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护古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6:59:43

              力护古堰 诗曰: 

悠悠白龙抚阴松 不畏大旱五谷丰

身残乳竭污水淙 人畜遭毒禾难丛

誓保白龙为祖业 数载苦访劲未松

喜闻白龙得血供 松古儿女数诸公 

    这是北京松阳籍文职将军程东源写的一首诗。标题为“读王连富先生《神龙显灵保平安》有感”。提起这首诗,可

2002年6月的一个晚上我从女儿那里回家途经南门白龙堰桥头潘思寿门口时,见松一中的退休老教师、我的二姨夫吕家荣老师正坐在思寿门口。他见了我悲伤地说:“白龙堰要闭掉了,是县五大班子箬寮岘会议上决定的。开始,我不以为然。接着他又说:“白龙堰可是松阳人民的母亲堰呀,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她,看看有什么办法”,我说:“可先向省委、省政府写份报告,请求上级领导制止。”并让他起个草。

    第二天,二姨夫就将写好的报告草稿拿给我。我一看,虽然写的情深意切,但没有抓住时代特点,格式也不妥,于是我就班门弄斧,重写打印后交给了吕老师。报告的原文如下:

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

白龙堰是松阳县五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全长4.5公里,修建于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六百多年来,松阳县城城南片和项弄、白沙成千上万的居民饮用水和1800多亩农田灌溉无不依赖这条古堰的恩赐。世代松阳人民早已对白龙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近二十年来,松阳县随着自来水工程的建设和县城的扩大,白龙堰虽然失去了部分功能,但依然灌溉农田1300多亩,而且还留下了许多古迹,是松阳县历史文化名城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前些年来,由于在“先建设,后治理”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白龙堰被人为地破坏污染,老百姓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早就希望县委、县府采取有效措施,及早治理白龙堰,还白龙堰的一个的清澈秀丽本来面目,为此,今年县人大、县政协的许多代表在大会也强烈呼吁。然而万万没有想到,松阳县某些部门和某些领导,为图简便省事,最近借创建市级卫生城市之名,作出了填埋白龙堰的错误决定,竟然不顾广大群众的强烈反对,加快了填埋前期准备工作步伐,目前动工在即,情况万分危急!

与白龙堰南北呼应的青龙堰是松阳县申报的省级保护文物,而与青龙堰的姐妹堰—白龙堰却在日益提倡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时代,将要遭灭顶之灾,真是咄咄怪事,这与当前丽水、松阳营造浙江绿谷和浙南桃花源的良好氛围是格格不入的。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搞破坏还是搞建设?是倡导文明还是提倡野蛮?是为人民办好事还是给人民办  坏事?为此,我们对松阳县领导填埋白龙堰的决定表示坚决的反对,并强烈要求省委、省府对松阳县领导作出的这一错误决定及时给予纠正。以上要求,如无不妥,恳请火速批转松阳县五大班子另行再作决定。特此报告。

报告由吕老师联络15位热心保护白龙堰的老同志签名盖章后于6月15日寄给了浙江省委、省府并抄报给了丽水市委。

《要求救救白龙堰的报告》寄出不几日,项弄村“两委”也向松阳县委递交《报告》。要求不要填埋白龙堰。

为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考虑到在县广播电视局当编辑、记者的女儿免受牵连,本人在保护白龙堰行动中没有公开露面。去丽水,上杭州,请市电视台,乃至与县委领导面对面的据理力争,概由二姨夫吕家荣老师和德高望重的县职技校退休校长周怀桐以及县外贸局退休干部潘思馨三人出面,潘思馨写信给国家建设部仇副部长反映情况后。部、省都派员莅松调查。由于群众的上访和各方的制约,填埋白龙堰工程,有关部门迟迟不敢轻举妄动。        

县委书记吴XX见填埋白龙堰没有动静,在8月27日的一次各部门领导参加的创卫工作会议上责问下级:“白龙堰的填埋工程为什么还不动工?”当有人提问:“群众上访怎么办”时,这位领导斩钉截铁地说:“不要理他”。并指示:“一定要加快填埋工程步伐”。于是,2002年10月15日又由我执笔给国家建设部等政府部门写信,强烈要求制止破坏白龙堰历史古迹 ,以后又我多次执笔给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写信反映情况。

松阳县委、县府及有关部门对群众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破坏历史文物,填埋白龙堰的情况,恨的要死,怕的要命。于是对向上反映情况的群众进行了调查摸底,结果发现不过是几个退休人员在活动,就不觉为患了。并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采用了打击拉拢,分化瓦解的办法,他们对其中的在县人大工作的周怀桐校长的儿子施加压力,给吕家荣老师戴上十佳文明市民的桂冠。 同时又给项弄村“两委”施之于小恩小惠,小工程,拨大款(行内人士估算只有一万元的水利驳坎工程,拔了六万元的工程款)的办法堵住村“两委”的嘴。真是破坏白龙堰,机关算尽,不遗余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也许白龙气数未尽,命不该绝,后来情况却起了翻天覆地根本变化。

次年4月的一天,县农业局退休干部程土旺在项弄村翻修自家门口洗衣埠头时,意外地发现了325年前松阳县重修白龙堰的一块纪念碑。由于纪念碑的文字腐蚀损坏比较严重,我几次前往,都没有萌发报道的念头。一天在家中,突发奇想,起觉得有报道的必要,于是又特地赶到程土旺家中,反复研究了石碑文字,并仔细丈量了尺寸,回家后写了一条不足300字的新闻稿,发给了丽水日报社和松阳报社,当天丽水报社就打电话给我,说稿件需要松阳县文管会盖章,我说太麻烦了,不发表算了。第四天松阳报社也打电话向我了解详情,我回答说,县文管会的同志已说过,没有什么价值,不要登算了。可《松阳报》却意外地没有采纳我的意见,还是将这篇短文登了出来。俗话说,墙内开花墙外香,确实不错,说来又是十分地凑巧,这篇在松阳本地极不起眼的“豆腐干”文章 ,却引起了数千里之外京城松阳籍将军和学者的高度重视。从此,芨芨可危的千年古堰有了转机。

7月9月,我去项弄周校长家,周校长拿出当天的《松阳报》。《松阳报》第四版百家“杂谈”发表了中国人民大学软科学研究所教授,资深学者吴增芳发表的“读5月3日《松阳报》有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脑外科主任、将军程东源,发表的“文物保护的喜与忧”两篇文章。

吴增芳教授在文章中写道:19日接京城松阳同乡会名誉会长程东源同志电话。他看了《松阳报》5月3日第二版头条新闻《重修白龙堰》纪念碑出土》,激动得彻夜未眠问我读后感觉如何?读了有关报道,的确,感慨很多!一个不足300字的新闻报道却象“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京城松阳知识界的高度重视激动得彻夜难眠。

见到这两篇文章,我喜出望外,如获至宝,同周校长商议说:“马上与北京方面联系,将松阳县五大班子填埋白龙堰决定的真实消息告诉他们,请求他俩支持,出面制止。”经多方查询我们与程将军、吴教授取得了联系。他俩得到松阳的千年古堰将被填埋的消息后,非常气愤,接着在百忙之中,奋笔疾书,又是写文章,又是给五大班子写公开信,还破例提前召开在京松阳同乡会会议。并以同乡会会议纪要的形式作出了保护历史古迹白龙堰的决定。

    此时,周校长、吕老师、潘思馨等为保护白龙堰艰苦奋战的一批老同志信心十足。果不其然,程将军、吴教授的文章和公开信发挥了强大作用。松阳县委、县府的领导慑于程将军的威望,终于退却了。再也不再提填埋白龙堰的事了。对此,松阳县委书记XX特别不是滋味,不久就要求调回到他10年前工作过的老地方,担任丽水市政府副秘书

    2004年10月,新任县委书记林健东来松上任后,明确决定不再填埋白龙堰了。并且进行了白龙堰的初步疏浚工作,我看见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写下了“神龙显灵佑安康”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

在程将军的努力下,2005年,国务院还为松阳县(白龙堰)拔了水利工程专款1000万元。

松阳县在这个基础上开始了对白龙堰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并于2007年1月了推出了五套规划设计方案,目前正式方案已经出台,改造工程开始付绪实施之中。