是形式大于内容,《无极》是形式战胜内容,《夜宴》是庸俗胜于内容,《黄金甲》在形式战胜内容的同时,还扼杀了人性。尽管这些电影是大制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效益,但因为人文关怀的缺乏,也饱受人们的非议。相反,那些在生活中不停奔波,并在坚硬的现实中保存幽默和乐观的人,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如《疯狂的石头》的道哥、黑皮,如《鸡犬不宁》里的马三、四海。这些小人物,他们用自嘲来消解卑微而无望生活,有时候,他们在看不见的手的掌控下近乎徒劳地做着对命运的抗争,在令人沮丧的琐碎人生中寻找着点点滴滴的快活。也有一些沉重,如《青红》里最后清脆的一声枪响和死去的少年,如《孔雀》里女主人公怀念远去的青春和梦想后的掩面而泣,又如《榴莲飘飘》里空旷的舞台和妓女的无奈,还有《十七岁的单车》里的彷徨少年,他们都是普通人,普通得就像在我们身边。艺术家的眼光,或许应该更多的落在他们身上,要知道,关心他们,就是关心我们自己一样。
好电影最好要有真实的场景,切不可像《2046》那样云里雾里。如《疯狂的石头》里重庆的市井街头和城隍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里保定的三轮车和菜市场,又如《鸡犬不宁》里开封马道街灯火的辉煌和小吃夜市的人流如织,温暖的灯光加上亲切熟悉的方言,为这些电影增色不少。特别是地方的方言,让其他地方的人也对电影所描绘的地方增加了好感和新奇感。善用地方语言,也是优秀导演的聪明之处。有时候笔者想,地方方言其实也是文化瑰宝,推广普通话和保留地方方言文化的矛盾,应该还是有个调和的余地。虽然现在网上对河南人的非议和对河南话的嘲讽,但电影中的开封话决不刺耳,相反,有一种亲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说不准当年的普通话就是流传于整个中原大地的开封话罢?《鸡犬不宁》更多展示了古都开封面貌的老房子和老百姓最寻常的生活,而不是更多高楼大厦和开阔街道,即使是开封人,也没什么羞愧的,这些原生态的场景,也算是电影的可贵之处,远胜于那些大片中铺张奢华的大场面。
古都开封的脚下,谁又知道湮灭了多少的文化。让人感到痛心的是,如今快要被湮灭的,已经轮到了中国的地方戏曲,如电影里说的豫剧。早些年的反映戏曲困境的电影《榴莲飘飘》,学习并从事戏曲的女主人公(秦海璐饰)最后迫于生计去香港做妓女挣钱,可有人还记得?陈凯歌同志的颠峰之作《霸王别姬》,从某个角度来说,讲的也是上个世纪中国戏剧的风光和落寞的变迁。在红色理想和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戏曲甚至传统道德,早已被冲击殆尽,遗弃已久,目前国人的迷惘,根源于此。在全球化到来的时候,中国人又还剩下多少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已经是老生常谈,可如今我们又能给世界奉献什么呢?世界不需要中式的好莱坞和麦当劳,也许苏格兰的风笛、日本的和服,更受到欢迎罢?忙不迭的丢弃几千年来沉淀的文化去迎接全球化的到来,需要提醒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的是,全球化同样会水土不服。当然,话说回来,传统文化不能仅仅是继承发展斗鸡文化,而是要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潮流,这样才能生存发展并扩大自己的市场。但如果国人和有关部门都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的话,我们的传统文化就真的要湮埋在开封的层层累土之下了。正如电影夸张的宣传画,裆下挂砖以治疗阳痿,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传统文化的失落,是否会导致整个民族的精神阳痿?尽管社会理想主义者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注定要被碰得头破血流,但必须有人站出来大声疾呼。长时间的集体无意识导致理想、仁爱、浪漫、同情、信仰的缺乏,我们的社会必然要经过阵痛的洗礼才能逐步恢复机体功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到传统文化的日渐逝去,这才找到鸡犬不宁的原因了罢?
电影有着一个好故事,也需要一群好演员来演绎,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除了徐帆,其他演员都是河南本地人。徐帆、小香玉、姚鲁、李易祥等一干或著名或微名或无名的演员,把一出纯朴真诚的好戏唱到高潮。一贯在贾樟柯电影中(《小武》、《站台》)出镜的王宏伟以一个骗子+小偷的角色穿插了整个电影,开始是豫剧团董团长筹款回来途中被长途汽车撞上,2万块演出费用被这个叫F4的骗子+小偷顺手牵羊偷走,导致豫剧团无法演出,从而有了整个故事,于是马三回去斗鸡,四海出去卖狗,而马三的老婆大红(小香玉)天天想着凑钱出国,特别对法国人爱吃中餐这一判断的自信,让人忍俊不禁。而四海的老婆素梅,也是团里的主角,也不辞而别去了南方,是否像榴莲飘飘一样,不得而知。最后董团长筹到去香港演出的赞助,却因为无意中发现那个小偷,在追赶中欲车祸身亡,影片在一个小车祸中开始,在大车祸中结束。董团长和素梅的暧昧,是其中唯一的隐晦,但如果仔细看的话,四海和素梅演出前,在《樊梨花出征》的对词中,夫妻已经相互沟通信任了。电影中还有很多细节,值得仔细揣摩玩味,如老师傅和小白鞋找对象,两人都拿出年轻时候的照片,见面后相互抱怨,但最后还是喜结连理。马三去为夫妻生活找老中医时关于软与硬的一问一答,戏曲茶楼里两拨女演员之间的嘲讽、拌嘴、打斗,斗鸡场上裁判一本正经的开场白和看客的投入,大红藏在地板下面的钱盒子等等,这些最普通写实的元素,拉近了电影和观众的距离。观众在开怀大笑的时候,也许会有些许的伤感,但总的来说,整个电影基调还是回归传统,回归传统的文化和价值,特别是影片的最后,老师傅要和新婚老伴小白鞋出去旅游了,但临上飞机又犹豫了,因为他担心那些学习戏剧的小孩没人管教,直到马三答应接他的班才放心的离去。电影真正的结尾,定格在剧团的孩子一个漂亮的空翻上,文化的传承和振兴,大概也就在马三的点头之间罢?
听说导演陈大明本身就是开封人,原来也是学习戏曲的,后去了美国学习电影。这个故事其实是其师兄弟真实故事基础上改编的,而且大量启用了当地的戏曲演员和非专业演员。也许正因为如此,才能把这个电影演绎得如此真实,并在生活的点滴中让人开怀大笑,又在精妙的细节中让人发现更深刻的东西。当然,这个电影也有些许瑕疵,如鉴戒不够精致简明,故事的展现略为平淡,重点的冲突场面还应该加强,片中的音乐主题也应更明确,就整体而言,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不如《疯狂的石头》,对此,导演一直是含笑不语。又听说,电影《鸡犬不宁》已经获得了第54届圣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邀请,将正式角逐该电影节参赛新导演奖和新编剧奖。祝他们好运。
---更多影视评论,请请参观我说不得的博客:http://woshuobude.tianya.cn/
附录:
《鸡犬不宁》 华谊兄弟电影公司2006年出品
导演:陈大明 作品包括《月满英伦》、《夏日情动》等
主演:徐帆饰素梅  小香玉饰大红 李易祥饰马三 姚橹饰刘兵 任斯璐 金宏 鲍振江等
原文作者所属博客:我说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