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专题(keven创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1 11:47:41
数字图书馆专题(keven创作)
数字图书馆:一个翻译错误
曾有人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翻译错误,与目前现实的图书馆并无必然联系,只是借用"图书馆"这个名词表达"信息库"的概念。可能现在还有很多人这样认为,或者存在许多疑惑:"数字图书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把计算机界、图书馆界、以及"内容产业"界(即与信息的生产、加工、出版、保存有关的行业,例如出版、影视、学术研究、博物馆等)各个领域的人聚集在一起,热火朝天地研究、开发、建设?
据统计"数字图书馆"目前已经有不下一百个定义,有技术的、资源的、服务的等各个层面的含义,每个定义都从自身的角度理解和阐释"数字图书馆",也从自己的领域为"数字图书馆"做贡献。在这些领域当中,传统的图书馆行业可能是最兴奋的,数字图书馆的提出为其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虽然数字图书馆目前还是个新生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在应用上还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未来的发展还有许多不确定性,但从社会功能上来说,图书馆行业是数字图书馆当然的实践者。即使将来因特网成了一个巨大的数字图书馆,或者人人都可以建设数字图书馆,目前担负文化保存、知识传播、终身教育等社会职能的图书馆在其中也是其中的核心和中坚。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从何而来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然而对于因特网来说,图书馆却是一个信息资源最为贫乏的机构。在传统的社会经济法律框架下,图书馆对其占有的绝大多数信息,除了"保存"和供有限的使用(即"合理使用:fair use")之外,并无多少"处置权"。这一点可能与大多数人的想法相反。因特网的威力使大多数以信息为生的行业感到恐惧,呼吁更严格的保护制度,而图书馆的产生就是为捍卫人类获取知识的平等权利,通过国家机器的强制形式,与信息私权天然对立的,因此图书馆从来都是站在读者一边。然而在社会运行的规则没有彻底改变之前,图书馆尽管可以大声疾呼,也只能按照现行的规则行事。
图书馆的馆藏不能任意无条件地上网,除了属于公共领域的信息外,图书馆上网的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授权,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服务(例如校园,或图书馆的局域网,或向"注册用户"提供服务——类似于发行商的角色)。这一点常常阻碍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热情。一些图书馆要么漠视知识产权保护,要么在各类限制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
数字化曾是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代名词。在国内出版行业还未对数字资源的生产有所贡献之时,图书馆试图越俎代庖,投入巨大的热情将馆藏数字化,这其中当然有图书馆应该做的,例如对珍贵的古籍和特藏进行保护性的数字化,也有带有疑问的,例如将馆藏新书进行数字化。上海图书馆一直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一开始就将数字化定位于馆藏特色文献和地方文献。然而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公共图书馆,它在获得各类资源的数字化服务授权方面所能做的很有限。
近年来国内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已经形成了两种模式,一是类似于CNKI和北大方正电子书库的做法,获取来自著作权人和出版商正当的电子版授权;另一种是类似于CALIS和国家科技图书馆所采用的成立虚拟联合体的形式,在与出版发行商的谈判中争取更大的授权。不论何种方式,数字图书馆建设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只有直面并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有所作为。
数字图书馆:技术不够用怎么办?
目前数字图书馆与其说是一个应用领域,还不如说是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开发的领域。在技术上数字图书馆面临一系列前沿问题,在实际应用上,数字图书馆还不存在成套的解决方案。
从数字图书馆的理念出发,现有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必须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在应用中图书馆只能奉行"拿来主义",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很有市场,而实际上这些方案大多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依靠一家公司的产品是无法建成真正的开放系统的。
按照我们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数字图书馆对技术的最大需求在与整合资源和整合服务,正和资源的目的是通过一个门户入口提供知识导航,整合服务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供的有利条件,尽可能方便地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服务。
数字图书馆可以看成是互联网上建立在一系列高层协议基础上的虚拟资源体,标准规范是数字图书馆存在的基础,是技术进步的主要体现,然而此类协议的建立又并非是纯技术的过程,还伴随政治的、人文的和法律方面的影响。目前这一领域的发展很快,大都采用一种开放论坛的方式,只有计算机专家、图书馆员和具体的领域知识专家通力合作,才能促进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的成型和成熟,在这一方面图书馆员相对参与的比较少,应该充分参与,更多地影响数字图书馆新兴技术。
具体的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完全可以采用成熟技术,即使所采用的技术本身只是传统的因特网应用也无可指责,至少在资源和服务的层面可以称之为数字图书馆。当然图书馆员应该睁一只眼睛在数字图书馆的最新技术,特别对于资源内容的管理方面,尽量采用诸如XML、元数据等于体系结构无关的方案,以及独立于具体应用的互操作方案,例如OAI等。资源整合和服务整合实际上就是解决互操作问题。
数字图书馆:资金和人才
图书馆一直是一个公益性的事业,其本身不可能承担建设数字图书馆所需的庞大费用,以及承担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风险。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渐变过程,数字化信息有赖于整个社会的数字化,例如出版、影视、广播、教育等全方位的数字化,而图书馆在其中仍然扮演传统图书馆对于传统社会的角色:知识和信息的保存、传播、教育、娱乐等等,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而且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技术,这些技术可能使图书馆的形态也发生彻底的变化,图书馆的多样性可以千差万别,甚至找不到一点传统图书馆的影子,甚至可以不叫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数字化和维持一个合理、高效的服务系统(资源整合和服务整合)。作为公益性的公共图书馆也会逐渐向数字图书馆转型,它所需要的资金无疑应该是政府根据有关的政策法规拨给的,在这一点上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数字图书馆的特性来说,地域的限制应该可以很好地克服,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和合作应该能够更加方便地开展,文化部、教育部等国家一级的政府机构应该可以进行协调,使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是否可以有经营性的数字图书馆存在?这一点还存在争议,但是从美国新的产业分类体系,以及国际贸易组织的有关服务贸易的定义来看,数字图书馆应该是信息服务业的组成部分,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多渠道、全方位地筹集资金,发展数字图书馆。
目前数字图书馆的人才缺乏是一个与投入相关的瓶颈问题,也是依靠目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力——图书馆行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加大投入,或者引进新的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机制,或者制定一些宏观引导性政策,吸引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多地进入这个领域,扩大队伍,打好基础,改变目前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